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将晓二首赏析

校园9.75K
将晓二首赏析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诗如下:

将晓二首赏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天生聪敏,从小喜欢画画。可是由于家里穷困潦倒,他连买一支笔的钱也没有 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山坡上画;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着河水在河边画;回到家里,就拿一块木炭在院子里画。

马良坚持不懈地画画,从没有间断过一天。但他常常想,如果自己能有一支画笔那该有多好呀 一个晚上,马良恍惚中感到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这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人,老人送给他一支金光灿灿的神笔。马良高兴地惊醒过来,原来是个梦!可他看看自己的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自己手里确实有一枝笔。他马上用笔画了一只鸟,鸟竟活了过来,展开翅膀飞了起来,他又画了一条鱼,鱼也活了起来,活蹦乱跳。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子里穷苦善良的人家画画,谁家缺什么,马良就给他们画什么。

邻村的一个贪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听说这件事以后,马上派人将马良抓了过去,逼他为自己画画。无论财主如何哄他、吓他,他就是不肯画。财主把他关到了马厩里,不给他饭吃。傍晚下起了鹅毛大雪。财主见马厩的门缝里透出红色的亮光,还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就向门里看,马良在里面烧起了一个大火炉,边烤着火,边吃着热烘烘的饼子。这火炉和饼子都是马良用神笔画出来的。财主顿时怒火中烧,打算把马良杀死,夺下他的神笔。这时马良攀上一架梯子,翻墙走了。财主急忙攀上梯子去追,刚爬了两步,就摔了下来。原来,这梯子也是马良用神笔画的。财主还没爬起来,马良已骑着一匹用神笔画的`骏马飞奔而去。

财主骑着马,带着人,追了上来。眼看就要追着了,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张弓、一枝箭。马良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财主的咽喉,财主顿时气绝身亡。皇帝知道后,派人把马良抓了去。皇帝威逼马良给他画株摇钱树,否则的话,就要将马良杀掉。马良挥起神笔,在一个无边的大海中央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株又高又大的摇钱树。马良又画了一只巨大的木船,皇帝带上人上了木船。马良又画了几笔风,大木船顺风而行。马良继续不停地画风,海风卷起一层层的巨浪,船被巨浪打翻了,皇帝也沉到了海底。

马良后来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人们不得而知 。有人说 ,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和那些种地的伙伴在一起。也有人说,他到处流浪,专门给穷苦的人们画画。

将晓二首赏析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毛传:“汉,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怆:悲伤。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chuàng):悲伤。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将晓二首赏析3

将晓二首

[唐] 杜甫

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作品赏析

【鹤注】此当是永泰元年冬云安作。

石城除击析

①铁锁欲开关。鼓角愁荒塞,星河落曙山。巴人常小梗。

②蜀使动无还。垂老孤帆色。

③飘飘犯百蛮。

(此诗,晓发云安而作。上四将晓景事,下四将晓心绪。析方静而鼓角又鸣,门将启而星河已没,此晓时闻见者。巴蜀不安,以致孤帆早发,所谓“干戈连解缆”也。)

①《水经》:江水径临江县南,左径石城南。《巴汉志》:朐县山有大小石城,汉胸,唐云安也。《易》:“重门击柝。”

②黄鹤曰:“巴人常小梗”,谓上元间剑南东川节度兵马使段子璋反,伏诛;宝应初剑南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伏诛;明年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旰反,杀成都节度使郭英乂。

③【黄生注】帆色,即行色。④夔为楚地,本属蛮方。《唐书》:诸蛮羁縻州九十二,隶戎州都督府。

其二

军吏回官烛

①舟人自楚歌。

②寒沙索薄雾,落月去清波。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归朝日簪饬,筋力定如何。

(此章,叙景言情,亦四句分截。上四,乃发船时所闻见者。下截仍叹垂老意。壮字、衰字,微读,言追恩壮年,惜身名已晚,今当衰老,惭应接徒多。纵使归朝,正恐筋力难堪耳。前章写岸上之景,此章写舟前之景。前章叹留滞南方,此章欲还归北阙也。)

①官烛,官府之烛。黄庭坚曰:巴抵为扬州刺史,与客坐暗中,不燃官烛。

②《史记·项羽纪》:“闻军中四面皆楚歌。”

③沈庆之诗:“朽老筋力尽,徒步归南国。”

标签:赏析 将晓 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