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电影《玉米人》观后感

校园2.13W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玉米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玉米人》观后感

关于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措辞已说过太多,社会变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农村也不外乎如此。而玉米人既是一株玉米,在少年的心里,它也成了人。本片以玉米人为题,围绕名为玉米的乡村少年与玉米地里的一株玉米发生的故事展开,探讨了关于农村人民与土地的关系,暗喻深刻,引人深思。

这部电影有关于根,关于思念,关于孤独。一对弥留在大山深处的祖孙,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年代里仍然为了一份深情而选择了坚守。该部影片通过玉米呼吁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导演王小帅通过玉米所展开的故事让观影者感受到关于他们的孤独和无助。影片中的玉米人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有关于少年对爱的渴求和生根的欲望。

“奶,我要结婚。”寥寥数字却饱含了玉米的坚定和决绝。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大山深处,外界的万象更新他也不在乎,他近乎固执的'守候着关于母亲的执念,与奶奶相依为命。在与奶奶的相处过程中,良久的沉默和不语也可以看出他内心难以排解的孤独,母爱的缺失造成了对于无根生活的不安和对于爱的执念与渴求。他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以至于他在玉米从玉米丛里见到玉米人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以死来成全这段感情,以至于他希望在这片玉米地下沉睡,在这片土地下寻根。这个人物是广大留守儿童的缩影,导演通过镜头传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以此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阳光下的那株玉米在少年的臆想下幻化成人,抚摸,追逐,玉米人是玉米对于母亲的思念和是对于爱与美好的想象的化身,她的根深深埋在土地下,永远也不会离开少年。而奶奶对于孙子是充满深情的,即便旁人劝阻,即便生活诸多不便,她依然陪伴孙子坚守在山中,她的存在在影片中意味着陪伴。而村支书即代表着那一群迈向新生活的农民,如戏中所唱,似乎对曾经清贫的生活变得不屑一顾,他们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和玉米的母亲一样,抛弃了他们心中的玉米地。

影片的视听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很多。本片多用冷色调,大块的绿色和阴影的黑暗相融,传达出一种阴冷孤寂的氛围,这正是主人公内心真实的写照。同时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镜头,通过对玉米带疤的在阴暗下的脸进行拍摄,也传达了玉米心中的忧伤和孤独。而片头大量对某些符号化的标语的特写与戏剧的插入勾画出时代进步,人们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流。大量的空镜头和远景的运用传达了环境空间的空阔和人物在环境中的渺小,强调了玉米内心深处的孤独。本片一共出现了三次豫剧,反映了时代对富裕的追求和向往,而抛弃了养育自己的土地,而片尾时的豫剧和沉重悲伤的钢琴曲结合,既传达了留守儿童内心深处的伤痕,也是导演对当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探讨,传达出人最终还是要寻根的价值观。导演以人文关怀唤醒了社会对于边缘化人物的关注。

导演王小帅以现实主义为主,以超现实主义为辅,方言、实景拍摄和自然声响都反映了本片的真实性,而关于少年与玉米人的关系则显得夸张和无厘头。既使人联系当下现实生活,又将本片主题升华到了留守儿童和农民土地这一群体。

玉米是承载了梦的,少年以玉米承载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爱的向往,农民以玉米承载了对于有养育之恩的土地与现代化生活的矛盾。而玉米终究还是一株有根的玉米,它守候在原地,永远也不会离开,所以少年眼中的玉米是梦的代名,以死换来成全,在这片血肉的土地下沉睡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