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梯形的数学教案(通用11篇)

校园1.56W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梯形的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梯形的数学教案(通用11篇)

梯形的数学教案 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梯形》(课本106-107页)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等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放在《平行四边形》这一章,原因是梯形的问题通常是通过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的,所以梯形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不同的图形,它为以后学习圆,相似三角形及其他的图形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向学生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本节内容起到了知识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移、轴对称、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分析图形特征的能力、数学说理的能力、推理能力,这为掌握梯形特别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分解梯形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来解决梯形的问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通过引进“杜郎口模式”的多次课堂实践,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参与探究活动与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探究式教学,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直接经验,享受成功欢乐。最后用数学定理证明结论。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严密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1)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

(2)能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3)学会分解梯形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方法解决梯形问题。

(4)培养学生学会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形成一定的推理格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得出等腰梯形的性质,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出解决梯形问题的方法,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提供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美。

(2)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所以等腰梯形基本性质的探索及应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初二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辅助线的使用在几何学习中出现并不多,而且把梯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仍是肤浅的。所以如何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问题为教学难点 。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等腰梯形卡片,导学导练。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含梯形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你们能找出图片中具有相同特征的几何图形吗?(设计意图::体现本课的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了解学习梯形的必要性。同时,使学生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而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教师活动:

观察一组图片,在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多媒体课件引入。

然后出示预习提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本节内容 先有个整体把握的思想,为后面的知识探究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就对梯形来个“亲密接触”。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

教师让学生根据出示的预习指导看书106-107页3分钟

预习指导:

1.回顾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2.小组合作:观察猜想并证明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

3.讨论交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问题上,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因为已有小学的基础,很容易完成第1个问题,建构新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2的猜想或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是有很强的目标性,为学生后面的研究,交流,讨论提供方向性。

2、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梯形的相关概念:(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及时复习巩固,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研究,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活动:请大家根据手中的等腰三角形折一个等腰梯形并证明是不是等腰梯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探讨中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然后根据等腰梯形的定义画一个等腰梯形。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等腰梯形的意义。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等腰梯形,猜猜看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提示:主要考察边和角,对角线,对称性)

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性,猜测探讨并证明①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③等腰梯形的对称性(让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去发现它的边、角、对角线的关系,鼓励学生证明多样化。)

【设计意图】采用观察、发现、分析、交流的方法解决本节课重点和突破难点等问题。

(三)验证性质,拓展思维,启发思路: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并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讨不同的证明思路,踊跃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常见辅助线交到学生手上,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下面我们就试着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例题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每个小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开始吧。

(师出示课本例题1.学生讨论、研究。)

师小结: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注意书中的典型例题的不同变换,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以上证明过程中,教师应急因势利导,把学生添加辅助线的方法画在黑板上,以便后面的小结。

(四)拓展转化,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发现梯形中的常用的思想是一种转化的思想——把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小组合作,展开想象梯形有哪些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并讨论每种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想转化为哪种图形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探索中让其体会到梯形的转化思想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梯形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师生合作,一起完成)

3.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师要及时追问每一种方法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添加?)

(五)当堂训练,性质运用:

设计一些这对本节内容的练习题,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强化巩固当节所学内容。

对一些较容易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的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中等题目可以采取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进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对于拓展运用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六)反思小结,持续发展

感悟与收获:

1、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

中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促进不同成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达到人

人有收益,人人有发展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梯形

1、定义:

2、性质:

3、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及图例。

布置作业:

1、基础作业:课本第109页

习题19.3第1、2题

2、拓展作业:课本第109-110页

第5、6题

梯形的数学教案 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一、说内容

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目标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在组合图形中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以下的准备:

1.教师演示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梯形以及各种形式的梯形各一个。

2.幼儿学具:画有房子、汽车(含有梯形)操作纸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四、说重点

由于梯形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为:初步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五、说难点

幼儿认知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梯形又是多样性的,所以我把难点定为:感知不同形状的梯形。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法 、操作法、游戏法 。

七、说流程

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利用课件复习几何图形,激发幼儿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等腰梯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进行比较,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竖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不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人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游戏:找朋友

让孩子在布置的环境中找到和老师手中样板一样的梯形。

(2)游戏:喂小动物

①来了一些小动物,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②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图形挑选出1个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③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动物,并对小动物说:“我请×××吃梯形饼干”。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动物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动物,并对小动物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动手操作寻找图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喜欢的颜色。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我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5.生活化延伸

找出生活中的梯形。

我设计的意图是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八 说反思

这节课,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梯形的数学教案 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

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块领域,它是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知道了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并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已有了转化思想的基础,有了剪、割、拼等一定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呈现梯形小轿车车窗玻璃的面积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的需要,然后通过学生动手试验探索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所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教材呈现三种方法: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方法。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索梯形的面积。

我的定位:

1、提供学生学习材料,推导过程

2、基于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渗透教学的转化思想,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就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转化来解决问题。

3、在经历推导过程转化的思想得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并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活动中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在经历多种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上好一节课,抓住重难点是关键,结合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发现梯形与已知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分析,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框架:

第一环节:基于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唤起回忆前面我们已经一起研究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记得是用什么学习方法吗?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边说边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比如: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三角形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直观地再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推导过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直接揭示课题,引发学生猜想,展开探究活动

1、(出示梯形)如果是梯形,那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又是什么呢,猜想一下会跟什么图形有关?你想怎样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想,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你刚刚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用学具袋里的梯形动手拼一拼或剪一剪,验证你的猜想。 学具袋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等腰梯要提醒学生的是用“转化—联系—推导出公式”这样的顺序。

3、 汇报拼摆的方法,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拼摆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方法一、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合成平行四边形的边,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一样的,所以,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 ×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选择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四:把梯形剪成上下两个部分,然后和在一起

对于方法二和方法三涉及到乘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教学中鼓励学生推导方法多样化,了解一下,能接受就可以了。重点放在讲解第一种方法的推导过程。

最后推导归纳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并引导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5、应用公式,学生独立完成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面积计算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探索发现、推导出新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89页的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一辆汽车侧面两块玻璃是梯形的,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

2、找到合适的条件,求出梯形的面积(课本90页第三题)

3、解决实际问题

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练习的设计,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综合性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对知识的应用得到拓展,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反思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货

这个环节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回忆整个过程,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我到底学了什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从情境导入,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想一想、拼一拼、剪一剪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为概括新概念、总结新方法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

1、拼摆的方法:

两个完全相同的一般梯形和直角梯形,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 ×高÷2=

(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长×宽÷2=

(上底+下底)×高÷2

2、剪一剪的方法: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与梯形、椭圆形与圆形的特征,发现它们的异同。

3、体验学习与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学习过正方形、圆形的特征。

2、物质准备: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形、梯形、圆形纸的胸卡、图片,圆形铁丝圈若干, 师幼共同收集3种图形的物品排放在活动室中。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客人来做客”引题,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1、认识长方形。

(1)出示长方形,幼儿观察:它长什么样子?(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2)拓展思维:有哪些物品像长方形?(门、窗、尺子等)

(3)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但长方形是对边一样长。

2、认识梯形。

(1)出示梯形,幼儿观察:它长什么样子?(有4条边,上下两条边不一样长,两条斜边一样长,上面两个角与下面两个角一样大。”)

(2)拓展思维:有哪些东西像梯形?(梯子、花盆)

(3)比较长方形和梯形的异同: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长方形对边一样长,梯形对边不一样长。

3、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幼儿观察:它长什么样子?(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城鸭蛋圈,圆圆扁扁真有趣,一个圆形在肚中)

(2)拓展思维: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鸭蛋、盘子)

(3)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椭圆和圆的'边都是光滑的,但椭圆形比圆形更扁更长。

二、分组操作,巩固认识。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组操作: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变成梯形,圆形变成椭圆形。

三、找家游戏,强化训练。

1、幼儿佩戴图形胸卡,根据胸卡上的图形找到相应图形的家,学说完整句“我是XX形宝宝,我找到了XX形的家”。

2、寻找活动室中像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物品,用“我找到了XXX,它像XX形”的句式向好朋友或客人老师介绍,并将找到的物品送回相应图形的家。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引导幼儿继续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

2、回家后继续寻找像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物品,把它记录下来,带回班上与同伴分享。

梯形的数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例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垂直与平行

例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画高。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5.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梯形的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梯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

梯形的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认识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梯形基本特征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2008年8月8时,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山东青岛也有幸成为奥运会的一个赛场,你们知道是什么比赛项目将在那里举行吗?

生:帆船比赛。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艘帆船,它是一艘智慧之船。(出示幻灯片)

师:你能在这艘智慧之船中找出几种数学图形?

学生生找,说,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前边我们已经学习过,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梯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其实梯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你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吗?

生举例子。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注意了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积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现在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出示幻灯片,生观察。

师:既然在生活中存在这么多的梯形,你能应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梯形吗?

生做,师板书课题画出梯形,并做巡回指导。

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展示,有用纸折的,有用小棒围的,有用钉子板围的,有用尺子画的,师做评价与鼓励。

师:我们的同学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了梯形。你现在闭上眼睛能想像出梯形的样子来吗?试着用手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睛想像,用手比划比划。

师出示智慧之船的幻灯片。

师:其实在这艘智慧之船里有两个十分相似的图形,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梯形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都互相平行。

师结合幻灯片强调梯形的主要特征:梯形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师:下面请做快乐丰收园的第1题。

师出示幻灯片。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请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生说师评价与矫正。

师:你还知道有关梯形的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梯形互相平行的两条边是它的`底,不互相平行的两条边是它的腰。

师出示梯形的幻灯片。

师:这个同学知道的可真多。我再来补充一下,梯形的两底中较长的一条边是它的下底,较短的一条边是它的上底。下面请做快乐丰收园的第2题。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出示幻灯片。

梯形的数学教案 8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

2、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梯形。

3、乐于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养成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活动重难点

重点:

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

难点:

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卡片若干、幼儿铺路材料、背景音乐《小星星变奏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了解梯形基本特征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梯形的名称。

2、出示梯形,感知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提问:图形像什么?是什么图形? 小结:像梯子一样的图形叫梯形。

(2)将梯形卡片进行操作和观察,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上边这条边和下边这条是什么样子的? 一样长吗?

小结: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但不一样长。3、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梯形

讨论:梯形宝宝可调皮了,他们一会翻跟头、一会躺着睡大觉,你们看看这样还是梯形吗?

小结:虽然梯形的大小、颜色、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仍然是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平平的但不一样长的边,所以它仍然是梯形。

二、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基本特征。1、播放视频,了解直角梯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1)这是梯形吗?(出示直角梯形)

(2)为什么说它不是梯形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播放视频)

(3)是梯形吗?是什么梯形?

小结:直角梯形只有一条斜边,并且还有两个直角,像这样的梯形就叫直角梯形。

2、将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等腰梯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这个梯形与直角梯形有什么不同?等腰梯形有几条斜斜的边?这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吗?(播放“测量等腰梯形两条斜边”的动画)

小结:两条斜边一样长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游戏“铺小路”,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1、创设铺路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2、操作游戏:铺小路,了解游戏规则。

要求:把梯形的砖块铺到路上,不是梯形的图形分别放到空篮子。3、师幼共同验证“铺路”效果。

讨论:请检查一下,地砖都铺对了吗?

四、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幼儿结合生活分享自己发现的梯形物品。

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梯形物品呢,想想看,都有哪些东西是梯形的`?

2、找出梯形,做好标记。

提问:小兔子也发现了很多梯形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他发现的梯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把它的梯形部分画出来。

3、同伴之间分享和交流自己找到的梯形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结合本节课掌握的梯形特征,再去生活中继续寻找梯形物品。

小结:梯形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梯形的。

梯形的数学教案 9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从这些图片上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且指一指。)

出示:

2.提问:你还能找到什么平面图形呢?

(估计有学生能说出:梯形。)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认识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根据手中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梯形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做法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各小组展示交流,展示同学说说怎么做的。

3.提问:用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

4.谈话:拿出你刚才做好的梯形,你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2)指名交流画图和测量的方法。

5.学生阅读书本第47页中的内容。

(1)指名交流阅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2)请学生在纸上标出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6.出示:等腰梯形

提问:这是梯形吗?仔细观察,跟我们所做的梯形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观察比较后交流,发现:两腰相等。

(2)请同学们进行验证。

(3)指出:像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完成试一试。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对梯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出示:请同学们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交流、汇报。

质疑:第二个图形的高在哪里?第三个梯形为什么不在上、下两条边之间画高?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1)学生审题后判断、交流。

提问:为什么第三个图形不是梯形?

(2)如果产生分歧,可借助工具进行检验。

2.第2题。

(1)学生根据题意找一找,同桌交流。

(2)谈话: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拼一拼。

(3)全班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的根据七巧板块数的增多拼一拼。

3.第3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尝试分一分。

(2)展示一份作业交流。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梯形。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第4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独立按要求画一画、量一量。

(2)指名不同画法学生展示交流,并说说自己测量的结果。

观察比较:所画梯形的异同点。

(3)同样完成第2个小问题。

(4)提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交流)

5.第5题。

动手剪一剪。

(1)用两张长方形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6页。

梯形的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课程资源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

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

(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3.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4.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活动流程就是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来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幼儿在复习梯形特征的时候,幼儿能很快说出梯形的特征,其实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离不开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幼儿才能正真掌握知识,获得本领。教师会轻松的教,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

梯形的数学教案 11

设计意图

认识梯形是中班下学期的数学活动。中班的幼儿对梯形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特征还不是很清楚。梯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而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通过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拼一拼等自身的.体验来突破重难点,让幼儿在反复观察、操作、推理中,逐步理解认识梯形的特征。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2.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3.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3套,梯形特征记录表1张,梯形、非梯形卡片共15张,梯形判断实验卡3张,机器人图纸2张,笑脸粘贴若干,石子路操作材料2套,吸管若干,带有平行线的图纸5张,梯形卡片若干,白纸15张,黑笔15支,小筐15个,梯形物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导入,复习巩固图形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许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拼图,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

拼图完成后,引导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图形并引出梯形。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一)了解梯形特征

请幼儿观察说说梯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角?几条边?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梯形特征记录表。

师小结:梯形一共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而且它们还是平平的(用手势做平平的样子)。

(二)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迷路的梯形宝宝,请你们分组来帮他们找找家,梯形宝宝我们就把他贴在有对号的家里,不是梯形宝宝的我们就把他贴在有错号的家里。

师幼共同检查,复习巩固梯形特征。

三、通过摆、找、拼,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设置三组层次不同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加深幼儿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第一个游戏:寻找梯形,在机器人的身上找出梯形,然后在梯形上贴上一个笑脸。(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二个游戏:镶嵌梯形,找出石子路中的梯形石子,并在小筐中找到相应的梯形镶嵌进去。(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三个游戏:拼摆梯形,用吸管拼出梯形,纸板上浅色的线都是平行的,幼儿根据自己对梯形的理解利用手中的材料正确拼摆梯形。(加深幼儿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经验,画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生活中见过的梯形,幼儿回答后,观看PPT课件。

联系生活给梯形宝宝添画,画出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梯形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