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国殇》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校园1.95W

国殇

《国殇》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者: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注释

(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操:拿着。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毂:(gǔ)车的轮轴。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

(5)凌:侵犯。躐(liè,音“列”):践踏。行(háng):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ì义):缁地而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埋)。通“埋”。絷(zhí,直);绊住。援,拿。玉枹,嵌玉饰的鼓槌。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9)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13)挟(音“鞋”);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14)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

(15)诚:果然是,诚然。武,力量强大。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战死者。鬼雄:鬼中雄杰。

通假字

被通“披” 霾通“埋” 反通“返”

《国殇》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国殇》赏析

《九歌》是屈原的作品,共十一篇,《国殇》是其中的第十篇。这是一篇悼楚国阵亡战士的祠祀乐歌,洋溢着高昂激越的爱国感情,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具体描写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进行殊死的战斗。一、二句描写战士们披着犀牛皮制的铠甲,拿着吴地所制的戈矛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而这场战斗就在敌我两军战车交错、刀剑相接的交锋中激烈地展开。三、四句描写战场上旌旗蔽日,敌军如云密集,双方箭矢交射,战士们毫无畏惧奋勇争先,向前冲杀。接下四句描写敌军侵入了我军的军阵,接着又践踏了我军的行列;我军的兵车有的左边骖马战死了,有的右边骖马也被刀剑砍伤;由于骖马的死伤,战车的车轮陷入了泥中,没有死伤的骖马好像被绳索绊住,无法行动,但战士们仍然拿着鼓槌击鼓,鼓励全军向前冲杀。“凌”,侵犯;“躐”,践踏;“殪”,死;“霾”,通“埋”,这里解作陷人;“絷”,捆,绊;“援”,拿起;“玉抱”,用玉装饰的鼓槌。最后两句描写战斗惨烈,连老天也为之愤怒,神灵也为之怨恨;这一场激战,我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尸横原野。这一部分描写战士们英勇战斗,奋不顾身,其爱国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第二部分为后八句,满怀激情地讴歌为国捐躯的战士们。一、二句赞颂战士们抱着一去不返、义无反顾的决心,远离家乡,奔赴战场,抗击来犯的敌人;三、四句赞颂战士们即使身首分离,仍然佩带长剑,挟持着秦弓,毫无怨悔;五、六句赞颂战士们确实是既勇敢又威武,最后仍然刚强不屈,不容冒犯;最后两句歌颂战士们身虽死而精神永存,他们的魂魄刚毅威武,将永远是鬼中的英雄。这一部分返歌战士们的勇武刚强,死为鬼雄,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哀悼、热烈的赞颂的思想感情。“忽”,这里是广阔遥远的意思;“惩”,因受打击而有悔。

全诗描写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至死不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勇武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的热烈歌颂和深情悼念。

本诗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先具体描写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中的勇敢顽强,终因敌强我弱而英勇牺牲,突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爱国形象,为下文讴歌悼念作了铺垫。下文以抒情的笔法对战士们勇武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深情的悼念,使战士们的爱国形象进一步升华,显得更加英雄、光彩。没有前者描写的铺垫,下文讴歌便成无本之木;有了后者的抒情枢歌,前者描写的形象便如锦上添花,光彩熠熠。

其次是本诗运用了逭染和夸张的手法。在描写战斗场面中,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用“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的残酷。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袍兮击鸣鼓”等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爱国精神。在后面讴歌中,作者以“出不人兮往不反”,渲染战士们远离家乡投人战斗的爱国决心,以“带长剑兮挟秦弓”,渲染身首分离的战士们死犹不屈的顽强精神,接着又以“诚既勇兮又以武”等句加以点染,充分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颂和悼念。

情调高昂悲壮是本诗的另一特点。诗中所描写的战斗是十分悲壮的,但作者所表现的战士的形象是英勇无畏,奋勇争先,情绪高昂慷慨的,而作者抒情的主调又是热烈赞扬战士们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因此场面虽然悲壮,却洋溢着高昂的战斗激情,使全诗富有英雄主义色彩,能起鼓舞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