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校园8.18K

  第一部分:

2016年七<a href=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title="2016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提tí   提炼  提防  提心吊胆

B、分fèn   过分  分析  分外明亮

C、塞sè  堵塞  边塞  敷衍塞责

D、横héng  纵横  横竖  横行霸道

2、将对应的诗句连线:(5分)

此夜曲中闻折柳 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潮带雨晚来急 青草池塘处处蛙 正是江南九风景 野渡无人舟自横 黄梅时节家家雨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落花时节又逢君

3、原文填写:(4分)

⑴《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的父亲的错误作法是 。

⑵《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 。

⑶《口技》中表演者表演第一个片断后观众的反映是 。

⑷《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

4、下列句子中,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B、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里聊天。

C、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些都可以说是生机盎然的象征。

D、翁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5、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全村的干部群众,都捐出了棉被、蚊帐、衣服等生活用品支援灾区。虽然少了些,虽然旧些破些,便是 。

A、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

B、多一声响多一个铃铛,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

C、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分光多一支蜡烛

D、多一声响多一个铃铛,多一分光多一支蜡烛

5、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2分)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  B、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的反击艺术  D、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

  第二部分:

(一)

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没有乘客,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疑惑地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于是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

街上愈荒凉。暮色下垂而合闭,柔和地,如同从银灰的归翅间坠落一些慵倦于我心上。我傲然,耸耸肩,脚下发出凄异的长叹。

一列整饬的宫墙漫长地立着。多少次,我以目光叩问它,它以叩问回答我。

——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么?

狂奔的猛兽寻找着壮士的刀,美丽的飞鸟寻找着牢笼,青春不羁之心寻找着黑色的眼睛。我呢?

我曾有一些带伤感之黄色的欢乐,如同三月的夜晚的微风飘进我梦里,又飘去了。我醒来,看见第一颗亮着纯洁的爱情的朝露无声地坠地。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长夜的炉火边,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我能忘掉忧郁如同忘掉欢乐一样容易吗??? 小山巅的亭子因暝色天空的低垂而更圆,而更高高地耸出林木的葱茏间,从它我得到仰望的惆怅。在遥远的昔日,当我身侧尚有一个亲切的幽静的伴步者,徘徊在这山麓时,曾不经意地约言:选一个有阳光的清晨登上那山巅去。但随后又不经意地废弃了。这沉默的街,自从再没有那温柔的脚步,遂日益荒凉,而我,竟惆怅又怨抑地,让那亭子永远秘藏着未曾发掘的快乐,不敢独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象所萦系的道路了。

6、“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分)

7、第七段“约言”“但随后又不经意地废弃了”暗合上文哪一句话?(2分)

8、“而我,竟惆怅又怨抑地”,为什么?(2分)

9、文中的“我”是当时社会中哪一类型的人?(2分

10、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既有 ,又有 。(2分)

(二)

晚饭后散布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陈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悉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