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校园1.83W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史实我国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2、难点: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1·出示列强瓜分中国漫画,探究原因:闭关锁国

2·出示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

(引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

3·要怎样对外开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出示歌词

(歌词中“一个圈让一座有一座的高楼大厦崛起。”这个圈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外开放上坐的一个尝试。在几个地方建立起一块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区)

B.讲授新课:

一、尝试——经济特区

1、时间:1980年

2、名称:深圳、厦门、汕头、珠海

(谐音:“生下三头猪”,以便学生记忆)

3、“特”?

(出示材料:邓小平谈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尝试成功与否?

出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现状图,感受大城市繁华景象

具体说明深圳变化:小渔村图&深圳现状图+56.5万人的逃港事件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深圳速度)

4、作用

出示材料:“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1984年邓小平讲话”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过渡:由此可见,经济特区确实起到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出示邓小平题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尝试】

二、扩大(结合地图,并结合贴图方式让学生理清出现先后顺序)

A、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出示材料:“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B、沿海开放城市:大连、青岛…

C、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环渤海

D、+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 展示现景图

E、深入内地:沿江城市、省会、边境城市、首府

总:对外开放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渡: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

1986年提出申请。

2001年正式加入 简述世贸组织的职责,来使学生明白利弊

【课堂小结】

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对外开放引外投资 不矛盾

向学生说明区别:a.社会性质不同

b.主权所有不同:掠夺&遵守我国法令

所以,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商投资,学习外国技术经验

【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懂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3.能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下边示例并思考说明了什么?

北京大学女学生朱玲得一种奇怪的病,头发脱落,全身痉挛,被送往医院后甚至出现昏迷症状。医生、专家们对此均束手无策。朱玲的一位同学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她,在Internet上发了一个求救的E—mail(电子邮件),使朱玲得到了全球1000多名医学专家的“网上会诊”,从而被确诊为“砣中毒”,最后经治疗转危为安。人们也由此领略了网络的巨大作用。

教师:这个事例说明了日益扩大的开放已经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好处。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生活的世界正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开放。今天我们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自主知识梳理(学生自己看书完成以下各题,并识记括号里的内容,教师抽测)

1、当今世界是()的世界。中国要富强、要发展、要进步,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的东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的必然选择。

2、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国家开放,()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4、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三、师生互动,探究疑难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探究: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且一天比一天开放

结合课本47页安华和网友艾比的例子,学生分组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

学生思考、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日益扩大的开放已经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一天天变的更加开放

2、探究: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谈古论今交流:盛唐和圆明园情况对比。

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讨论:加入WTO的利与弊

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观点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中国入世弊大于利。由正方两方推选代表上台辩论。

教师小结: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

观点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观点二: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公司的总裁,你会如何应对呢?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归纳: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1)第一种观点看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固步自封,不求创新,其结果必将导致落后于其他国家,更谈不上自创品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第二种观点,看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但一味依靠别人,全盘西化,忽视自身的努力,其结果必将是失去自我,失去民族特色,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总之,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的关系,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三)、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要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2、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3、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四、拓展运用

在一次思想品德辩论会上,同学们就如何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谈了自己的看法:

甲说: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就应该全面都向西方学习,完全依靠西方先进的东西进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乙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外开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建设现代化。

丙说:要实行对外开放就是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向西方开放,而不应该吸收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

你的看法呢?

小组快速讨论,派代表发言,看哪一组说的好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组代表评价并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预测点拨:要答好该题,必须认真阅读三个同学的说法,体炼出所包含的政治观点。即:

(1)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2)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

五、课堂检测:

学习检测22页一、请你选择(单项选择1、2;多项选择1、2、3)

六、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事例说明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难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由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学生回忆改革开放的地位,明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讲授新课

【感受开放的世界】

你能列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么?并说一说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中国在俄、美、法举办“中国文化年”;2008年北京承办奥运会;给外国朋友发e—mail…)

学生积极思考作答

明确:这些事例说明了日益扩大的开放已经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好处。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生活的世界正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开放。

【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

回顾我国近代历史说一说闭关锁国的危害。

明确: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你如何看待p48这两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教师归纳: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也有弊

有利表现在: 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的国企改革;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市场的活跃,特别是证券市场。

不利方面表现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显著增加。

明确:我们要认识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开放的世界形势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教师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两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详见课本49页第二段)

学生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

学生围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概念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特点

(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设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问题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P58学思之窗,回答: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4、影响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过渡: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继经济特区后,我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5)

(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在P59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并思考: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

a.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b.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c.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面积556平方公里,是上海面积的1/12,过去的浦东仅表示位置在黄浦江以东,在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2、开发的目的

(1)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3)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时间:

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意义: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格局: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分别指的'什么?

“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5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上一课对内改革相对应。以深圳特区为例,了解邓小平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内改革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不善于独立思考,能动性较差。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了解重要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时空观念:利用地图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实证: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理解对外开放的宏达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了解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并支持我国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深圳为例认识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贡献、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1978年,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____的召开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

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什么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农村逐步实现了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内容的_______。城市进行以_______为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

【设计意图】本节课知识与上两节课联系性较强,设置复习巩固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前两课知识点,更容易做好衔接。

导入:(音频《春天的故事》)正在播放的这首歌曲,歌颂的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对内改革的同时,他又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如何对外开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对外开放》。

活动二:小组讨论

问题设置:

1、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2、这些条件中,哪些是我国具备的、哪些是我国不足的?

3、如何克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处?

学生回答:技术、资金、劳动力、市场、经验等。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和重组的劳动力。但是技术落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引进技术、经验和资金。

老师:我国最先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从地理角度看,都在那两个省?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在广东省和福建省。

(老师补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行。我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设置特区,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史料思考,经济特区到底特别在哪?国家没什么选择在广东和福建先设立经济特区呢?

史料: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提出在那里可以划出一块地方来,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以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决策,对加快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

老师总结:“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的经济政策,如减免税收、给予特殊待遇等,以吸引外资,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广东福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可以吸引大量侨资;依靠大陆腹地,自然资源丰富。

【设计意图】教材中对于这一部分叙述完整,表述清晰;内容上不难理解。因此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活动三:体味成果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

材料二: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老师:实践证明,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用图片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变化,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

活动四:地图应用

老师:试点的成功,证明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1984年,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撬动它,就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请同学们拿出历史地图册,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找出1984年以后我国新开放地区,并做好标注,仔细观察并思考,我国开放格局的特点。

归纳:

18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8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地区定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扩展到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市县

18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首府,几年后,又开放了一大批内陆市县。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标注,发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更有助于加深记忆

活动五:小组讨论

材料一: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老师:根据两则材料思考并讨论

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3、面对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归纳总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机遇:它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技术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理解,结合小组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在世界经济浪潮中,面对机遇和挑战,该如何应对?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课堂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目睹了对外开放政策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了解了“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也看到了加入世界贸易的历史性一刻。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抉择,更离不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让我们一起携手,为新世纪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设【设计意图】版块。

2、 引用的文字及图片材料请展示在教学设计中。如确实无法展示(如视频音频)请文字描述即可。不要插入超级链接。

板书设计: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