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校园1.61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 ,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四( )三十六( )九六十三八九(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8= 28÷4=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例2。

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3行气球,每行9个)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x9=27或9x3=27。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共有27个气球,那么你能看图列出2个除法算式吗?

5.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7÷3=9或27÷9=3

6.小组探究算法,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总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看谁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诀。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拓展提升

1.( 2 )x9=( 18 )(答案不唯一)

2.( 27 )÷( 3 )=9(答案不唯一)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9题。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3x9=27

27÷3=9 27÷9=3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不足之处:这节课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要把充分的探究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教学建议: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3.能够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运白菜”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故事导入,同学们,学校的食堂很快就要开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到农场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况,小朋友们想不想一块儿去看看?课件展示:菜场的美丽图片,最后场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们问农民伯伯:“伯伯,你们今天卖了多少白菜啊?”农民伯伯说:“我们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运走了两车,一车运了288棵,另一车运了256棵。”

师:二(1)班的同学被难住了,同学们想帮助他们吗?

2.板书:运白菜

二、互动解疑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了刚才菜场的情况,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结合刚才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一共运走了多少棵?”“运用了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板书算式。

(1)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2)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三、启思导疑

从以上解决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应用连减法,第二种方法是“先加后减法”方法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

四、实践运用

1.练一练。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62410745745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3)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五、总结评价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何收获?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78

194

+23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生:数位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赢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5 6 5 6 5 6

— 2 2 — 2 2 — 2 2

43 4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准备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淘气分一分苹果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将问题形象化,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苹果”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

从这幅图当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按份数分,每份有几个

(1)布置任务活动

任务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圆圈代替苹果,将苹果公平的分给客人。

(2)学生活动,画一画

学生在算术本上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反馈交流

方法一:1个1个分,分了4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二:2个2个分,分了2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三: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3.按每份4个分,求份数

(1)问题情境

可是这些客人都吃饱了才过来,大家又不想浪费,打算把这些苹果带到福利院中去送给老爷爷老奶奶。

(2)分析数学关系

苹果总共有12个,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3)学生活动,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交流反馈

每4个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说明要3个袋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结果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比较,发现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每份4个。

(2)不同点:

①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②总共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3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为以后的除法做铺垫。】

(三)巩固与练习

1.小兔子搬萝卜

2.圈一圈,填一填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