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怎么做

校园2.27W

高考的历史科目是比较难复习的,因为知识点多且杂,但一轮复习的基础一定要打好,所以历史一轮复习需要一些方法。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怎么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方法

1.明明白白地复习政治文明史。

(1)明白政治文明史的主题(专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教材目录,政治文明史可以分为九个主题(专题)进行复习,其中中国史五个主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世界史四个主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明白每一课要掌握的考点(历史概念)。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和高考试题的特点,确定每一课的考点(历史概念)。

2.追求对考点的突破。

确定了每一课的考点后,接下来就要从知识与能力两方面对考点进行突破。

(1)通过对课本知识的阅读和思考,理清各考点的构成要素,如英国的新贵族,可以理出下列要素:形成时间、形成原因、与资产阶级的异同、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

(2)对相似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对考点的认识。英国新贵族属于政治力量(社会阶层),类似的知识还有: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美国种植园主、中国明清时期的市民阶层、中国近代的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等。

(3)在比较中深化对考点的理解,如比较18世纪中国和英国的君主制,可以加深对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理解,从而认识到中英发展的差异。

(4)对考点进行配题练习,接触新材料并从新的角度理解考点知识。

3.将自己培养成为发现者、思考者、研究者。

无疑,教材应是历史复习的主要依据。但是,面对教材,学生的大脑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读和记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在复习教材的某一课时,最应该动起来的是大脑(思维)和手(书写)。

(1)理解史实、概念、观点,力求全面、准确掌握。例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基本史实,要从以下方面去理解:为什么颁布?其目的是什么?影响怎样?又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两个概念,要从两者的含义、形成和实行的时代、相互关系方面去理解。再如,“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课本观点,要从是否赞同、为什么赞同这个观点方面去理解。

(2)运用知识进行说明(观点、现象、趋势等)。例如,“从汉至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现象),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趋势),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作用、特点、实质等。例如,“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 分析一:出现郡县、封国并存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二:汉朝郡县、封国并存局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的事件或现象,课本没有说明原因、影响或作用,我们可以自己去分析;有的事件或现象,课本虽然说明了原因、影响或作用,但不完整,我们也可以自己去分析并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整。例如,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课本中从有利于巩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和埋下了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局面的种子两方面作了分析,同学们要思考是否还有第三方面影响。

(4)概括史实、观点、现象。例如,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在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上采取的措施。

(5)比较相似知识。例如,比较秦朝与唐朝的中央机构的不同,看这一不同反映了什么。

(6)获取信息。例如,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信息1:时间(汉朝;很长一段时间里;而不是西汉或两汉)。信息2:对象(汉朝地方,而不是中央)。信息3:地方制度(郡县与封国并存)。

(7)弄清知识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西汉前期郡国并存与“王国问题”之间是因果关系,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之间也为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军事、行政、财政措施之间就是并列关系;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先后关系(时间):西汉前期平定“七国之乱”与颁布“推恩令”,都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但平定“七国之乱” 发生在前,颁布“推恩令”发生在后。

从属关系(总分关系;上下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郡县制、行省制从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继承与发展(完善)关系: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都是对隋朝的继承与完善。

(8)探究课本介绍不完整的`知识。例如,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后世是否还存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又如,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到了近代(尤其是清朝晚期)有什么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注意的细节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一个专题前的导语和每一节前面的课前提示。

考生特别要注意新课改以来常用的史学观点,比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从不同史观出发,得出的历史结论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考生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这些观点去解读历史基础知识。比如在近几年的试题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提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出发,请你谈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为什么答题时答不好,得不到高分?问题在于答题不够科学、不够规范。所以要加强规范:审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非选择题,审题要先审设问再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按照设问的程序作答。一般来说,设问是层层深入的,可以引领你的思路,跳跃作答容易出错。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要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③之类序号分隔,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防止过小或过大。网上阅卷特点,要求考生一定要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以避免可能的丢分。

网上阅卷信度高,速度快,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多个角度来回答)。明显的角度较易确定,碰到隐含的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利用历史学科语言,避免文学化语言。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最多用2至3句话表述即可(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A:分封制,将土地人口财产和武器等分给同姓的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各种如军事等义务。B:宗法制,区分大小宗,通过血缘关系和嫡长子继承制来解决贵族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强化王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A:中央集权:指全国的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是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

B:皇帝制度:“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确立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的是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事);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

D: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A:利用中外朝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设刺史监察地方,C:利用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地方割据分裂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作用:巩固和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A:三省六部制: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执行机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B:三省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A:收精兵,皇帝控制军权。削实权,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掌行政权,三司掌财权。制钱谷,设转运使。

B:作用,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皇权,改变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导致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行使宰相的权力,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总的趋势: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加强,地方削弱。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A: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

B: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顾问),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标签:复习 高考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