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小学生国学试题及答案(2015)

校园5.98K

  一:必答题

小学生国学试题及答案(2015)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4: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二组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4: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论。

5: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三组

1: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3:我周公,做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4: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四组

1: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2: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3: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4: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5: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五组

1: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2: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3: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4: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有易详。

六组

1: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2: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荣紊。

3: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4: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5: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6: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第二部分抢答题

一:填空

1:子不学,非所宜。

2:香九龄,能温席。

3:首孝悌,次见闻。

4:三纲者,君臣义。

5:凡训蒙,须讲究。

6:有典谟,有训诰。

7:周辙东,王纲坠。

8:北元魏,分东西。

9: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10: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二:选择题

1:炎宋兴,受周禅。中‘炎宋’指的是谁?

:赵匡胤

2:赢秦氏,始兼并。中的赢秦氏指的是谁?

项羽

3:小学终,至四书。中的小学指的是宋朝的谁编写的书——《小学》

朱熹

4“四书”指的是哪四部书?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5:“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齐、楚、燕、韩、赵、魏、秦。

6:“号三国,迄两晋”中“三国”是指哪三个国家?

魏、蜀、吴。

7:“高祖兴,汉业建”中“高祖”指的是谁?

刘邦

8:“昔仲尼,师项橐”中“仲尼”指的是孔子,简单介绍一下孔子。

9:宋朝有一位82岁高龄的考生,在朝廷进行的进士考试中,夺取了状元,这个人是谁?

梁灏

10:“六经”指的是哪六部书?

《诗》《书》《易》《周礼》《戴礼》《春秋》

11:家有五子,各个成名。这位父亲教子有方,位伟大的父亲是?

窦燕山

12:谦让是中华美德,四岁的孔融就懂得礼让,旁人问他为何取小梨时,他是如何回答的?(原句回答)

弟于长,宜先知。

13:只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才能进步,古时孟母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用的什么样的方法?择邻处,断机杼。

14:金木水火土是五行,是万物的根本,做人也要遵守准则,不容许疏忽紊乱,请你说出做人的五条原则即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

15:唐高祖推翻隋唐帝杨广的统治建立唐王朝的基业,高祖指的是谁?李渊

16: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自觉的勤学苦练,这个伟大的先辈是谁?孙敬苏秦

17:孝敬父母是中华美德古训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里面的香指的是谁?当时他多大?黄香,九岁

18:首孝悌,次见闻。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人生的首要任务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多见天下之事。

19:《论语》是孔子的传道之书共有多少篇?(20)

20:孟子名柯字子舆,著有名书《孟子》请问《孟子》一书共有多少篇?(7))其核心内容宣扬的是什么?。(道德和仁义)

21: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谁?唐尧和虞舜

22: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到了第三世成祖时,把国都迁到了哪里?(北京)

23:囊萤、映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激励我们珍惜美好生活,刻苦学习,你知道他们讲的是谁的故事吗?

晋朝车胤和孙康

24:何时发奋读书都不晚,历史上有名的三苏之一苏洵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成为文学家,其他二苏指的是谁?

苏辙和苏轼

  选做题(一、二年级组)

1:如何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答: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如何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答: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不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