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土地的誓言教案大纲

校园2.3W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是一篇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

土地的誓言教案大纲

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土地的誓言》最新教案范文,希望对各位老师的备考有帮助!

  【教材分析】

本文语言富有激情,饱含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揣摩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文本情境进行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教师上课时可做简要补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②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③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②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原意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从品味作者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入手,感知作者深沉的故乡情、爱国心。难点是让学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国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高效的视听效果充分感染学生的心灵。

2.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教学时宜采用多种形式朗诵课文,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深刻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北的美丽风光(配以《天鹅湖》音乐)、日军在东北的暴行以及东北人民背井离乡逃离家园的情景(配以《松花江上》前奏音乐),形成强烈的反差。

师:到了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整整过去了十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为艰苦的阶段,东北人民依然无家可归,有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青年夜不能寐,遥望着北方的大熊星座,找寻着生他养他的故土,满怀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写下了一篇激情飞扬的文字----《土地的誓言》(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字音等,感受情感。

3.学生交流听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①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生的朗读。教师随机强调或纠正字音。

②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引导:朗读者读出了文章的哪些感情,还有哪些感情没读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如:热爱、赞美、思念、悲愤、渴盼、决心、牺牲等。)

  三、细读课文,梳理文脉。

1.令作者如此热爱和眷恋的到底是一方怎样的热土呢?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故乡土地的语句。

2.重点研习第一段省略号前面的部分。

①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作朗读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

②提问: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哪些词语能引起你丰富的联想?关东沃野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美丽、丰饶、淳朴、神秘等。)

③请一名学生仿照该部分的句式口头说几句话。

3.思考:课文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

讨论明确:课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

两段文字都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抒胸臆。两段回忆所取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后者选取春秋两季景物,抒情较舒缓,在深情怀念中暗含忧伤、愤怒。

4.提问:遥对沦丧的美丽丰饶的土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该部分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1.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理由。

2.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对土地的情感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随机板书。如:呼告、排比、拟人、比喻等。)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互相讨论解决。

可能的问题如:①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如何理解?

2.教师小结:端木蕻良以其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语言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眷念,但这不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宦游之思,也没有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美好想象。这是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沦丧之痛,对故乡的眷念中融入的是对中华民族的爱。

  六、延伸阅读,加深理解。

1.师:其实在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时代,又何止是东北大地惨遭蹂躏,烽火燃遍了赤县神州啊!面对破碎的'山河、遍野的哀鸿,发出吟唱和呐喊的又岂止端木蕻良一人?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名诗《我爱这土地》。

(多媒体出示诗歌,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学生高声齐读两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 道远,在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之路上依然有干扰、阻挠、破坏的身影。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努力和拼搏。最后让我把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的部分语句送给大家,愿你们铭记在心。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部分语段。学生齐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愿明天中国的脊梁中有你们。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阅读爱国诗文。 2.课下学唱歌曲《松花江》。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学习,没有历史、音乐、地理学科的辅助学生很难接受,单纯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学特别枯燥无味。通过教师设计课前巩固翻阅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头脑中有印象及沦陷的历史经过,课中很好的体会被沦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课时让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了解我们通辽市历史上归吉林省管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看到学生不愿读书、写作业,却有兴趣唱歌、抄歌词,故与音乐老师借资料给学生,投其所好,课上让其唱、读,给其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顺理成章的引导他们去写作,使其有内容可写,有格式可依。音乐的旋律使学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觉中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学好。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

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倒演员的位置上,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教师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争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有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篇课文仅用二十五分钟左右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