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教学革命》读后感

校园3.12W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革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革命》读后感

《教学革命》读后感1

最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教学革命》。其中学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习后我深受启发,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下面我就简单学习感受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时间抓得紧,教学效果明显。

“先学”是学生在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下,学生带着任务、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自学,并进行检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设置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了自学的时间、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教”是学生完成自学和检测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教师毫无目的的、多个知识点的讲解。这个环节最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功底,教师要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该教什么,怎样教?教师原先备好的课,会因学情的变化而随之变化,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是有效和高效的。让多数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扮演。将学生的答案、思路、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教”的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当堂训练”环节。该环节是巩固本节课知识,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因此,课堂上学生都在紧张有序的学习,课堂时间抓得紧,就象考试一样,真正强化了双基,达到了一定的检测效果。

二、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讲。不能将学生困的过死,对学生总不放心。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点拨者,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成为课堂主人。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

2、为了要灵活运用教案,最好是二次备课,为了当课训练,练习要简单(以课本为主)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需做好"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工作。

总之,在学习中,我要联系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永威经验,适时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相信我的教学成绩也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革命》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看的最多还是关于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听说管建刚这个名字已有些年头,早就想好好认识这位作文教学的大师。在“江南杏花”秦老师的作文博客里见到他,在小语论坛的作文教学里听到他,可真正接触的还是这个暑假。放假前,我在网上买了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细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封面上概括性的五句话:

1、最具操作性的作文教学规程。2、最具迁移性的作文教学方法。3、最具冲击性的作文教学架构。4、最具人文性的作文教学情怀。5、最具挑战性的作文教学革命。

这些推荐词,怎能不让人冲动起来,一拿到,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每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伴着麻雀的啼叫,畅游书海。送女儿去学习等待时间就交给了两本书,出去办事,包里放着这书,利用“边角余料”时间亲近书,晚上的电视取消了,在灯下摘摘笔记……真如歌德所说的那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细细读来,感触颇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分为六章,共56节。每一个章节,都是管建刚老师在“作文教学革命”活动中故事的升华,经验的提练。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理想的管老师。他是农村出身的一个孩子,挫折面前不气馁,发愤读书,考上了师范学校。由于身体的原因,没毕业就分配到农村小学教书。数学是他的强项,如果教数学就得教两个班,由于病焉焉的身体最后他只好选择了较高年级语文,这样可以教一个班,要知道他是一个语文考分总过不了80分,怕语文、怕作文的人,在这样的情景下,管老师不气馁,不消沉,积极工作,还在《散文诗》杂志上发表豆腐块小诗《三月》,接着《四月》《五月》《六月》……一路写下去,他不怕作文了,它还著了三本书《不做教书匠》《作文魔法营》《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自古多少成功人士,从来就是专注于一件事,恪尽职守,才有所收获的。而管老师亦然。他选择了语文,他根据自己的写作经历,吸取众家之经验,大胆勇敢的探出了自己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管老师。管老师认为每期《评价周报》选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稿件。录用稿件不能过多,要使学生有适度的饥饿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她)能在周报上发表作文但必须用点儿劲。这种状态,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看来,管老师是个钓鱼能手,他知道放多少诱饵,能钓多少大鱼。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和以往的一些僵化的作文教学理论指导丛书不同,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繁衍的。不但较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的“动力学”问题,而且使作文教学有了与其相匹配的操作方式,使一线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计可施,同时还能够激发老师们的创造意识,求新、求变。

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 :

一曰“推想法”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今天我见到陌生人了吗?今天我遇到老朋友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吗?今天我看见谁被欺负了吗?今天班上有谁过生日吗?今天又人生病吗?今天我想到什么离奇的事吗?今天我做梦了吗?今天爸爸、妈妈、老师笑了吗?今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街上有引起我注意的事吗?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吗?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曰“静默法” :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

看了这两个朴素而又绝妙的“绝招”,我真是从心底由衷佩服。我想管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我们和他最大的差距不是缺乏“目标”,而是缺乏他那种“为了达到目标,禅心竭虑,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助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曾经也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让自己有一双“慧眼”,但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可以写到作文里的事情,必定都是一些“大事”,而他们一天到晚学校家里,家里学校,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曾经埋怨学生缺乏灵性,现在看来,还是老师的引导不细致、不到位。如果学生真的把这两个“绝招”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一定会觉得:写作的天地无穷宽广,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真的就会如管老师所说:“学生们会发现,生活表面上是在重复昨天,总在上课、作业、活动、吃饭,但用心去看,却那么新鲜而富于变化,能记下的、要记下的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学生发现、积累素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会也会越来越强。”这不正是作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吗?

读着《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于是,这学期开始,我们班的《班级作文报》也问世了,每周一报,学生写作兴趣大大提高。

《教学革命》读后感3

一遇到习作课,我就感到困惑。习作课到底该如何上?这成了困扰至今的难题。费尽心思准备的教案有时却收获甚少不免让人喟叹。好在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及时出现,成了我的“救星”。随着读书的深入,越往后读,变越发觉得有味儿。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不是读来高大上的纯理论亦或假大空,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身为一线教师,他深刻地明白何种教学适合小学生。观其人生经历,倘若用“传奇”来形容可能有点夸大,但说他经历丰富那定是当仁不让的。他的不懈奋斗让他从一个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谈起作文教学,管建刚的名字就会窜入我们的潜意识里。他紧紧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转变了学生对作文枯燥无味的固化思维。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变得敢于表达了,变得爱上写作了。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给我们后辈的学习操作性很强。他创立了《班级作文周报》,旨在以别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优秀作文得以展示,这是对他们自己的肯定,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促进共同学习。学生的话语被重视,被鼓励,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写作文了。选稿上,学生起了很大的作用,让上报数量多的同学加入作文报的编辑部,让学生参与到编写周报的队伍中来,利用好了学生的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提高对好词好句的鉴别能力。 管老师让家长也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中。他注意到了家长是教师教学的不可忽视的好资源,必须合理地运用起来这一点。所以学生习作自己会改,家长也会帮忙修改,打印。

每日简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浏览,做到对学生习作的及时反馈。每周一发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整理。也推进学生写作。最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管老师的作文周报主张人人发表,我们一般看到的多为老师印发学生的优秀作文供大家欣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写作能力一般,或者是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旦积极性被压制,那对写作文就会成为一种压力,就不会有话想说,写作只会也只能成为一项压在身上的令人不舒服的任务,那又谈何说真话呢?到讲真话,管老师提倡尊重学生说“自己真话”,说真话就当被鼓励,如他所说道的那样“说心底的真话,那要勇气的。学生好不容易有了勇气,说了真话,你一棍子打过去,完了,在你面前,学生一辈子都不会掏心里话了……”

管老师就是如此,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感悟,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他让学生在表达中获得习作带来的愉悦,让学生自由地写作,抒发真情实感,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教学革命》读后感4

从《小学语文教师》期刊上“认识”管老师,从管老师出版的诸著作中毫不犹豫地选择订购《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从短仅一句的书面精评到钱理群先生长达数十页的详论,让我特别期待“亲临”这场“革命”观摩学习。

仅从“革命”二字作为书名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一名一线教师的教育勇气和智慧。对于目前这种“边应试边素质”的畸形教育体制,实在太缺少像管老师这样敢想敢做的一线实践家,确实太需要来一场石破天惊的革命来推动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开卷阅读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革命,心灵为之震动。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提出了作文教学的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和理论系统。这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全书无理论说教之枯涩呆板,有操作实践之鲜活可感。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师指导、课堂作文和作业的作文观,创建了“写作——发表——对话”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不仅惊叹于管老师这套作文教学模式的完整、周密,而且欣喜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实在非常有借鉴作用。

管老师在阐述其作文教学的系统构架和价值观念中,有两点让我颇为受益。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趣味性与游戏性。趣味和游戏是小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小学教师都会有此共识,但管老师的难能可贵在于把这趣味和游戏在作文教学中灵活渗透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管老师说得好:“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大都不是写作本身,而是来自教学的呈现方式。”天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有,但很少,因此,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的有趣、作文活动的丰富诱人,以及卷入其中的作文生活的精彩”,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管老师作文教学的着力点,也是管老师作文教学的成功之处。管老师会在具体操作上不断想出“花样翻新”的“金点子”,这在保持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和新鲜感上至关重要,因为儿童是最容易“喜新厌旧”的。在这方面我也有所体验,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利用“采蜜本”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制定了奖励方法。这一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很管用的,可是时间一长,学生开始对天天重复性的采蜜感到厌倦,有的学生变得有点麻木了,仅仅当是一项作业去完成,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和兴趣。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但主要是我没有再花心思在如何“花样翻新”上。

第二点让我非常敬佩的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坚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和做法。“差异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真实存在。”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差异。我很赞同管老师的观点:“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拉大个体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人的五彩缤纷。”“总希望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一样地好,一样地出色,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发展每一个学生”应该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管老师从来不回避班上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班级作文周报》的选稿时管老师会做到各类学生都兼顾,而且特别关爱中后生。在目前教育渗进功利和关注成绩的大环境下,管老师的觉悟和做法令人钦佩。

一本好书不仅值得精读、细读,还宜置于案头常翻常阅,《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待到将书由厚读薄之时,书之精华乃为读者吸收,并为己所用,发扬光大。

《教学革命》读后感5

教学革命?一看到书的题目,便足以勾起了我的兴趣。所有的革命都是颠覆一些陈旧的传统,出芽一些新锐的思想。每场革命的胜利都需要实践者付出诸多的实验,最后才能得以推广。当这革命的胜果馨香成一本厚厚的书,在我手心里沉淀成一份思想与实践的结晶时,内心便有了一窥到底的欲望。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把厚厚的一本书看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尤其是对奋战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启发之处。全书分五章,开篇介绍蔡林森的成长历程,结语是专家们的评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等等。书看完了,心里的懵懂变成萌动,有醍醐灌顶之觉,亦有恍然大悟之感。

看完此书,不禁感慨: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书还可以那样教,原来学生可以挖掘那么大的潜力。感慨之余,不禁联想前几日看到的一篇博文:大家都这样,便对吗?联想近几年新课改中涌现的语文课堂观摩课,大家不约而同地走进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重点句,畅谈感悟,安排一个小练笔或其他的环节对主题进行深化与拓展。大家都这样,便对吗?我想,蔡林森肯定不这样认为,他发明创发先学后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实践中的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性。当老师们还在会“减负”与“提质”纠结的`时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然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性。在一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里,“永威人”如是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的不讲,学生才能真正地学!

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

这就是蔡林森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思洋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呈现的“另类”课堂风景。

经典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基本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辅助环节(约一分钟),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从这个教学模式里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自学、自己练习为主。试问,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该是得到多大的提升,他们的那种探究的意识得到多大的发展?长期接受此法训练的学生将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

《教学革命》读后感6

暑假中,拜读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从而认识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建钢老师。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朔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和学生生命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的训练,而是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老师同学的“心灵对话”。 在这种生命化的“作文观”的引领下, 管老师构建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构筑了一套较为完备而又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系统。践行了他的作文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作文教学革命。读完此书,我仿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心中豁然开朗。我总结了管老师写作教学中的几个关键:

1、写作教学的第一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是凌驾于一切作文教学策略之上的策略。只要学生愿意写,想写好,想以文字的方式来说话,他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长足发展,他的作文才气和灵气也迟早会有自悟自发的一天。作文这项“作业”不同于数学作业,以“数学”方式进行写作教学注定要失败。数学题,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总得一步步往下做,不管你心情怎样,做出来就是做出来,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情绪对作业质量有影响,却不大。作文这项“作业”,情绪对它的影响很大。你若觉得有话要说,你想写,写的时候就会充满感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你如果觉得无话可说,不想写,那么,写每一个句段的过程都是痛苦的,没有内在自由与真实自我介入的写作,收获的只能是精神的折磨和痛苦。“我要写”与“要我写”,同样作文一个小时,得失感受,天壤之别

2、写作教学的第二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发表欲。没有读者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作品: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是没有生命的教学。写作教学得不到根本突破的一大原因是,学生从来没有体验到作文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人带来的自尊与自豪,精彩与激荡,要让学生拥有一群读者,写作教学就必须从“写作是一种公众的言说”的高度去认识和实践;要让学生拥有一群读者,就必须谈到发表。“如果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发表欲,这对于他们写作上的成材必将大有助益。”“这种发表的意识,言语表现,言语上的自我实现的观念,要先于写作的行为技能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大脑。” 福建师大的潘新和教授如是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他以办班级作文周报的方式进行作文革命,就是解决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精品意识,以及认识作文带给人的自信和快乐,尊严和荣耀,就是要让自己因“发表”而获得的“尊严与荣耀”也给那些孩子们。说起“发表”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管建刚老师认为发表就是对话,发表就是倾诉,发表是写作的重要动力!甚至,在我看来,“发表”是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精华之一,是他“作文革命”的基石,没有对“发表”的心理的充分利用与激发,就没有他的“作文革命”。

3、写作教学的第三关键是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管老师认为:天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有,少有之“有”。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不是来自写作本身,而是来自教学的呈现方式。告别了传统的教材,告别了传统的大作文、小作文模式。但这种“告别”也不是漠视,而是一种基于建设的超越。每天,孩子们要写一个“每日简评”,聊聊数语,管老师说这是让孩子们学会发表与积累。于是,到了星期天,就从“每日简评”中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写作,周一进行初选,周二终选,周三、周四输入,周五出版,当然,每一个环节,学生们都会悉心地自动地去修改与推敲。而每周一,有一节“作文活动课”,课上,有“让我呼唤你的名字”,那时,那些“发表”了作文的孩子的姓名会回荡在教室中,而这些名字的机会是给每一个孩子准备的,因为周报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投稿标准;有“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谁”;也有从入选“佳作”中引伸出来的“训练点”的教学……积分激励、稿费发放、优先卡、才运卡……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妙招”,每个“妙招”的由来都是缘于问题的出现,所以,每个“妙招”中都蕴含着理念的光泽。“让作文成为多彩童年的翅膀,成为悠悠童年的见证,成为快乐童年的怀念。”

管老师的一套作文理论,恰恰是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最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成学生要写作文、乐写作文。原来作文有这么大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要借鉴管老师的理论和做法,在作文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