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人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校园1.89W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初步感受它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精神品质。下面本站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人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初步感受它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精神品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柳树的神奇与顽强。

  【教学准备】

1.制作PPT。2.搜集作者的资料以及关于“柳树”的古诗及边塞诗。3.布置学生预习:学字词、读课文、理脉络、搜资料、想问题。

  【课前活动】

吟诵关于“柳树”的古诗。说说诗人笔下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见PPT)

  【学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板书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学生读题目。

2.柳树在我们这儿经常能见到。谁来说说你见到的柳树是怎样的?(引导从柳树生长的地方、柳树的形态等方面进行交流)

3.从课题看,课文向我们介绍的这株柳树生长在——(引导生答:青海高原)

  二、检查预习

1.读字词:锻铸、抑制、虐杀、摧毁、吟诵、艰苦卓绝、抱怨、韧性

深邃、凝滞、萌发、一茬一茬、胆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随机板书:印象(判断)、观察、猜测与想象、联想、赞叹】

3.小结:作者既写了自己的观察,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所以“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象就显得那样清晰而饱满。

  三、感受“神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极其平常”与“神奇”是否矛盾?(结合回答,板书:神奇)理解“望而生畏”。

2.(出示柳树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柳树。找出课文中描写柳树外形的段落。指名读,齐读。通过朗读,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第一句话抓住“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体会柳树的粗壮。

第二句话,引导学生将这株柳树跟我们平时所见的柳树的枝条对比,体会它的坚硬。

第三句话:引导学生说说我们这儿的柳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高原上的柳树叶子为什么会这样深,理解“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一句。

第四句话:抓住“巍巍然”、“撑立”,引导学生感悟柳树的高大、充满生命力。

小结:通过读课文,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株粗壮、坚硬、苍郁、高大的柳树,让我们觉得这株柳树真是神奇!再次朗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浮现这株柳树的样子。

设疑:枝繁叶茂的柳树,随处可见,又怎么会“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呢?

3.学生自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圈划出写柳树生存环境恶劣的句子。

4.交流:

(1)出示词组: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理解“广袤”、“嶙峋”、“深邃”、“凝滞”等词语的意思。感悟青海高原的荒凉。从而体会柳树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让人感到神奇。

来到青海高原,一眼望见的便是——(读词组)走了许久许久,看到的依然是——(读词组)所以作者说——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的总是——(读词语)——这个时候,作者的心头就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觉?而且这种“悲壮、苍凉”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

(2)吟诵边塞诗。

——吟诵边塞诗,我们的心中便也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3)这是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课文第4小节)连绵的青山、起伏的原地,那样的开阔,那样的'苍茫,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所能看到的就是这——青海高原一株柳!

5.补充青海高原的资料。

简介青海高原:(出示地图)青海高原,也就是我国的青海省,它位于被称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高原的冬季漫长,气温非常低,最冷的时候要达到零下二十几度。高原上长年都是冻土。而夏秋季节又非常干旱,有时接连几个月会持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干燥、多风、缺氧、奇寒,这就是青海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

——作者所看到的这株柳树就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难怪当作者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一眼瞅见了这棵柳树会不由自主地“哦”了一声。【从这个“哦”字,你读出了什么?(体会作者惊奇、兴奋、震惊的心情)学生自由练读,再齐读这一句。看到这株柳树时,作者心里肯定会怎样想?】

也难怪,当作者举目四顾再也看不到第二棵树的影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引读)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引导学生理解“一方独立的风景”。再读这个问句,从这里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是怎样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让我们仔细打量——(齐读课文第5小节)。——难怪作者说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理解“畏”:害怕——敬畏)

  四、延伸升华

1.出示《悬崖边的树》,指名读。

2.青海高原一株柳同“悬崖边的树”有何相似之处?

  五、作业:

1.《练习册》一~三题

2.《补充习题》一~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