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偶遇》读后感(精选7篇)

校园2.16W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偶遇》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偶遇》读后感(精选7篇)

《偶遇》读后感 篇1

都说最稳定的关系是没有关系。最让人轻松的关系是比萍水相逢简单点,比擦肩而过复杂点。最好的关系是你懂我的言外之意,我懂你的弦外之音。那我们的关系呢?

因为相欠,才会在茫茫人海相见。因为不欠,才会在相识后擦肩。可能有一天也会站在十字路口感叹: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即巫山。

一路走来遇见过挺多人,偶遇过不少风景,也自由发挥,搞砸过一些关系。某一天发现,当我脸上无所谓的时候,心里也真的无所谓了。100度的水都能凉,何况37度的人心。有一个很喜欢的对话是这样的:

A:没有朋友,那多孤单呀。

B:有了也一样!

都说知己难求,找一个人陪你喝雪花很容易,但找一个人陪你勇闯天涯却很难。在没有定数的时间轴上,未来会遇见谁,好像都已被提前安排好。沿着这个轨迹走,或早或晚,都会在他踏过千山万水过来的那一刻,让你方寸大乱。而你的词不达意,他的言不由衷,也会把这一步之遥踏成万水千山。敬而远之的曾经拥有,多年以后的同道殊途,也许让你百转千回,可能让你难以入睡,但这不一定是你目前还单着的理由,哈哈~

再铁的关系,就算经过10年的风雨,也会因为一句话没有说清楚,路人甲的身份成了唯一能祭奠这段过往的墓志铭。能丢的都不重要,重要的也不会珍惜。可能珍惜后的失去让人更痛,而我们本能的趋利避害,也就无所谓成为谁的甲乙丙丁。既能一厢情愿,也能愿赌服输。何况愿赌服输的最高境界是从来都不会输,而你,永远都是那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姑娘。

毕业两个月,可能是选的地方不对,寝室八个人,就我和寝室长混得最惨。她在北京,我在深圳。我房租是室友垫的,室友结婚的份子钱是室友出的,隔三差五的还被室友养着,我也不觉得自己惨呀。只是在点外卖的时候,手无足措不知道要吃什么?吃饭的时候觉得每一份都好难吃,后来反思,不是饭的问题,而是吃的人不对。习惯了4年一起进进出出的你们,突然四散天涯后,就我一个人走夜路回家,也害怕这么健忘的我很快忘了你们无所畏惧的样子,如果有一天在茫茫人海偶遇,啥也别说,先来个自我介绍呀,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哈哈~

《偶遇》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一本神话故事《木偶遇险记》,让我对主人公感到非常佩服。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农夫-杰佩托,他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名字叫做匹诺曹,匹诺曹刚开始非常顽皮,他们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连本书都买不起,杰佩托用自己仅有的一件大皮袄换了一本生字表,给匹诺曹学习,可匹诺曹还不知道珍惜,整天还是到处玩耍,无所事事。

有一次,匹诺曹去看皮影戏,杰佩托到处找他,都不见人影,杰佩托决定出海去找匹诺曹,可是在途中遇到了海浪,船翻了,杰佩托掉到了海里,被鲨鱼吞进了肚子里,后来匹诺曹知道了杰佩托被鲨鱼吃了,他不怕危险,一下子跳进了海里,去救杰佩托,结果也被鲨鱼吞进了肚子里,他们在鲨鱼的肚子里团聚了,可是匹诺曹不甘心当鲨鱼的食物,他趁着鲨鱼睡觉的时候冲了出来。

读完了这本书,虽然匹诺曹不学无术,当他看见了杰佩托遇到了危险,匹诺曹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把杰佩托救了出来,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临危不惧,不怕困难的精神。

《偶遇》读后感 篇3

说真的,《鲁豫有约》这个节目看得不多,情感访谈类的节目我很少看,但是看完此书我忽然明白一件事:似乎谁都不能幸免来自感情的困扰,爱与不爱,婚与不婚,信任与背叛,留下或离开……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很认同鲁豫的一段话:等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爱情的残酷在于:一个爱你的人有可能有一天不再爱你;而一个不爱你的人,基本上没有可能有一天爱上你。而婚姻,它的可怕和可贵之处在于:不管有没有爱,只要你愿意,它就可能存在。

所以,有力气,真够爱,就使劲折腾,坚持;累了,不爱了,就放手,别强扭。但也同时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选择带来的喜悦和苦果。

书中99%的求助信讲述与爱情有关的事情,1%关于亲情,然而,没有一封信完全关乎职场……

此时此刻,在这个初夏周五的夜晚,忙完工作的我终于坐上了回家的地铁。地铁的风很大,穿过依然汹涌的人潮让我忽然想起孙燕姿的一首歌: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我排着队 拿着爱的号码牌

……

这个世界上有人等你,挺好!

《偶遇》读后感 篇4

这是我第二遍看完这本书。

鲁豫刚出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想着随便翻翻,可是并没有想到翻看了之后会如此喜欢,然后很快地看完了第一遍。看完第一遍之后内心很复杂,有对书中的那行爱情故事的遗憾,悲痛,也有对自己爱情的思考。一时间觉得脑子很乱,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自己的意识也在看书中潜移默化,可还是更多的是迷茫。但唯一坚信的是,书中鲁豫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的看法我都很认同,那一瞬间觉得找到了soulmate,那一种坚信给了我之后的生活力量。于是乎我想等再过段时间,我要再看第二遍。因此,愈发为这是一场偶遇欣喜。

几个月后,随意的翻开了这本书,多了很多见解,自己的思想也开始成熟。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爱情的笃定,我更加坚信,我不想将就,也不想成为别人的将就。也坚信能分开的两个人都是因为没那么爱,因此分开也就不再有遗憾。

同时,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就随便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除了你,没人替你过你将来的日子。想要什么就去追逐什么,不要辜负自己,不用辜负现在,不要再为未来的事情担心,一旦做下决定,就不要再轻易更改,要有那种笃定,也不要留有遗憾,爱情如此,人生亦然!

《偶遇》读后感 篇5

先说说这本书的作者吧。

陈鲁豫。如果不是在这本书上,在六个核桃的包装盒上见到过这个名字,如雷贯耳的《鲁豫有约》还让我以为她姓鲁呢!

为此,我特地问了身边的朋友:“你对鲁豫有什么印象?陈鲁豫。”

她想了想,感觉很陌生。

我觉得不可思议,继续提示:“《鲁豫有约》!六个核桃!!”。

“哦~她呀!没什么印象,就是太瘦了。”

我大致猜测大部分没看过她的节目,不太了解她的人,也就知道她太瘦了吧。那就谈谈胖瘦这个问题。

鲁豫书里自称鲁小胖,我蛮喜欢这个名字的,脑子里浮现出可爱的圆嘟嘟的模样,可能也是作者本人喜欢的样子。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她对自己太瘦这一事实的太过在意,从文中一次聚会上她怒怼一人因问她:你那么瘦,是不是有厌食症啊?也看出她还未释怀。

其实太胖和太瘦都要面临来自外界的舆论和打压,但相比之下,太瘦总好过太胖。和朋友在路上看到一个特别瘦的人,我俩看着人家的大腿,再看看自己的胳膊,默默地收起了吃得正开心的蛋糕鸡腿虾条(虽然早晚要吃掉)。我们评价一个瘦子皮包骨头,衣服架子时也是带着一点羡慕的眼光,如果碰巧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就可以竞选当模特了。而胖子只能由于体积大底盘稳充当鼓励人时的反面教材,站到试衣镜前叹口气说:“还是多点读书吧。”

这本书其实蛮让我吃惊的,文字犀利,一针见血。先入为主,我对鲁豫最初的印象不太好,是看到网上对她的负面评价,说什么她不会做主持不会说话啦,问问题没水平啦,涉及人隐私啦等等。

但书里的回话还是很有水平的,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身材瘦小内心强大的短发美女。为此我特地搜了她的节目《鲁豫有约》。与张靓颖那期和张安乐的那期没看下去就看了个开头,与李开复聊人工智能那期看完了,看看深深被小型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吸引,被李开复的人格魅力和口才所折服,对鲁豫还保持之前的看法没怎么变。可能她更擅长写文章、电台回信之类的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毕竟《鲁豫有约》自开播以来,已有十六七年了,家喻户晓,还是有她的`资本的。

就这本书而言,我很欣赏。作为一个情感电台节目,听众发来自己情感中的困惑疑虑,她回答。这种情感电台节目很多很多,大部分都是心灵鸡汤,无关痛痒的套话。但这个不一样。

她以自己或者朋友的故事开头,真实有的不乏幽默,再分析听众的故事,解答疑虑,我说过,犀利,一针见血!就喜欢她这种真性情!(我喜欢的话在书里都有下划线)

听众带着疑惑来信,但她很少给听众一个明确的结果,任何人的建议都只是建议,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她们自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即使我们深知其中的道理,真的轮到我们时,还是陷在里面不容易爬出来。

她跟我们讲了那么多别人的情感故事,关于自己却只字未提。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树洞,有人选择深埋心底,有人愿意昭告天下。当他们愿意说出来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放下了一点,做出了选择。

《偶遇》读后感 篇6

这本书书名是《偶遇》,我看到这本书其实也是偶遇。一看作者是陈鲁豫,就忍不住想看看。鲁豫是我特别喜欢和佩服的主持人,提到鲁豫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鲁豫有约》没错,可能很多人认识鲁豫是因为《鲁豫有约》。我稍微有点不同,我是在看《我是演说家》知道她的,特别瘦小的她,坐在评委席,每次选手演讲完她总会说出很多金句点评,让我心生佩服。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虽外表瘦小,可每次说话都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在书中鲁豫提到,她这一生只佩服有才华的人,没有其他。我也一样,我一点不佩服那些有钱的,长的帅的,可能主要是这些我不具备。哈哈……同样特别特别火的薛之谦也说过:才华胜过一切。

全书由一封封粉丝来信和鲁小胖一封封回信构成。每一封粉丝来信里都有粉丝情感问题,鲁小胖的每一封回信都值得令人思考。里面设及了恋爱观,择偶观,婚姻,爱情观等等。可能有的和你无关,但大多数都和你有关。鲁小胖提供了一个遇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思考角度。比如最近大火的《前任3》里面关于如何好好的和前任再见,很多人看完了哭的稀里哗啦,甚至据说有人看完当场和现任分手,回去找前任复合了,这真是神转折。对此鲁小胖的看法是:爱情的开始可以莫名其妙、自然发生,爱情的结束、转折需要郑重其事,这是对彼此过往的一种尊重。爱情里要么无条件的去爱,要么狠心彻底放弃。不爱了,就不要托着彼此。不该在一起的人怎么都会散,该在一起的人怎么都不会散。

爱情这个自古至今一直都在谈论的话题。可到底什么是爱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情吗?爱情,亲情,友情,这三种感情似乎每个正常人都会经历,但这是必需品吗?亲情这个出生就自带的,友情,人是社会性动物,与身边的人总会产生联系也就有了友情。那爱情呢,爱情是什么?爱情渐渐的成为了奢侈品。爱情和梦想就是人人向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只有少数人这一生需要爱情和梦想,绝大多数人慢慢地就和自己和生活妥协了。没有爱情,没有梦想,也能够平静甚至兴高采烈地生活着,这其实并不可悲,甚至会让人有些羡慕。因为追求爱情,梦想实在太累了,得到了又太幸福了。

对于爱和喜欢什么区别呢,记得以前看过: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但我比较认同鲁小胖的解释:喜欢的时候,用的是眼睛,而眼睛有时候是势利的;可爱上的时候,用的是心。我们的心,貌似疯狂,实则清醒,它可以透过外表浮华的一切,只看到一个让你感到欢喜的灵魂。鲁小胖还举了个极端的例子,爱上的感觉就是你明知道对方是个渣男,或者渣女,你都会帮他辩解;不爱就是,人家明明就是暖男、暖女,但你看着就是烦。爱,你就包容,当然爱也才会包容;不爱,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爱就是没辙、活该、愿意!

关于什么时候该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人恋爱。在没谈恋爱时,我们对于自己的另一半都有着自己的要求,身高,体重,年龄,工作,年薪等等。可是很多过来人都知道,当爱情来了,你会发现以前你想的条条框框都没有了。鲁小胖的观点:爱情存在的时候,这些条件通通都隐到看不见的地方。爱情一旦消退,它们会来决定一段情感的生死。

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钱钟书说:婚姻是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那我们到底要不要结婚?鲁小胖的观点:婚姻必须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你要够爱这个人才跟他在一起,不爱,其他的条件都一定一定不要成为你们携手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的结婚就是为了找个人陪着自己度过余生,有的人是为了钱财,有的人是为了人才,但只要不是因为爱情,好像大都最后都不是很幸福。

爱情可以任性,因为爱情是“我相信”,但婚姻是“我愿意”,透着隐忍、坚持,当然还有辛苦。不要草率结婚,更不要轻易离婚。人们说有一天,爱情终会逝去,会变成亲情。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婚姻不可避免地一步一步走向平淡,甚至最终会变得不美好,我还是希望,它的源起,是由于爱情。那样,我才会愿赌服输,心甘情愿!

《偶遇》读后感 篇7

从前年开始,自己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写读后感。两年来,书没看多少,文笔还是那样烂,但是就是喜欢瞎写写。

对于这本书,我也是偶然得知陈鲁豫她出书了。是在我以前西西弗同事的朋友圈,知道她1月14日要在天津某家西西弗签售。我觉得鲁豫在主持界、文化界,都是有足足的气场及影响力。

我之前给很多书友都说过:看书,一定不能跟风。不要看到什么电影、电视剧版小说就要掏钱买书,也不要为了某个明星而傻傻的追求。我看到陈鲁豫出书,是有一点惊讶。但是,那种感觉不像是之前说的“是个人都可以出书”。因为我认为陈鲁豫在当今主持界的分量足够重。

或许我看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作者是陈鲁豫。主持界中的白岩松、杨澜、敬一丹、陈鲁豫等,就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他们的思维逻辑、思考方式、敏锐的视角、稳健的台风,都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偶遇》这本书,是鲁豫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整合起来的。有七个大类,我现在看了六个大类,还剩最后一章节没看,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

每个小篇章都是,读者来信和鲁豫回信的方式写的。每封来信,都真实。每封回信,都经过鲁小胖的认真思索......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产生了好多好多联想。感觉这本书,就像《解忧杂货店》内地版的电影一样,用书信方式贯穿全文。我有朋友也考了心理咨询师,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咨询师。常常给朋友建议,给领导提想法,这些都是“心理”的作用。还有就是“会过去的”,这四个字。不管是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会过去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我不断的警醒。因为每个人都不能保证现在的状况,可以一直持续。

虽然书中涉及到很多政界、商界、娱乐界的某些名人的事迹,但是我更多的关注都在鲁豫的回答中。她的回答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她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爱就是爱,不够爱就是不爱。爱憎分明、身边事例的体现,让我就觉得,陈鲁豫也是普通人。

或许我们都看到了鲁豫的成功、鲁豫有约的成功。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过凌晨4点的香港?又有多少人明白放弃比坚持更困难?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陈鲁豫知道,她不仅仅知道,她还付诸了行动。我前年,见过白岩松,他来重庆签售《白说》。我从白岩松身上看到了他努力的沧桑,也从《偶遇》的书中体会到了陈鲁豫行动的果敢。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失败。你们还记得“一万小时定律”吗?任何事业,只要努力坚持一万小时,就会有一个质的改变。但是这坚持的一万小时,首先要保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