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校园2.17W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脊、莞、锦、姹、嫣、暇、颇”等7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真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第三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深入研读,围绕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培养阅读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在情境中,在想象中、在感悟中,在拓展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加强语言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德国的奇丽景色。

(2)初步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的奇丽景色,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民族风情;在读中培养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奇丽的景色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民族风情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

1、读读课文。

2、搜集关于德国的有关信息。

3、搜集整理有关季羡林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季羡林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留学德国的生活时,动情地对人们说:“在我的心灵深处,那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幻灯片出示句子1)

德国,为什么会给季羡林先生留下这样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爷的写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生读课题。

2、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选择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读一读,把它读通顺,读流利。(要想成功,一要自信,有信心,二要努力实践,克服困难。同桌读――个别读,教师随机指导。)

(3)读了课文,你能概括地说说,季爷爷心灵深处的德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美丽)

(板书:美丽)

3、深入研读,感悟美丽

(1)默读课文,想想季先生为什么会觉得德国的美丽。用心地静静地去读,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A、“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幻灯出示句子2)

从:“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可以看出花的多,可以看出景色的奇丽。

(幻灯出示“如入山阴道上”的图片。指导理解花的多,花的密,花的美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多。)

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可以看出花一团团拥在一起,各种颜色都有,很美。

(幻灯出示花:你还准备要什么词语来赞美这美丽的花?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美。)

☆这儿的景色是多么奇丽,难怪季羡林爷爷会把这份美丽刻在心中。(板书:奇丽的景色。)

B、从“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看出德国民族的奇特,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

(理解“脊梁”、“莞尔一笑”的意思。理解花的主人把美丽留给了别人,心中想着他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他们的心灵就像他们的微笑一样美丽,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特的民族)

(学生圈出三处“家家户户”,师引读。他们家家户户都把美丽留给别人,人人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五十年前,他们家家户户养花给别人看,四五十年后他们依然是家家户户都养花,岁月流逝,没有流逝的美丽的风景和人们美好的心灵,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83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王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王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板书:

喝不着水

聪明 爱动脑筋

喝着水了

《乌鸦喝水》反思

在学习《乌鸦喝水》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小园、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从课文第2-6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并能正确默写。

3、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积累不同的比喻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代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出示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听写。

3、小组合作,讨论课后习题。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检查反馈一:你认为哪个生字最难记,说一说。

2、检查反馈二: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最想说?

3、检查反馈三:你最喜欢读哪一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4、检查反馈四: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抓住了哪个词来写?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篇课文。(诸如:抓中心词--诱人,找“诱人”的语句:抓中心句,画一幅幅四季图:……)

5、检查反馈五:课后习题。重点是第2题,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五、熟读课文,自选默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3、师:孩子们都很会学习。李白写诗近千首,今天我们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请再读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

4、(CAI出示庐山瀑布)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5、你感觉怎样?(壮美、雄伟、壮丽)

二、初读课文

1、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听。

2、(CAI出示课文要求)孩子们,我们学习一首诗,首先是要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对我们理解古诗意思有好处。

3、请你们把书翻开,将课文自由地多读几遍。

4、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他读准字音了吗?

5、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

1、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怎读呢?

2、请你们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可以读出声音来,也可默读。生自主学习。

3、现在请你们说说看,你们读懂了哪儿?

4、还有哪儿不懂的?

5、请大家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我会品

1、过渡:我们大致了解诗意还不行,还得细细去品。

2、(CAI),我会品:你认为这首诗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儿?

3、抽生说,学生汇报。

4、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五、我会品

1、赏中学 ⑴ 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一番。 ⑵ 怎么赏呢?(CAI出示读中赏) ⑶ 怎么读。 ⑷ 抽生说: ① 用赞美的语气读。 ② 要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③ 要边读边想画面。 ⑸ 师配乐朗读,抽生说,老师哪里读得好。 ⑹ 你们想读吗?好,在读中细细地欣赏品吧,坐着读,站着读,走来走去地读,等会我们比赛看谁读得好。 ⑺ 学生朗读比赛。谁先来读,我建议读得好的站着,看谁能把别人读出来。你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要走着读。 ⑻ 学生配乐齐读。

2、画中赏,写中赏 ⑴ 除了在读中赏,我们还可以在画中赏,写中赏,喜欢画画的孩子们可以画一画,喜欢写作的孩子们可以写写你眼中的瀑布像什么,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诗,老师的这种格式可供你参考。 ⑵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与小组的同学共赏吧。(CAI音乐)我想请位小画家到前台来画一画。学生学习2分钟。 ⑶ 交流 ① 请画画的孩子们把画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画得真美,不愧是小画家。 ② 请我们的这位小画家说说看,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③ 小结诗句描绘的是这样的吗: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绚丽绚丽的庐山瀑布图啊!青山高耸、银瀑飞悬,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啊。这就是这首诗的描绘意境。 ④ 喜欢写作的孩子,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吧,先请小作家念念吧。有小诗人吗?(时间有限,课后我们再研究好吗?请把你们作品一齐读读吧) ⑤ 欣赏了小诗人的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诗人的豪迈气慨。 ⑥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背一背。再次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扩展阅读

1、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多么丰富、多么奇丽!

2、孩子们还想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吗?老师这里收集了李白一些精彩的诗句,能读的、想读的就跟我来吧。

3、CAI展示诗句。 解说: ⑴ 诗人笔下的黄河气势恢宏。 ⑵ 他眼中的长江多么壮观啊! ⑶ 四川的路太难行了。 ⑷ 天姥山多么高峻啊!

4、请收集了李白诗歌的孩子把它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扩展阅读的喜悦吧。 会背的可以背,不会背的可以读,谁先站起来谁先领读领背。

七、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文化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由决定。 收集到诗歌的孩子没说完的可继续读。也可与同学交换诗歌再读,除此之外:

1、我也想读更多的诗歌。

2、我想上网欣赏世界各地的瀑布的图片,我觉得瀑布实在太美了。 3、我想学习诗人的方法写一首诗。 老师相信你们在实践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声像引入

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可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在要求会认的生字下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

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

5.小伙伴或小组合作互查生字认识情况。

a.交流自己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b.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娃娃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练习)

如:我最喜欢和“种”交朋友,因为我喜欢种花、种草。

6.巩固识字。

a.抽读,快速识记。

b.看字卡说词语。

7.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词语顺序可随意安排)

翻土 浇水 浇花 施肥 肥胖 饥饿 时候 等候 挑水 担菜

拉力 拉开 把门 把手 送给 发给 活动 种花 吃饭 吃惊

写字

1.观察“我会写”中生字的结构。

如: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你找到每个字关键笔画的位置了吗?和身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3.重点指导“拉”“把”的写法。

指导写好“扌”:横要往右上斜,竖钩要写在横的右边,提的倾斜要大一点,不要写平了。

4.学生描红、练写。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几个孩子朗读全文,大家评议。(仪态是否得体,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准确,情感是否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

二、授课时间:40分钟

三、授课方式: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 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

a.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展示图片)

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

b.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学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记》b.在《梁祝私奔记》中梁山泊与祝英台借助了哪些现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发展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联系小品)

2、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联系小品)

3、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a.大 擂 台(小组竞赛):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视频:《郑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走出去”)

(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引进来”—优秀文化)

研究性学习探究

现今,各国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那么,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由代表总结大家意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学习目标:

1、 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 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3、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4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

收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等各方面的资料,

一、 导入 我的自白:

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

二 了解狼。

我的档案:

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说陌生也很陌生,因为它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来为它填写一份档案。

三 辩证地看待狼。

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

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

【学生活动】试一试,用创作性的语言复述《狼》的故事给同桌听。

 四 总结全文

【师生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结构上先叙后议。层次分明。用直接议论收束全文,有力的反问句式和辛辣犀利的嘲讽,戳穿了狼的本质。尽管狼狡猾凶残,本性难改,但在英勇机智的人类的斗争中,玩弄阴谋终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场。它告诉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 作业设计

1、积累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 课后阅读,《狼三则》中其他两则。并写出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