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高考文综地理复习技巧

校园2.21W

目前,考生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高考临考的备考工作。

高考文综地理复习技巧

首先,浏览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浏览高考试题主要注意几个情况 高中历史,一是关注高考试题中的设问方式,如比较、评价、分析等关键词,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二是分析标准答案的评分标准。哪些是材料分析得出的,哪些是所学知识迁移的,知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三是学习表述的地理语言,避免出现大白话。

其次,注意回归教材和考纲。建议考生阅读考纲和必修三及选修教材部分,看考纲主要是找复习中的漏点。看教材的时候不要再关注细节知识,应站在一定高度去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和结构,特别是对教材中的黑体字要进行总结,高考考查的知识迁移能力,答案往往来自于这些内容。

第三,回顾错题本。错题就是你的薄弱点,应注意及时回看,把知识漏点补上。如果没有错题本,可以看以前做过的练习题,找错题进行分析。不要去借错题本。

第四,做几套模拟试题。一方面把握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节奏,另一方面保持答题感觉。注意的是多关注答题方法的总结,答案设置的依据,不必在意得分的高低。

最后,关于热点,地理热点主要是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油价、奥运会等。注意复习时不要停留于热点本身,要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关注与热点地区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或考纲中涉及的典型问题。热点中是出题的切入点,搞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才是根本。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洪涝小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高中生物。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对植被的破坏。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浅谈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中的自然(主要是上册部分),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强调理解重于,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

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培养,轻松学习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ldquo 高三;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一些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式解析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高中物理;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高中地理高效学习的四个技能

一、纵向联系法:

从的纵向联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的联系。

按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如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按时间发展演化有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有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的联系。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在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按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逐步推进的前后联系。如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源: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或升或降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点、线、面、体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由近及远、由始至终的纵向联系,如工业分布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地带,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图中抓住几个中心城市,沿铁路、或河流、或海岸线都可作纵向联系,使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沿一定线索发展,便于理解其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也加强了。

二、横向联系法

从知识的横向联系看,是指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广延性。

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横向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由日光、空气、水、矿物、、土壤、岩石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从而使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人文地理知识中,类似的影响与制约的内容也很多,而以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最为典型,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使农业、工业、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受制于气候;人类活动则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来影响或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象植树造林、修水库等就是通过人类活动来改善气候的重要途径;相反,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则会使气候恶化,进而影响环境,使人类越来越难以在环境中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所以,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造就更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

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可从多方面横向联系。如水能的丰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决定的,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与我国地势、降水特点紧密相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导致水能在空间分布上西南最多,华北最少。通过空间分布上的横向联系,可帮助我们全面思考问题,广泛地联系各项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维线索使知识形成网络

各地理事物间的对比,无论相同、相似、相反、相异,都属横向联系。区域差异可以对比,地理要素间也可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一项重要。如冷锋和暖锋的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对比,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对比,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内、外力作用的对比,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特点、措施的对比,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对比,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对比等等,地理的每一章节都蕴含着许多这样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的对比一般要列表说明要点、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并指出被比较事物的联系。

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同自然现象或生产活动,在这些现象或活动之间,反映了同一时间地理事物的横向联系。这种联系可解决一些覆盖面广、知识空间、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时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季节状况、气团及气压带、风带势力的强弱、气候的变化等,可结合起来考虑,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与气候形成变化的原因。总之,要广泛考虑在固定时间内的地理现象,才能适应这种横向联系的有关问题。

从知识的多向联系看,这里既包括地理知识与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与学科外各方面的联系,前者称内部联系,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环境等,都存在可以联系的线索;后者称外部联系,如地理与、、、生物等的联系,特别是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的联系,与社会热点等问题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理解,的提高,也有助于在文综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多向联系法

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的多向联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阳直射23°26′N,可以从下面几点取得联系:(1)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4)地球公转速度慢;(5)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等。(6)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是进行多向联系的又一种方式。如因地理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变化、昼夜更替等。在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经常主动思考有关问题,有助于使知识的多向联系更为广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4)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四、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1)有介乎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习中要取得,不能仅仅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国情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自然资源大国:领土世界第三;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

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世界第六

人均资源量不足:人均土地世界1/3;人均矿产资源世界3/5;人均耕地世界1/3;

人均河川径流量世界1/4;人均森林世界1/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空间: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耕地分布:北多南少(小麦、棉花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约占40%,水资源6%)

时间: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降水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1)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2)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水能的开发

水能资源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3.土地资源

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2)草地的分布: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和产草量,自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的分布: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林区

特点

东北林区

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西南林区

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

东南林区

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4.矿产资源

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的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煤:黑龙江(鸡西、鹤岗) 内蒙古(霍林河、东胜) 辽宁(阜新) 河北(开滦、峰峰) 山西(大同、阳泉、西山) 陕西(神府) 河南(平顶山) 安徽(淮北) 江苏(徐州) 贵州(六盘水) 四川(攀枝花)

油:黑龙江(大庆) 吉林(吉林) 辽宁(辽河) 河北(华北) 山东(胜利) 河南(中原、南阳) 湖北(江汉) 甘肃(玉门) 青海(冷湖) 新疆(克拉玛依、塔北、塔中)

铁:辽宁(鞍山、本溪) 河北(迁安、武安) 内蒙古(白云鄂博) 安徽(马鞍山) 湖北(大冶) 四川(攀枝花) 甘肃(镜铁山)

有色金属:山东(招远 金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 稀土) 甘肃(金昌 镍矿) 江西(德兴 铜矿;大余 钨矿) 湖南(锡矿山 锑矿;水口山 铅锌矿) 贵州(铜仁 贡) 四川(攀枝花 钛矿) 云南(个旧 锡矿) 广西(平果 铝土)

能源矿产: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次为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产量和发电量皆居世界第四位

金属矿产:

(1)铁矿: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多

(2)有色金属矿:世界第一12种

稀土、石膏、钛、锂、钨、膨润土、锡、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石墨

有色金属:稀土、钛、锂、钨、锡、锑

5.海洋资源

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海盐和海底石油:

(1)海盐生产大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长芦盐场

(2)海底石油的开采

海洋资源的保护

(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2)防止海洋污染:在各种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最大

高中地理学习左右手的妙用

一、运用左右手,巧记地球自转方向

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四指弯曲。我们将大拇指看作地轴,从大拇指上方观看,四指弯曲方向即可表示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同理,可用左手四指弯曲方向表示从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

二、运用左右手,巧记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伸开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那么大拇指伸展所指方向即可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同样,用左手可以表示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我们还可以运用左右手同时演示南北半球向高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东偏,向低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西偏;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低纬偏,向西水平运动的物体向高纬偏。

反过来,我们还可以由风向判定其附近的高低气压的相对方位。其方法是:掌心向上伸展四指,四指指向风吹去的方向;然后伸展大拇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高压所在方位。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确定高空的风压关系时,让四指与大拇指垂直;确定近地面的风压关系时,让四指与大拇指成角小于45°即可。例如确定北半球高空东风附近的高低压方位,让四指指向西,那么大拇指所指的北方即为高压所在的方位。

三、运用左右手,熟记气旋、反气旋及大洋环流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因为中低纬大洋环流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所以,我们可以像记两半球反气旋那样用左右手记住它们的环流方向。对于北半球中高纬环流,我们可以像记北半球气旋那样用右手记住它们的环流方向。对于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可以用右手来记:大拇指向下表示降水多的雨季,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此时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大拇指向上表示蒸发强烈的旱季,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此时大洋环流方向呈逆时针。

四、运用拳头记住大小月份及高低气压带

握紧拳头,手背向上,四指末端关节处的凸凹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一年中的大小月份。其方法是:从左向右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然后再从左向右数8月、9月、10月、11月、12月。这样正好凸起的关节对应的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等7个大月份,相邻两个凸起的关节中间凹处对应的是2月、4月、6月、9月、11月等5个小月份。这样就简便地记住了一年中的大小月份了。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记住地球上的高低气压带的分布规律。方法是:从四指末端关节的左右两端开始,向中间依次记为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这样凸起的关节可以表示高压带,相邻两个凸起的关节间的凹处可以表示低压带。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高低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左右手演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和地球上极昼、极夜的产生及其范围的大小变化等等。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左右手,便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