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经典散文:认识自我

文学2.56W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人有自我意识,而动物没有,所以自古以来,从中到外,都把能否认识自我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明,是否有发展,是否明智,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有些人可能会说了,认识自我,谁还不认识自己呀,我就是我呀!是的,你是你,可是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大的潜力,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正在做什么,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真正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只有认识了它,你才会怀有成竹,知道怎么合乎你本性的去生活,你可以要什么,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如何做和做什么,你使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经典散文:认识自我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这就像佛教“指月”典故所说的,人们只看到“月”——“认识自我”,而未看到“指”——“认识自我”背后的原因。正因此,人们对“认识自我”这一人生箴言的理解,大多仍停留在简单的表象的层面,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我”。

是啊!最内在的自我必定是最隐蔽的,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呢?我们可以从世界上的宗教中找到答案,给我们以启迪。

道教的关于自我认识的精神和智慧在于首先必须在生活中确立自我,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但同时个体的我又是渺小的,从道教修炼的境界来说,就是要将个体的我融入宇宙大化中,与万物齐一,与异骨相亲,齐同慈爱,效法自然。既不能骄傲自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又不要失去了自我,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天地和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时在生活和交流中彼此充分尊重,互相吸纳包容,像道一样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择善而行之。也就是说自我与宇宙之大我要在对立的矛盾中求得统一,达到和谐。

佛教以“毕竟清净”为自我的本性,反观内照,从空到定,从定到智慧觉悟,从而达到自我的最高境界,圆满自我。禅宗要人们认识的自我的“本来面目”,要人们“自悟自性”,要人们以“平常心”、“平等心”来面对尘世的种种外境,就是要人们去掉种种偏执妄想,而恢复自我的“清净本性”。

而基督教上说:“你们就是基督的身体,且各自做肢体。”“天父,在我们探索和认知你的面容时,愿我们--作为个人,同时作为一个整体--能够了解自己:我们是你内产生的光亮,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你的灵性的理念。”也就是说,认知自己并非仅限于知晓肉躯身体的行为动作,而是知道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完全的能力去意识所有内心与外部世界。作为个体,我们是宇宙的缩影,拥有肉体、心智和灵体。这三体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体的感应会影响到另外二体。我们的心智尤其能参与其它两体的活动运作:在肉体上是显意识,而在灵体上作为超意识。

我们可以从上述宗教论述对自我的认识中汲取可以借鉴的东西,不过,我想各种宗教认识自我虽有不同,却都没有离开“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自我不是绝对孤立的自我,也不是没有自我,通过认识外部世界来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后使自我完善,揭去限制自我的种种盖子,从而现出自我的本来面目,达到自我应该达到的水平,这是认识自我的根。纪伯伦曾说:“认识自我是一切认知之母,我应该认识自己。我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外貌、分子和原子。我应该除去覆盖在自己心灵秘密上的帷幔,抹掉心灵深处的装饰,还应该弄清我物质存在中精神存在之涵义,我精神存在中物质存在之隐秘。”

因此,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理清心底那些燥动着的思绪。静坐观心则真妄毕现,念虑澄澈,得心之真体;定中现从容气象,方识心之真机;淡然中意趣冲夷,品心之真味。得与失尽在观心证悟,道通天阔,如明镜自照,自我一切成就,在一意念间开始。

我们都知道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我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已。这是我们大家普遍认识的认识自我,也容易被大众接受。大凡深度认识到了自我,知道自己最深刻的好恶的就是认识自我,他们在真正的自我中自在的活着。你们看陶潜在污浊的官场中认识到了自我,读懂了自己的.放浪与清高注定不能见容于黑暗的衙门,认识到自我“性本爱丘山”的情怀,于是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自在生活。李白呢,认识到自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荡山水间,方可成为一代诗仙。李时珍则在不断的失败中认识了自我,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其父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最后成就了千古医典《本草纲目》。当家族没落,科举无望情况下,曹雪芹终于认识了自我,写一部小说才是我的最爱,才能最能体现我的价值,于是《红楼梦》诞生了,否则他也一样如众多的文人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十七世纪时期,有一个小孩酷爱小提琴,刻苦训练,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小提琴家,可事与愿违,他的小提琴技术毫无进步,就连他的母亲也劝他改学别的。庆幸的是,他最终认识到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最终,他成了十七世纪著名的科学家,他,就是爱因斯坦。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本人有幸听过他的报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自我的认识是如些清楚,我就是一个教书的,无论我做什么,当什么官,其实,我就是一个“孩子王”。试问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自我定位,很难说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影响力。因为内在的发挥最大自我的他就是教书育人呀!

咱们再举个反面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赵括吧!你看他谈起兵书来是滔滔不绝,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结果长平一战,赵兵余部四十万人尽数被白起坑杀,自已也命归西天。这是非常典型的没有认识自我的实例,足可以为鉴了。

不多举例,我想读者也一定会罗列出比我给出的还要多的实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认识了自我,更认识了社会;认识了历史,更认识了自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也许并不是每个认识自我的人都能功成名就,但认识自我,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张门票。

人们常说认识的制高点是自我认识。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帮助孩子自我认识并有能力认识自我。人只有认识了自我,才能战胜自我。试问一个不能够也没能力认识自我的老师如何去教和引导他的学生去认识自我;一个没有能力认识自我的父母如何去影响他们的孩子认识自我。因此作为老师也好,父母也好,一定是一个真正的认识了自我并有能力认识自我的人。

其实,人生如戏啊,人世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在演着属于每一个人的角色,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在这个舞台上的角色并演好这个戏里的角色是对自我最现实的认识。所以,告诉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人世的我、大宇宙中的我。在生命的旅途中,如何破解生活中永存的难题,怎样去做出一次次正确的生活选择,以便能够最佳地实现自我。

都说人是万物之灵,灵在哪呢,我想其中之一就是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关于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他还力图对自我的存在进行自我认识并做出解释。并不是所有存在物都有关于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识、都能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当自然赋予我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就必然有其意义所在,那么,为什么要舍之而不用呢?

标签: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