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关于诗词的美文:古韵悠悠,书香袅袅

文学3W

编者按:为期两天的杭州之旅并非单纯的驻足,也不止于对经典的刹那凝视,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也为在场的老师铺开了一幅古韵悠悠的画卷,就让我们沉醉历史长河,品味汉语精妙,在国学的世界中自由生长,蓬勃向上。

关于诗词的美文:古韵悠悠,书香袅袅

你我的身体里,有多少诗性的因子,在不经意间遗落?心怀一份宁静,我们一行人来到杭州拾起一脉书香。刚走进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的校门,就已被古韵撞了个满怀,汉砖、青石、瓦当,竹简,走过“五常廊”,抚摸着篆刻的“仁义礼智信”,感受着隐藏在冰冷文字背后的历史温度。

一直相信诗词中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此次“国学经典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就让我见证到了这股穿越千年依然强劲的神秘力量。它们深微隐幽,意味隽永。时而美到极致,时而又豪放到极致。名师们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让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在国学经典里如痴如醉。

汪燕宏老师通过论《诗》向我们传递着蒙学教学方法“讲贯读背温”。熟悉的《千字文》在刘小茹老师这儿获得了新的解读,她不仅带领着孩子们踏遍九州追寻禹的足迹,而且通过配乐读、功夫操等形式将古文的韵味融进了孩子的身体里。“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吉春亚老师的课堂带来的感官记忆,吉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感悟的同时随时点拨学习方法,如发现韵文的韵脚,总结出对子的特点: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类别相同。吉老师的语言是质朴,课堂是扎实的,给孩子们留下了无限的阅读空间。“老师像什么?你能打个比方吗?”课堂就这样被薛法根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炒热了,随后薛老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君子如水”,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发现理解水德、人品。在我心中,薛老师何尝不似水?陈群英老师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一课中用歌诀乐读法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孩子们打着节拍,在充满动感的节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经典的.节奏美、语言美。

朱红甫老师执教的《北冥有鱼》一课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孩子们,让我们轻轻地、用心地读读这个故事,让每个字都印进你的心里。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问?”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的想法,读出了自己的问题:鲲为什么要变成鹏啊?鹏为甚要飞到南冥去……这一系列的发问正中了朱老师的“计”。而后朱老师配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己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样的课堂已是完美,但朱老师最后拓展《齐谐》,留给孩子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我想最后的答案已不重要,甚至压根就没有所谓的答案。就如朱老师自己所说,他是想通过这个问题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书上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没见过的东西未必是假的。这堂课上的朱老师潇洒帅气,整节课下来朱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在,将国学教育的理性与感性统统留在了在场师生的心中。

你知道什么是“素读”吗?当你看到小学生们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等古代经典倒背如流,并且吟诵得有声有色时会感到惊讶吗?这就对了,特级教师陈琴把经典“素读”法带进了课堂,引领着孩子们走进古代经典。什么是素读?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我一脸茫然,听闻过“吟诵”“唱诗”,却从未知晓“素读”。通过陈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不求甚解”的读。这是我国古代私塾里常用的读书法。日本人把这种方法定义为“素读”法。国际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博士有一系列关于“记忆”研究的专著,其中有大量阐述“素读”的文字。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素读法就是一种开发右脑,增强记忆力的好方法。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课程要求“教化理性”回归:以古今中外之经典为主体,课内求记诵积累,课外求海量博览,整合教材内容,将“素读”课程常态化,通过六年正式的语文课时,完成“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千万言”的教学训练,最后实现“化识成智,养正开蒙”的功效。


【本文作者:黄莎。(公众号:分宜二小语文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