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长恨歌读书笔记400字(通用20篇)

文学1.84W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恨歌读书笔记4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恨歌读书笔记400字(通用20篇)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

《长恨歌》是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平淡却又不乏幽默的笔调,将琐碎的生活小事娓娓道来的同时,还为读者展现了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

青灰色的弄堂,几缕袅袅的炊烟,一簇攀出墙外的夹竹桃,和偶尔停在青瓦上的白鸽子……在王安忆笔下缓缓地铺成一幅画,这是上海四十年的风情,浓郁却夹杂着小市民的辛酸,散发着樟脑丸的味道。可是她笔锋一转,是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生活。王琦瑶在这儿长大,度过她沉浮变幻的一生。

其实我是很怜悯王琦瑶的,四十年前的她还是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她的世界只有从弄堂顶上的天空这么大,只能望见飞鸟飞过的痕迹。她总是习惯以高于同龄人的眼光打量这上海,决心过上另一种生活,其实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对于这个世界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她只能故作纯熟地应对自如。

周旋于名利场,她失去了与她无话不谈的密友,失去了深爱她的男人。感情丰富的她一次次被伤害,最终死于非命。有时候我想,如果当初王琦瑶没有参加那次电影的选角,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利扰乱她原本安宁的生活,也许她的一生不需要像柳絮般随风摇摆,会在弄堂里洗衣,做饭,安度余生。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吗?

可是四十年前的上海,处于变迁之际,日新月异的生活触动着每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王琦瑶,渴望一夜成名,向往奢华的名利场。王琦瑶本来是幸运的,却也是不幸的。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2

看完书的第一感受是为什么作者要那样安排王琦瑶的下场,和我猜的结局大相径庭。我怀疑起作者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作者是男的,因为作者那样细致地写出了王琦瑶一生中遇到的那几个男人,很了解男人的心里。结果,作者是女的,让我吃惊了,有点被骗的感觉,但很快,这种感觉转为佩服,佩服这位女作家的手笔。有了这个线索,再寻着王安忆生活的那个年代,这样的结局就不难理解了。

一本书要集中在一个时间里看完,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可惜我拖拖拉拉看了好长时间,在较早看的那些印象模模糊糊,也没有资格去评价这本书了。但关键的内容记住了,那上海弄堂,那爱丽丝公寓,那是王琦瑶生活的地方。作者在写人前,先花了大篇幅写主角生活的环境。

在本书里,让我最佩服的是王安忆写景的手法和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而折射出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那司空见惯的景在王安忆笔下成了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和王琦瑶命运息息相关。而王琦瑶成了那时长得有姿色,又有文化,而有点小女人情调的上海女孩的代名词。名著的名就在于,小说里的人物能概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成了永恒,成了经典。不仅是人,就是地点也有特殊的含义,爱丽丝公寓,我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名词,原来它指女人作为金丝雀生活的地方。

其他的,我不懂得评价,只剩下佩服,王安忆要读多少本书,要读多少年书,要尝尽多少喜怒哀乐,才能写出这一部经典?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3

对长恨歌三个字最早的印象来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那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让年少时候的我感慨不已,很难理解这种感情。后来渐渐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也慢慢体会到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想起多年前和一个朋友聊到数学,他说数学抽象,但不是最抽象的,比数学抽象的是人的感情。

王安忆在《长恨歌》里想讲的不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是想通过女主人公王琦瑶的四十年的悲欢离合,一生的爱恨情仇来展现在历史的变迁。不过,个人以为,王安忆的文字功力比之同样以写女性主题的严歌苓,差了不少,更不用说民国的前辈张爱玲和苏青。虽然,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画面感,但显得重复拖沓。

因为没有找到纸质版的书,只好读了读电子版的《长恨歌》,只是粗略地读了下,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拖沓的语言使我无法细读下去。读书和个人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之下,展现女性主题的,我更喜欢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如果非要说从这部《长恨歌》里有什么体会的话,我想有一点是体会是最深的,就是:人生道路上,选择比努力也许更重要。头顶着上海小姐光环的王琦瑶,却也受限于上海小姐这个角色,歌哭于斯,亦死于斯。个人的命运反映了时代的背景,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来说:悲壮是一种完成,苍凉是一种启示。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4

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终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写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因为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因为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择是身为女人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俗话说:女人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可以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王琦瑶都来自作者精心的创作,想象着作者王安忆也应该是个精致的女子。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5

品读王安忆的这本《长恨歌》,笔锋微凉,落于纸上满是旧上海那不经数的似水年华。岁月沧桑,隐隐之中便似是一根细线般牵动了内心的感慨。

在我看来,王琦瑶的一生堪称是“悲”的写照,颇为凄凉。

首先是源于她内心的孤独。坎坷一生,几段所谓的爱情,到头来皆是一场空,没有一个人是能够真正抚平她心中的那一份随年华累积的孤独的。就好比是短暂的美梦一场,最终却又是留她一人,孑然一身地凋零在梦境里面。当然,纷乱的年代自是造成这一孤独感的因素之一,然而若是真的充实了自己,又何来孤独一说呢?所以我认为,如今的我们应当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我,琴书画诗酒花,信手拈来,便能极大力度地排遣内心所隐藏的孤独感。

另一方面便是王琦瑶选择的那条不归之路。她这一生都没有真正地为自己而活,直到临死的那一刻,都似是木偶一般,被人牵着线走、任人摆布。她所做的一切的一切,皆是身不由己。然而在我眼中,如同傀儡一样活着莫过于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而要做到为自己而活,最重要的便是自爱,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懂得珍惜、保护自己,才不会走上王琦瑶那样的歧路。

人生苦短,纵使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而年华更是似水一般,即便再好,也是经不得数的。

因此,唯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方能长久。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6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7

正因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最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须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正因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正因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样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取是身为女生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俗话说:女生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能够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状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王琦瑶都来自作者精心的创作,想象着作者王安忆也就应是个精致的女子。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8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9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0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没读过此诗,此句去听得早。翻版《西游记》——《齐天大圣》中,猪八戒更是以“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表达因思慕嫦娥而有的恨。可惜我那时只是笑,嘲笑老猪的痴,也嘲笑那个叫做“感情”的东西。而读罢《长恨歌》,方晓此恨。

此诗开始就以“不早朝”,“夜专夜”等词反映了“乐”,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这正是男女主人公之所以“长恨”原因。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和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之始。

唐玄宗奔蜀,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夜思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将“长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了。

诗的结尾,诗人借助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想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短乐”换来的“长恨”是多么不值得,所以我们得慎重一点儿。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1

我背书是很困难的,我是一个不太爱背书的孩子,我也是一个很难背书的孩子。而那天我们教授的恰巧是白居易的.著名作品《长恨歌》。“汉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然后又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然后又背:“7月7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后又背来背去,我总也记不住啊!老师,您怕不是骗我的吧?怎么这首诗,那么难背呀。

老师讲了很多有关唐玄宗跟杨贵妃的趣事。然而,我了解了也背不出来。是不是《长恨歌》真的那么难背呢?当时老师说背完了就过来听孟子。孟子可能是老师唯一想跟我讲的先秦诸子了,然而,我《长恨歌》怎么也背不完,所以一直没机会。我其实一直认为我是可以背下来的,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不成功,让我怎么也想不出来。

所以《长恨歌》我整整背了一周,那是我所有文章中背诵的最久的一次。之前的《桃花源记》我半天就好了,五柳先生传,我三个小时就背到了。归去来兮,用了一天,然后《长恨歌》却可以用一周。我想我是堕落了,也就从那一次之后,我就很少再去老师那里了,我记得在我印象中,我就再也没听老师讲授更多的国学知识了。

那之后我便被父母接回了家,自学了起来。然而我很想回到课堂,我很想去听孟子,但是又想,我《长恨歌》还没背完。原来我还不够努力呀!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2

《长恨歌》做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代表作,一直以来都广为留传。

暑期开始的时候,我就翻出了这首诗,看能不能背诵下来。

毕竟,这首诗中有那么多广为流传,朗朗上口的诗句。

我才诵读了诗词的上半部分,描写的是杨贵妃初入宫门,凭“天生丽质“在三千佳丽当中独宠一身。

当读到那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我似乎已经有些明白了杨李这场爱情悲剧的缘由了。

君王重色,御求多年,终得深闺杨家之女,两情相悦,本是无可厚非的人间情爱之事。

然后,君王因重色而轻国则又是一回事了。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寥寥数字,却让我们看到了君王沉迷于美色之严重,似乎对国事少了关注。

而后面的“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则更是像我们清楚地说明了杨家恃娇而宠,在朝政上似乎也有了影响力。

这一切一切的伏笔几乎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场爱情悲剧的不可避免。

有人说长恨歌写的是杨李的爱情观,有的说是政治观,可我却从这诗词中看到一个“悔“字。

如果没有之前的娇宠无度,误朝废政,何致于后面的“此恨绵绵无绝期“。

可想想,人生是当真没有后悔药一说,能做的是在当下多多思虑再三。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李隆基,大唐中期一国之君,自小生长在皇宫深处,环佩叮当,绿肥红瘦,自小就见得多了。所以,在我成为一国之君之前和即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身边的女人没什么兴趣。所谓的爱情在我这个可以呼风唤雨、主宰世间命运的强大君主心中是一片空白和不尽的遗憾。

在杨玉环没有闯进我生活的时候,我的生命既空虚又充实。空虚,因为没有爱情的滋润;充实,却又是为了弥补我空虚的生命。家国大事,修身养性,我都做得很好。我是把盛唐的发展推到顶峰的君主。我有魄力、有胆识,琴棋书画精通,天文地理全知,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是,我总觉得生命中还缺点什么。

直到杨玉环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刻,我心悸动,一种本能的呼喊声仿佛要穿透我的身躯喷涌而出!

从华清池出来,可以更清楚地看见玉环了。她的肌肤光洁、细嫩、柔滑,有如凝脂,鬓发如云,面如芙蓉,细眉如柳,身姿窈窕,步伐慵懒,让人怜爱。当然,最让我着迷的是她的笑,无论是轻笑、浅笑还是开心的笑,都会让我忘记自己,甚至是忘记整个世界。

在拥有了玉环之后,总在抱怨春宵苦短的我已经很多天没上早朝了,也的确是任用了玉环的家族成员担任了重要官职我错了吗?是玉环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是她给了我生命的动力和激情。为了她,我可以用自己甚至是天下人的利益来换取我们的快乐。没有了她,我将是一具行尸走肉,永无生机。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美好的事物终究没有长久,这好像是一条真理。

我与玉环的爱情过于美好。人妒、天妒,人心难测,天情已老。

太长太久的时间疏于朝政。朝廷内部勾心斗角、四分五裂,朝外的野心人士亦是厉兵秣马,韬光养晦。最具野心的安禄山、史思明终于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叛变。京城的军队,由于长期的享乐和缺乏管理训练,变得没有丝毫战斗力。万般无奈之下,皇室踏上逃亡之路。

一路上,无论是士兵还是宦官大臣,都在抱怨这次祸乱让他们损失了自己的基业和安定幸福的生活。玉师,矛盾出现了。他们将这一切祸乱的根源推到了我和玉环身上,并威胁我:如果不处死杨玉环,他们会奋起倒戈,推翻我李家王朝的百年基业!

在自我和外界的各种矛盾冲突中,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显得是那么弱小。万般无奈之下,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愤怒的士兵们在我的马前缢死了玉环。我双手掩面,泪水沿着指缝如流水而下。依稀模糊的泪光中,玉环哀怨的眼神让我的心都破碎了,也把我全身所以的精神给掏空了。那曾经如同芙蓉的面庞如今扭曲了,满脸笑意却被瞬间打断而僵硬地凝固着,丝丝血色被我身前的白马映衬,使我不由自主地晕眩了

无光的月色、凄清的月、满天的迷雾,以及浸满我哀思的马铃声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我背叛了我的爱情,我的玉环此生已经消逝,也好像是在断言我的生命将止歇于此。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5

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6

王琦瑶这副乖巧的好样貌,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呢?本应像寻常人家的姑娘一样平凡度日,偏偏被当时的时代选中,未来顿时显现出一片辉煌,可惜她没有与样貌相称的头脑,仅有的一点小聪明倒把这辉煌变成了灰暗。她没有想到利用那位政要的权势去往更高更远的地方,而仅仅是怀着对爱情朦胧的憧憬,甘愿守在空房里作只金丝雀。

繁华落尽时,她终于回到她原有的命运里。说她没有看人的眼光吧,看别人倒是很准,到了自己这儿全失灵了。这四十年来,围绕在她身边的男人从未间断过,可是真心待她的一概被拒之门外,不负责任的反而轻易赢得她的垂青。

话说回来,王琦瑶身边的每个男人都象征着人生中不同的事物,而她的选择则代表着她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她向往的是说一不二的权势,是奋不顾身的爱情,还有镜花水月的幻梦,而她所摒弃的,恰恰是平常人向往的,温馨和睦的家庭和清澈如水的心境。

生在小户人家,却因着好样貌滋生出了傲气,可是仅凭一副皮囊能得到多少好运呢?王琦瑶终其一生都固执地追求着不属于她的繁华,看不清也不相信自己是被这歌舞升平的景象愚弄了。临了临了,还是不明白自己的付出为何一再付之东流。尽管怨不得旁人,但终究是无限抱憾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7

读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才觉得古典诗词也有另一种美,能让我看着它的时候不再有一种浮燥的心情。也许仅是因为她评论的是爱情诗吧,用清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唯美动人的爱情画卷。

最让我有触感的也许只有那个大家都熟悉的《长恨歌》了,安意如说,论杨贵妃,它最合适了。这个女子是我们都熟悉的了,她被历史说成是那个时代的红颜祸水,从一代佳人到结局竟是马嵬坡前“一掊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从此香消玉陨,让后世的人无不为她感到可惜。若是这么个大美人放到现代来,不知又有多少男子为之疯狂了,是不是也会有人宁要美人不要“江山”了。

我们不仅仅是感叹她的美丽,更感慨于“三郎”与“玉环”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不知玉环在马嵬坡的最后一夜,是否恨过“三郎”,曾经的山盟海誓,换来今朝的数丈白绫。也许玉环懂得“三郎”的心,他是她的“三郎”,却是天下人的皇帝,于是她心甘情愿的先走一步,只在奈何桥旁等着这个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

还是安意如说的好: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8

前一些日子,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对里面的情节也有了些了解。一个养在深闺的美人被君王看中,召入宫封了个贵妃,皇帝对这个贵妃十分宠爱,以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虽然皇帝十分喜爱,但不幸的事仍然发生了,一场叛乱使得自己江山与美人只可取其一。毋庸置疑,结果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贵妃被迫自杀。

在局势稳定后,皇帝可以说是痛不欲生,千方百计的想使贵妃可以重新回到身边,文中有“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结果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什么办法都是徒劳的。诗歌最后我感觉写的特别的好,“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反映了贵妃与皇帝间的真挚爱情,语言很美。

但我却对他们间的爱情产生疑问,大家都知道这个皇帝在那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而贵妃才刚刚“初长成”。一个年轻的女子如何能爱上一个和自己父母大小的男的呢?我想,无非在于权势、地位吧!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19

王安忆在《谈话录》里说自己写的其实不是上海,也许她想说她不是只写上海。从《长恨歌》中,倒真能窥见那个时代上海的风貌。

新旧循环,爱恨交织。每一个人都被时代裹着往前,而似乎王琦瑶是能够选择停驻的。王安忆也着实赋予她太多偏爱,似乎她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将她视作那一朵朴实又明亮的花。不刺目,香味却也沁人心脾。是偏安一隅的温暖,是热闹与她无关的静默。

是一个人,纵然身边来来往往那么多,最后仍然是一个人。

从程先生,到李主任,到阿二(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再出现了),再到毛毛娘舅,到萨沙,又到程先生,最后是老可腊。命运却让她终结在长脚手里。

人世间来来往往,做不到不在乎,做不到风平浪静。

可这一腔的热情,终究是错付。倒不如缅怀那段同李主任挤出来的平淡安逸。

文字很淡,像是与你我无关;那真的无关吗?

长恨歌读书笔记 篇20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

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

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