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东方小巴黎的魅力散文

文学2.37W

去年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热播的新版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无论剧情还是演员的表演都谈不上成功,也更毋宁说是上乘佳品了。对于当今影视界正在走红的周杰、李小冉等人的演技和驾驭角色的能力,我们且不去妄加评论,但作为背景城市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却是非常的出彩,也很真切现实。有影视评论家公开指出这部片子所获得的最大成就,其实就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想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东方小巴黎的魅力散文

青年时代看评书式的老版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那王刚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与林达信饰演的王一民的角色形象,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记,余者如柳絮飞、塞上萧、玉旨一郎等,如今都需要随着剧情的推演发展逐渐从沉寂了多年的检索中勾连而出了。故事情节的内容则很模糊很朦胧,有些忆不起。小说的原本大约是浏览过的,可电视剧哪里是具体的改编,哪里是注水的牵强附会,好像也辨别不清楚了。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似乎不能说曾经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小说――就是说有小说成就了一座城市,让城市在小说里面生活、生长了,小说与城市从此粘连在一起并且难舍难分,文革之前的电影《徐秋影案件》《风从东方来》没有产生这样的效果,改革开放初期的轰动影片《花园街五号》也不具备这个魅力,但可以说有不少很具鲜明特色的城市影视作品。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电影《色·戒》的片尾情景:王佳芝做了一念之差的事,属于她的“戏”演完了,或者说演砸了,她独自走出了珠宝店,心下一片茫然,四顾打车,竟拦不下一辆,路上人流熙熙攘攘,仿佛与自己无关了,透过橱窗看着试衣服的女人,窗玻璃上又影映出自己,也仿佛与自己无关了……她终于拦下一辆黄包车,车在街中心打了一个漂亮的旋儿,转头停在面前,车把手上彩色的纸风车飞转,这是那个冬日黄昏里最后一抹亮色……

这就是旧上海沪上风情的`场景。以后有机会出差到上海,如果也是一个冬季的黄昏,如果也是在过路繁华、行人匆匆的街头,电影情节里的场景掺杂着绵延的思绪与凄迷苍茫的感觉,或者会一时间记忆漫滤,城市遂成为满身观感的所在了吧。

哈尔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年都是要去那么几次的。可能是缘于太熟悉的关系,每次匆匆办事之余,都是走马观花。只觉得头既有着东方巴黎的风情又有着俄罗斯的城市风格,应该是一个远东的著名城市。看过了新版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让我就更加渴望贴近这座城市了。脍炙人口的松花江水不像歌中唱的那样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在初秋时节的阳光下只浅浅的蜿蜒流淌着。索菲亚大教堂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拜占庭式建筑,内部装饰已经有些斑驳,从天窗透漏下来的缕缕阳光,打在四壁精美的彩绘上,又形成光影的斑驳,更加显得美轮美奂。教堂外是市民广场,电视剧里索菲亚大教堂几乎是每集必现,但拍摄的角度是收窄的,要是将镜头扩展开来,就会切入广场周围的新建筑,旧时代的风情便也就为之一扫了,甚至还会闹出穿帮的笑话里,这是看这部片子的另外一种眼光,也是很有意思的。

曾经观看哈尔滨市政府在索菲亚大教堂举办的城市展览,加深了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源于满语“晒鱼场”的意思。哈尔滨与南方的上海一样,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清末的时候仍是一个小小的渔村,逐渐地开始有了手工业作坊的林立,如香坊区,还有名曰动力区的,这在行政区里似是极少的,后被告知此区为老工业区,当年有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曾经久负盛名,俗称“三大动力”,也是一种历史的留痕与映照了。

剧里面柳絮飞的母亲告诉王一民,柳去马迭尔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了。我想起自1997年以来去哈尔滨出差,大概有三次曾经被朋友安排在马迭尔就住,十分豪华倒谈不上,只是这里曾接待过中外许多名人,留下过他们的身影和足迹,抚今追昔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尤其是一次与俄罗斯的一个代表团共同联欢,其情景至今难忘,即享受了上个世纪初的欧罗巴生活风情,又领略了现代俄罗斯人的热情开放爽朗的风采,越加感觉到了哈尔滨这座北方城市宽容、开放、和谐的特点,因此也就更加喜欢这座城市了。

标签:散文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