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关于爱情的唯美文章

文学2.99W

对鲁迅的“伤逝”我一直不知道应该取哪种理解方式,是感伤逝去的时光,还是伤怀逝去的人,抑或因不尽的“逝”而绵延出不尽的“伤”?

 关于爱情的唯美文章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初读这句话,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那句话:“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没有来由的,似乎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作为鲁迅的唯一一篇爱情小说,我不愿随波逐流地从“反封建反礼教”的角度去解读,更不愿说涓生和子君爱情的`失败是一个社会悲剧。读完《伤逝》,我心里充满了关于生命的思考和生命的悲剧感。

涓生和子君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旧社会,原本属于幸福。他们走出精神的荒原,谈雪莱,谈泰戈尔,谈易卜生……在一次次的突破禁锢、走向自由的斗争中,觉醒的是他们向往新社会的追求。他们最终是同居了,只是,不是精神同居。这或许,这隐藏下了后来的悲剧。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当爱情停滞了幻想的喜悦和激情的追求而被生活的琐事埋葬最初的理想时,当共同语言变成了各自新世界里的障碍时,爱情就没有“爱”的意义了。一个为工作,一个为生活,全盘疏忽了……疏忽了那些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比如,子君的贤惠——为涓生出某划策:比如涓生的责任——让子君幸福,而不是迫于生计的压力变得麻木。

涓生,一个不懂爱情的悲剧的现代人——不能深入了解爱人的心,抱怨工作失意,软弱,不懂生活。子君,一个盲目爱情的悲剧的现代人——以为爱情是生活的全部。而不懂“Loveisnotjustlookingintoeachothers’eyesbutlookingoutsideinthesamedirection”.古代的绝美爱情都是不食人间烟火地、田园牧歌式地上演在现代人的心底。且不说梁鸿的举案齐眉,且不说梁祝的化蝶,单是那一句“你挑水来我织布”就让人迷醉。而今,作为现代人,生存问题、住房问题、精神问题……被物质化的外壳圈占的世界,或许真的注定没有柏拉图式的爱情,就连一直追寻精神幸福的涓生和子君也不得不放弃,剩下死亡和追念,有意义吗?

精神一致是爱情的基础,因为爱情不是一曲独奏,而是互相辉映的隆重的交响曲。徐志摩抛弃妻子张幼仪,单恋林徽因,最终虽与陆小曼结为连理,但是他的精神伴侣依然是徽因,甚至他的死,也抹上了精神伴侣的烙印。精神错位,独奏爱的狂想曲,结局不言而喻,像涓生,像子君,像志摩。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但是,当理想褪色,当理想被取代,生活的理想,是不是也会偏离方向?

关于爱情,最需要的就是精神依托。

或许,当尊重“物质是第一性”的人被称为理性的人时,我情愿我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第一性必定是物质,而人呢?精神才是最重要的,精神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爱情的存在与否,无关物质。虽然生命的表现方式是生活,但是生活的目的只是生存而已,而精神才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定性力量。生命——生活——生存,跳跃的永远是精神的火花,精神永远灿烂着整个生命。

标签:爱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