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端午美文

文学2.93W

导语:临近端午,又到了粽香弥漫的时节。走在大街小巷,浓郁的粽香挑逗着我的嗅觉和味蕾,总能把我的思绪带回故乡,带回被岁月荒芜的儿时记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美文,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美文

  端午美文1

老巷间悦耳的穿行叫卖,胡同街坊中回荡的笑语,伴随声声吆喝的老味道,伴随少年儿时的老味道。

盛夏,蝉在树枝上高亢的唱着热夏幽柔旋律,牵牛花繁盛开着的花朵在招蜂引蝶。在清晨的薄雾中,偶尔听见不远的河边传来阵阵铜锣声响和醇厚有力的男人划船时的吼叫声,我知道,这是端午前夕人们在练习划龙舟比赛,为的是力争拿好名次和尽量给观众带来精彩瞬间。

伴随端午即将来临的还有一件让我为之等待与兴奋的事,那就是卖冰棍的老大爷会窜村吆喝了。中午时分最令人难熬了,小孩们最期盼的是那个清脆的有点像上课时分的铃铛声响起,再等等,就听见低沉的吆喝声了,对,他来了。小孩们大都光着脚一溜烟便冲出门外,整个过程没有两分钟,生怕冰棍被抢卖完了。挑着两个木制的箱子的老大爷此时总是笑呵呵地说不要急,笑容在布满皱纹的苍老脸上绽放。小孩们把冰棍含在嘴里时,有的眯着眼睛,有的眼神迷离,无不享受着冰爽的一霎间,冰棍吃完后也不愿离去,紧跟着老大爷兜着村子叫卖。此刻回想起那一幕,嘴里感到冰凉,心里却莫名的温暖,或许它早已是童年记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垂暮之年回忆起亦如此。

端午前一天,大人们就为第二天的到来而忙碌了,出门去买包粽子的叶子或去山里采摘,再用温水浸泡数小时,接下来就可把原先准备好的香米或糯米和肉片、鸡蛋或香肠等内瓢放在叶子里,包成三角形的粽子。包完粽子就去把剥完皮的椰子的顶部切开,放椰子汁出来后,就把和好的糖精面粉装进椰壳,一般不会装满,因为椰壳的顶部会盖不住里面的煮熟后的面。这是我们地方话所说的“椰舟”,意为祈求幸福。一切就绪后就把它们放在大锅中,煮四个小时左右。一般都是先煮“椰舟”再煮粽子。这一天我们孩子是最按耐不住的,因为到处飘香的粽子味刺激着我们灵敏的鼻子。有时会趁家人不注意而偷偷跑进厨房,把粽子揣在怀中,飞奔出去。

端午后的第二天放学后我们一群孩子路过必经的山坡时,有谁提议,谁敢去捅下路边海棠树上的马蜂窝,他就是我们的王我们的老大,此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孩子们早就把出门前家长叮嘱的话语抛在脑后,放学就回家别在路上逗留太久,更别玩些危险的游戏等。而此刻孩子们被那句话激励着,热血沸腾冲昏了头脑,殊不知捅马蜂窝的后果会比他们想象中的严重得多。有三个孩子说干就干,开始寻找够长的干枯树枝或长棍,各自找到了认为能够帮自己成名的木条。其他胆小的孩子远远躲开,拭目以待着,三人来到蜂窝下方,当场气氛顿时紧张了,三人互望着,其实是有点怕,看看谁先动手。毕竟还是有人手快了,只听见“嗡嗡”作响,一群马蜂便倾巢而出,吓得三人丢掉木条狂奔,最后一人笑了,两人表情痛苦,原因是被几只马蜂蜇了,回家大人知道后免不了挨骂,被蜂蜇者还及时送往当地诊所打针,其中一人便是我。

端午节给许多人的感受不一样,毕竟是我国传统大节日,自有它的传统意义所在,传统总让我们追忆亲缘,享受亲朋好友在身边的那份静谧幸福快乐。从期待,到期盼,再到享受此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总是让人依恋与留恋。有人喜欢分享过程,而有人却埋没过程。

  端午美文2

临近端午,又到了粽香弥漫的时节。走在大街小巷,浓郁的粽香挑逗着我的嗅觉和味蕾,总能把我的思绪带回故乡,带回被岁月荒芜的儿时记忆。

故乡多竹子,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后或院子旁都是竹林。春天的竹林里,我和一群小伙伴光着脚丫,背着小背篓专门捡拾楠竹或斑竹的笋壳,拿回家晾在阳台上。端午节的前一天,除了洗洗笋壳打打下手,各家窜门看大人包粽子便成了唯一的乐趣。

最常见的粽子就是用笋壳包的三角粽,楠竹的笋壳大而多毛,一升米只能做几个粽子。斑竹的笋壳浅黄中泛着褐色的斑点,展开时如箬叶般大小,包出的粽子小巧玲珑,自然是讨人喜爱,也是母亲的最爱。邻居张阿姨家包粽子更是简单明了,直接把泡好的.白糯米塞进细长的竹筒,用筷子筑紧,再用荷叶把竹筒一端用细线缠起来,吃的时候把竹筒劈开粽子切成小段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外婆喜欢但较为复杂的做法,是需要竹筒和苇叶搭当才能包出的苇叶粽,也是细细长长的,解开苇叶,白米已经变成翡翠的颜色,泛着苇叶的清香,顿时让人垂涎三尺。

我想堂哥应该是比任何人都喜欢过节的人了。按老家的风俗,过节的前一天,凡是订了婚的男孩,都要去把自己未来的媳妇接来过节,节后又带了节气的礼品,连同未来的媳妇给送回去。这个时候的堂哥往往是精神抖擞的,腰板挺得笔直,他在前面气宇轩昂的走着,我未来的堂嫂就跟在他的后面,离了几尺的距离,羞答答的低着头浅笑。

端午节的早上,父亲早早的解开几只粽子,放在二个瓷碗里,洒上白糖,把瓷碗摆在桌子上方,每只碗放上二双筷子,然后毕恭毕敬的请道:“老祖宗们,请回来吃粽子过节了。”这个时候的我,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望过去,想看一看究竟有没有人来吃,可是等了好久,还是没有见到老祖宗。敬完老祖宗,才是一家人享用粽子的时候。然后母亲会烧几大锅的艾草水给全家人泡澡用,并在我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一边抹,一边念叨:“涂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离开故乡已经22年了,端午年年有,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却时时忆,只是在这样的时节,变得更加浓烈了。

  端午美文3

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

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那个时候,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标签:美文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