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致我的钓友散文随笔

文学1.31W

一直以来,很想聊点与钓友们有关的话题,我知道他们试目以待已久,可总也理不清头绪,抓不住主题。我想这也是现在华城渔乐汇钓友群的现实写照吧!

致我的钓友散文随笔

这个群的钓友从当初的散兵游勇,单兵独战,发展到现在的一呼众喝彩,也是数年来积累和发展的结果。钓友们以钓会友,在交流中结缘,在交流中展现友好,积累友谊,通过网络缀连着彼此。每天都能看得到相互的呼唤,相互的奉承。应了那句老话:“高抬贵手,高看一眼”。我因仗着虚长二岁,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厚爱奉为上位,也属这高看一眼了。

既然这个群的主题是钓鱼,彼此相识也是为了一个钓鱼。那就聊聊我对钓鱼的想法, 也当是白天在群里的交流吧。

出生北方的我,儿时顽劣,不喜读书,常与高年级学生为伍,充当跟班,那个年代,全年级的.所谓好学生也不多,大家都得过且过的混青春。一次偶然的搬家,邻居是位因飞机起落架失灵迫降农田,虽捡回一条命却失去一条腿的年轻飞行员。我的钓鱼生活就此开始。他教我如何做线组,如何制作钓鱼杆,为制作钓鱼杆,我从人家煤房上用力抽取一根看中的竹杆,差点把右眼弄报废。他经常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钓鱼的技巧与经历,现在想起来,也谈不上是技巧,就是严盯死守的传统钓。与现在我们玩的台钓完全是两码子事。就这样开始与几个小伙伴经常结伴出钓。回来后将一天的体验和收获与他交流。老家周边没有鱼塘,当地人也不会养鱼,也基本不吃鱼。所以,我们钓鱼要跑到很远的邻县-周至县。

曾记得有一次夏天去周至县钓鱼,天微亮,七八个少年每人一个自行车风一般的行驶马路上,路过一个长而陡的大坡,平时白天当地人到此上下都是推行的,凌晨路上无人,我们是带点闸随惯性溜下坡去,那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揪着的心随车速越快越紧,还有人兴奋地呼叫,快到坡底时,眼前突然冒出一排架子车贴在路边,车下还躺着人腿伸在外,可能是有车压到了那晨梦的脚,身后一声咆哮着的怒骂,然车队一溜烟已三十多米开外,我们更如逃命似的奋力猛蹬了。

周至县为邻县,骑车过来到渭河大桥近二个小时。因其靠近渭水,远方秦岭山脉下来的支流很多,许多叫不上名的小河流湍急清冽款款汇入渭水和泾水。渭水属黄河支流,水色浑黄。而泾水属秦岭山泉水清澈甘冽,二水相遇便有了一一泾渭分明这句成语的由来。一浑浊一清澈汇成一河涓涓东逝。那些不宽的河道边满是密密的水草,也不知有没有鱼,七八个少年就摆开阵势,执竹杆挂蚯蚓东一杆西一杆,之初基本没有收获。钓不到鱼时干脆下河将边上的水草猛地拖到岸上,巧时也会有寸把长的小鱼随草拖上岸,让我们兴奋不已。随着兴趣的增浓和信息的积累,开始找到一些宽广舒缓的大水面,从此享受到了收获的兴奋与喜悦。有一次看到一成人穿着一件齐胸的皮衣,站在离岸边十几米远靠近河心的水中,水齐腰部,挂一个鱼篓,那鱼篓是在电影里见过的江南水乡特有的竹篓。钓鱼人也不像本地农民。见他执一细长竹竿。不一会提杆轻缓地将钓到的鱼提住,竹杆形成一个满弓,他慢慢将鱼头部分出水,轻拖近腰间的鱼篓处,一只手往鱼身上一捂丢进鱼篓,也没有抄网,动作娴熟,现在想来那鱼应是一斤半左右的宽背黄金鲫。而我们在岸边也只是钓到些一二两的小鲫鱼,但不管如何,开始有收获了。那阶段成天满脑子都是,到哪能钓的大、钓的多。钓鱼的初级阶段只为鱼获……应该是诸钓友的共识吧。

因结束了辍学被应征入伍,我的第二季钓鱼历程,延续在了江南水乡苏州。 让我重新拾起钓鱼杆的时间应是在2005年的一个初夏。在那个初夏季节,有了属于自己的车,缩小了苏州城乡的时空距离。一个偶然让我与大石湖不期而遇,除惊艳于眼前的远山近景,青山秀水外。就是苏堤边那三三、二二的钓鱼人,驻足观看,他们用的是成品饵料,或搓或拉。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很新鲜,也从未见识过。聊天的小伙子是位的哥,因一天隔一天开车,便有了空闲时间来这钓鱼。好像居此不远,从他那了解了什么是台钓,如何调配饵料等等……。

因邂逅了大石湖,即被她的远山,塔影,湖水,渔歌和沉厚的历史积淀所吸引,自此重又勾起了我少年时的钓鱼情怀。那时起,我时常一个人带上钓具来湖边一坐,赏山赏水钓鱼休闲,也每每都有收获有时口不好时,索性起来长堤上走走,或与边上的钓鱼人交流几句。有个暑期的清晨,又独自一人在湖边钓鱼,对岸的上方山被晨雾缭绕的似有似无,恍如仙境般。 忽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真羡慕你们这样的生活”,回头见一年轻军官站在身后,正笑吟吟看我钓鱼。我说;“等你转业地方了也可以来”,当时他回答了个什么已记不清了,但我却想着他那句话;他是羡慕我钓鱼呢?还是羡慕眼前这晨曦中的湖光山色?应是都有吧!

我想钓鱼活动首先应是一种乐趣,更应是一种精神境界,由乐趣到境界是一种升华,在境界中体会乐趣就应是一种情怀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喜爱钓鱼的原因吧!

标签:散文随笔 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