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音乐的力量经典美文

文学3.11W

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写作。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音乐的力量经典美文,希望有所帮助!

音乐的力量经典美文

巴赫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只是这个崇高地位是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因门德尔松整理演出他的《马太受难曲》以后,巴赫的声名才开始大振,从而确定了今天的位置。也因此,巴赫在一般音乐爱好者的心目中会把他归类到宗教音乐家之列。

不错,巴赫的宗教音乐确实很震憾。比起他的其它乐曲,如《马太受难曲》等在内涵上深刻了不少,借助歌词的力量,丰富了乐曲表达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就我而言,除了那些明确指明是宗教题材音乐外,听他的乐曲是无法与宗教连在一起的,即便面对那些标题乐曲,也只能作恍然大悟状,“原来这是宗教音乐。”音乐是一种精神产品,音乐语汇通过精神共鸣打动人心。有人说,巴赫的宗教音乐中所表现的悲哀、沉重、压抑的感情,只有当时的德国人才是具有感情。这种感情,从我们能够听到的,也只有德国人写的最深。这里就牵涉到文化氛围问题,在没有这种文化氛围的听众听来,巴赫的音乐除了好听之外,是很难感受到那种深层次的感觉的。

我去过欧洲一些教堂,这种无论是巴洛克还是哥特式的建筑艺术内部所营造的.庄严肃穆氛围,让每一个进教堂的人都会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可以想像得到,在那里面听巴赫的音乐一定会产生一种神圣的感觉。但我在听了巴赫的宗教类乐曲后,还是没有明显感到其宗教的元素。也许我不是在教堂里听,更可能我听不懂歌词原意的缘故。听他的宗教音乐反而觉得像在音乐厅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一样的感觉。像《马太受难曲》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部分可以用其它元素来区分,却很难用宗教(除歌词因素)的标签来区分。这让我联想到那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时,颁奖音乐是用了起初和巴赫齐名的亨德尔的《英雄凯旋归来》,当初听说也有宗教元素,我们怎么感觉得到呢?其实西方的文学艺术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扯不断,理还乱。

和巴赫的宗教音乐不同,他写的其它音乐非常纯朴,如巴赫写过一组勃兰登堡协奏曲,我听了感觉是简单明了,就像文学创作中的散文小品一样,很精巧不复杂,但是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在重复自己,通过音乐的不同组合不断地重复着。包括那几组弦乐组曲,协奏曲和小提琴奏鸣曲,结构相对简单。不像后来那些音乐家创作的交响乐那样有着复杂的叙述,在演奏上做些令人炫目的技巧形式探索。给人以一种纯粹的音乐感觉。

其实在门德尔松推广之前,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等对巴赫就非常推崇,当然他们是从音乐技巧方面而言,比如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就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所以巴赫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的创造者”。无疑,巴赫对后面的音乐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力,至少我在莫扎特一些的音乐中感到了巴赫的影子。

从时代发展看,音乐的发展也是必然的,但是在经过由简单到复杂,从建设到破坏那么一个过程后,古典音乐却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们百听不厌,让人深思。虽然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简朴单纯,就像清澈见底的小溪一样,但还是成为源源不断地滋润着音乐发展的源泉,我想这是否是纯音乐的力量呢!

标签:美文 音乐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