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元宵节随笔

文学5.85K
元宵节随笔1

青箩木屋,香茗藤椅,居旁有竹,枕畔有书,暖暖的阳光,淡淡的茉莉香,慵闲静坐,凝目沉思,享受着独处的光阴。或是在这样一处闲雅之境,与最爱的人白发相依,携手夕阳,无怨无嗔,共度余生,这一直是我神往的境界。

元宵节随笔

元宵之日,朋友赠送美图,那意境恰如心中所想,图片中虽然多了鲜花的喧闹,却也清雅宁静,欣赏良久,不忍移目。

恍然之间,心升无限感慨,华年似水,最无奈的是光阴的流逝,曾无数梦想在心中绽放,似午夜的花儿,悄悄地开,悄悄地谢。只有这个木屋藤椅香茗的愿望,一直藏在心底,日久弥珍,总是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那抹神经,时时感动自己。

站在窗前,看到了砰然腾空的烟花,一朵朵,一簇簇,璀璨夺目,转瞬间又幻化成灰,飘然而逝,再寻不到点滴的痕迹。剪心日日年年,每年的元宵节都会观赏烟花,都会被那种绚丽的美而震撼,哪怕分秒存活,当烟花散去,繁华一梦,全无影踪。哀叹也好,惋惜也好,那就是它的轨迹。

用自己最绚丽的美博得人间一笑,使命既去,它也如风般的杳然,人人惊叹它的短暂之时,也记住了那震撼心灵的瞬间。

傍晚,灯祭父母,跪在白雪覆盖的坟前,看着油灯静静的摇曳燃烧,看着纸灰幻化成只只黑蝴蝶,飘舞在苍茫的荒野,眼前晃动的全是父母的笑容。挚亲的亲人,生我养我,给了我最幸福的光阴,一朝魂杳,他们只能在天堂遥望我寂寞长跪的身影,只能在天堂怜惜爱女孤苦独泣。

元宵节随笔2

一盏油灯,怎能表达我的哀思与悲戚?旋舞的黑蝴蝶,又怎能带去我对亲人的怀念与祭奠?

儿时,父亲亲手做的罐头灯伴我度过元宵之夜,提着灯笼奔跑在邻里村屯,百步祛病的说法是他们最质朴的心愿,井沿滚冰的笑声还在耳畔。

母亲亲手煮的浓浓汤圆是世界上最美的餐点。不能忘记,母亲点燃豆箕之火,我们拉长的身影跳跃在火苗之上,母亲欣慰含笑的叨念,烧掉霉运,一年平安。

笑声犹在,叮咛犹在,呵护犹在,慈爱犹在,音容笑貌犹在!

荒凉野地,这里却成了他们的家,天寒地冻,积雪茫茫,他们可有驱寒的衣,暖手的炉?撒手人寰,他们再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也带走了我的温暖与依赖。

曾几何时,更喜欢孤独与寂寞,更喜欢理智与自强,因为我知道,没有父母相伴,我再没有了撒娇的权利,再没有了风雨中赖以依靠的港湾,再没有了倾吐苦水的至爱亲人!

无奈复无奈,悲伤复悲伤,可这就是人生。人生在世,谁又能长留亲人在自己的身边?谁又能让自己的一世永无分别与离散。

岁月峥嵘,曾有多少值得记忆的美好,曾有多少令心灵驿动的过往,又有多少人淹没于红尘中。亲人挚爱,或已杳离在时光的轨迹里;知音密友,为生存奔波劳碌而失去音讯;师长同事,因离职升迁而流离远方。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之处,那些朦胧的面孔,谁是旧知,谁是新交,再也无法细数,唯留这幽幽灯祭时的深沉思念,烟花璀璨时的感慨,那是永远无法淡漠的亲情与深藏在心中的友谊,任凭时间打磨,总是醇香如故。

人生如烟花,即使再美,也无法把它永久挽留,只有珍惜该珍惜的,记住该记住的,思念该思念的,牵挂该牵挂的,蕴情于心,悄悄的酝酿,让她发酵成醇香的酒,爱己所爱,此已足矣。

烟花散尽后,放飞了红色的许愿灯,灯影里写着我的心愿与诚挚的祝福。仰望红灯飞腾而去,祝愿随着那摇曳的灯盏飞起,直上星空,星在希望就在,就如我愿意用笔来描绘一切,虽然无法诠释所有的人生真谛,留下的却是心中的永恒。

漂泊的文字,清扬婉约,绚如烟花,随风飞舞,把一个个简单字符拼成动人的故事,放逐心灵之舟,用文字来堆砌最美的情感。在文字里微笑,在文字里幸福,在文字里酸楚,在文字里流泪,文字塑造的世界,不再是淤积与无奈,而是苦涩红尘中最真实的释放,让灵魂寻得一方安静。

元宵节随笔3

作为赏赐,我给自己炒了一个菜;作为犒劳,我给自己泡了一壶茶;作为日志,我记下了元宵之夜的所思与所行。——题记

元宵节是一个吃元宵看灯会猜灯谜的日子,更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因为不能团圆,所以我不曾买元宵;因为没有心情,所以我不曾出门。平时,晚餐我很少吃饭,今天是元宵节,我决定赏赐下自己。

于是,我削皮、清洗、切片、炒作;土豆片炒胡萝卜片蒜苗起锅,颜色不错,味道一般,我自己觉得蛮好。

看着电视吃着我的自创菜(我估计很多人可能没有吃过),窗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浓浓的烟雾裹携着孩子们的欢笑破窗而入,随之入耳的还有大人的叮嘱。

外面的喧闹与屋里的安静,形成明显的反差,我决定犒劳下自己。于是,我烧水、温杯、洗茶、冲泡;装模作样的端杯、闻香、品味。

其实我既不懂茶,也不会品茶,之所以这样去做,是因为我喜欢甘冽中略带苦涩的那种滋味,喜欢茶气抵达五脏六腑的那种感觉,喜欢思绪随着茶香悠悠飘的那种状态。

元宵节随笔4

昨天是元宵节,下午单位就宣布有约会的人可以提前两个小时下班,我第一个举手声明有约会,于是我提两个小时下班,昨天的天气很好,象是到了春天的感觉,一点也不冷。晚上劳动公园有花灯会,星海广场有焰火晚会,很想去看焰火。

晚餐自己做了美味的饺子,韭菜、虾仁和猪肉,有时候很佩服自己,一个人居然有心情做饺子吃,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人才会有兴趣做些好吃的东西来吃,否则那么多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大连这里元宵节一般都是早晨吃元宵,晚上包饺子,来到这里快7年了,也就随了这里的风俗习惯。

每到一个节日,就和办公室里的同时切磋应该吃什么才算是过节,一年当中的节日,除了春节,其他的节日基本都在这里度过,以前还有朋友相伴,但现在朋友都结婚了,也不好打扰人家过节日。我似乎是越来越孤独,也越来的越随意,自由是我无上的欢乐!

据说看焰火的人很多,车站和车上都是去看焰火的人,广场早在晚上6点钟就挤满了人,多数是年轻的情侣。正式燃放是在晚上的7点半钟。

我终于没有勇气去现场观看,于是站在楼下眺望星海广场的上空,五颜六色的烟花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在天空中绽放,那一瞬间的灿烂足以让人陶醉!恰似我们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也要绽放最美丽的瞬间。

元宵节随笔5

作为春节最后一道华美的帷幕,元宵节又拖着她那绚丽多姿的长裙款款走来。又是一年的元宵节,又是一年的花谢花开,岁月的年轮又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走过今天,新年的脚步也即将离我远去,仿佛一切还在昨天,昨天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今天就伴着灯盏来回忆着曾经的逝光,感叹岁月,如飞似的流星,在转顺之间消失,还没等看到它的影子就一闪而过了,是那么得不愿,那么的不舍,不愿时光这么快,这么急的带走岁月以及在脸上刻下的痕迹。

可是我们是无法改变自然的,抓住青春的尾巴,就让我用最后的青春来保持一个年轻的心吧!

春去春又来,又是一年元宵夜。相同的是周而复始的更替。清晨,泡一壶清茶,美美品品人生!元宵节了,早早的为朋友们送去祝福。

逝去的一年,有欢笑,那是快乐和喜悦,生活的甜蜜,我在笑声里陶醉。笑声里,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忘掉了烦恼和忧愁。有泪水,那是情感的升华,真情的感动。那不是伤心的泪,因为伤心的泪流在了心里。

留下的只有迷茫和彷徨,还有淡淡的微笑。辛勤的汗水,带来的是收获,在收获喜悦与快乐的同时,我也默默地为亲人和朋友送去深深的祝福。走过元宵节,迎来新的元年,更多的期盼在我的心中!

美好的日子在我们的心底会一直存在的。在这个小年的最后一天恭祝所有的朋友们:新的一年开心快乐,没有烦恼,共同努力。

元宵节随笔6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随笔7

“正月十五闹元宵,同庆国产情人节”。随着年味的淡化便迎来了元宵节与情人节。

今天,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四处都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家家都吃着红壳润滑的美味小鸡蛋,户户都品尝着甜滋滋的芝麻馅汤圆,情深意重,温暖甚深。

这样的节日岂能没有节目。情趣点便是猜灯谜、对对联,可这是低智力游戏。对于我这种文质彬彬的靓仔来讲太幼稚了。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猜灯谜、对对联的真正来意纯属是为了扣女。

哈哈…巧遇今天同时是国产情人节,正是才子扣淑女,择日不如撞日!走进花街灯谜会,才子佳人尽显眼前,但找个像我这么才子的竟然难过登天。于是凭着自己一度才智,魅力显著,走进灯谜会钩魂般的向佳人淑女出口成文,死缠烂打,穷‘追’不舍。其实这个年头没有多少个可以称得上是淑女了。扣女难,找淑女更难。

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眼看遍街是“猪扒”,实在难以忍受其样貌。恨不得一拳脚踢让其飞出地球。佳节岂能空收获,面临此景,我灵机一动,想起双喜同庆节为伴。于是今天就把元宵节作为情人。既可以消心头难,又可以将节庆节,实在一举两得!藉着欢喜之余,真的好想说声“我爱你,元宵节”!

元宵节随笔8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闹元宵,去坟、烧火、看湖南卫视一年一度的闹元宵,丰富而开心!

快到傍晚的时候,我们踏起轻松的脚步,迈起快乐的步伐,去坟给祖先和老婆婆烧纸,插小蜡烛,回去的时候,再看看一大块坟,格外漂亮,一片金色的海洋。回家的路上,家家户户的房屋上都挂有红灯笼,家门口还有小蜡烛,像是在装饰自己的城堡一样,格外好看。回家以后我们就开吃饺子了,一家人坐沙发上,看看新闻吃着饺子,心里都很兴奋和幸福。吃过饺子后,舅舅带上我们在房外点火,放炮,格外开心,玩过以后,我们去姥爷家看湖南卫视的闹元宵,因为我们都快开学了,所以妈妈8:30喊我们回家睡觉。正月十五闹元宵在快乐、开心、幸福中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次了,因为我舅舅这里的闹元宵很热闹,而我老家哪里都是冷清清的,最重要的就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开心、幸福!

元宵节随笔9

小时候,对于元宵节没觉得有多么重要,它远没有过年带来的快乐多。过年可以吃许多好吃的,可以连续吃好几天,可以有压岁钱,可以去亲戚家玩个痛快。元宵节呢?就是那么一天,小时候正月十六开学,过完元宵节,就得去上学了,一年的好日子也就过完了。过年的时候数着手指头,眼巴巴地盼望着,过元宵节的时候,不用数,也不用盼,日子一天天过去,元宵节很快就到了。都说,这么快就过元宵节了,觉得过了年还没有几天呢。那心里就有几分失落,几分不舍。不舍年离得越来越远,不舍过年的热闹气氛。过完元宵节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都要恢复原样。虽然一个寒假没有见到同学老师,心里有些想念,可是远没有在家玩乐的吸引力大。所以对元宵节不是那么渴望,也不是那么欢迎。

长大了,过元宵节也没觉得有多么重要,年过了,节过了,该收收心收拾一下干活了。过完元宵节,就开始干农活了。果园里需要清园,玉米地里的玉米根需要刨挖出来,返青的小麦需要划锄,那么多的活等着干。过完元宵节,大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过年的时候想着一年都在忙活着,过年可能好好歇息几天了。过完年,走完亲戚,大家聚在一起说话,聊天,打扑克,玩麻将。正在兴头上呢。元宵节到了,所有的娱乐都要停止,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心里也是有些不甘心呢,觉得过完年的日子过得太快了。

在城里过元宵节,都有灯会,元宵节的时候,去看灯,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人精神振奋。在别的地方的农村,元宵节也是很热闹的,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尽情的挥洒着过元宵节的快乐,过完元宵节,想这么痛快地玩乐都不能了。汗水随着脸流淌,欢笑声响切云霄。在我们这里没有灯会,没有灯展,也没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的。只有晚上的时候放烟花炮竹,大人孩子都站在大街上看燃放烟花爆竹,,漫天开放的烟花常常引起大人孩子的声声赞叹。他们自己有时候也放,让别人家的大人孩子跟着赞叹。小孩子手里拿着小的烟花满大街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叫着,笑闹着。到月上中天的时候才回家睡觉,睡完一觉第二天就该上学了。

元宵节虽然说不那么重视,不过它是过完年的第一个节日,人们还是很认真的过的。元宵,在过去穷的时候不是每家都能吃上的,不过饺子还是是要吃的。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就像除夕夜要吃饺子一样。吃完正月十五的饺子,从正月十六开始,都开始该干嘛干嘛去。

没结婚的时候在娘家过元宵节,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过来了。没有什么难忘的记忆,也曾跟弟弟妹妹一起去看别人放烟花,也给弟弟妹妹买过拿在手里小型的那种烟花放着玩,他们经常不小心把衣服烧个窟窿,过完元宵节还的给他们缝补。

结了婚以后在婆家过元宵节,也是那么平淡地过着。唯一不同的是,婆家这里过元宵节要做灯,送灯。虽然娘家跟婆家相隔十几里路,风俗却不同。第一年在婆家过元宵节,公公还在世。吃完午饭,他在那里忙活着把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勺子把萝卜段的中间挖空了。然后把废弃的蜡烛头,蜡油放在一个小罐子里放在火上烤,等蜡都花开了,再搅和上一点花生油。把中间晚空的萝卜段的中间插上一小截草棍,上边缠着少许棉花。把烧开的蜡烛油浇在上边,蜡烛油不用太多,能把挖掉的萝卜孔填满就行。浇灌完了放在那里凉着,等蜡油都凝固了,晚上用。当时看着公公把那么多萝卜段,都挖空了一个一个地浇灌上蜡油。感觉挺新奇的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点啊,家里要点,晚上还要去祖坟送灯呢,给老祖宗送灯,让他们照着捉虱子。我忍不住笑了,他说,你们村不送灯吗?我说,不送,从没见过做灯的。

做完萝卜灯,他又开始用豆面做灯,把磨细的豆面,用开水烫的半熟,然后揉成一团。肉的光滑细腻了,再揪成小块,用手捏成小狗,小牛,小猪,小鸡的形状,给他们做上眼睛嘴鼻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在他的手下出现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他说猪是放在猪圈上的,牛是放在牛棚里的,鸡呢当然是放在鸡窝上的,狗就放在狗窝上边。那些小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小圆窝那里是放油的地方也是拆上一小截草棍,不过,那窝里放的都是花生油。元宵节的晚上,公公带着他儿子去祖坟送灯,婆婆就把那些豆面灯放在该放的地方。然后把萝卜做的灯,放在大门外,大门两边一边一盏。家里的每间屋子也都要放上一盏,放的时候要先拿着房间的各处照个遍,特别是那些犄角旮旯。都要照一照,桌子底下,炕的角落,反正所有的地方都统统照一遍。照完了就把灯放在窗台上,等着它什么时候把油燃烧完了,就算玩。那天晚上家里到处是闪闪烁烁的灯光。家家户户的大门外,家家户户的各个房间。还有山野里的祖坟上都闪烁着灯火,看着挺壮观的。

不知道婆家这里的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俗的。不管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可是给元宵节增添了不少乐趣。有了这个习俗,元宵节就有了一点元宵节的气氛。觉得挺有意思的。这里的家家户户的男人在元宵节的下午都忙碌着做灯,晚上去送灯,点灯。

公公在世的时候是他老人家做灯,他去世了,他的儿子——我儿子的爹学着做灯。他会做萝卜灯,却不会做豆面灯。公公在世做的豆面灯,等到元宵节过后,晒干了,春天没有蔬菜吃的时候,用来做着当菜吃,吃起来筋道有嚼头,还有一股豆面香,挺好吃的。公公过世了,我儿子的爹不会做,也再没有吃过,想起来还挺怀念的。

儿子小的时候,喜欢看他爹做灯,他跟着捣乱,帮着挖萝卜,帮着出去拿草棍。不是把萝卜挖透了,就是蜡油浇多了。经常让他爹训斥一番,眼泪汪汪地跟我告状。一会的功夫就忘了,又去继续捣乱。晚上吃完饺子,喜欢跟着他爹去祖坟送灯,蹦蹦跳跳地跟着去,蹦蹦跳跳地跟着回来。告诉我送灯的经历,回来还不忘去放烟花玩。

多少年过去了,元宵节做灯送灯的习俗,一直没变。儿子长大了,还是喜欢跟他爹一起做灯,却不再是帮倒忙。他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跟着他爹去送灯也不再蹦蹦跳跳的,沉稳了许多。如今儿子上班了,今年的元宵节不在家过了。他爹说,今年得我自己做灯了。言语中有些许失落。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不能整天跟在父母的身边做父母的小尾巴。儿子不在家元宵节也得过,灯也是要做的。

这些年人都有些懒了,为了迎合人们的懒惰,集市上有了小的蜡烛灯,做成各式的花样。莲花的、元宝的、各种小动物的,五颜六色特别好看。比自己做得精致、漂亮,价钱也不贵。今年又有了用电的小灯,更省事,更方便了。人们过节的时候买上几个,放在家里点上,拿到祖坟上点上,省了不少的事呢。可是也没了自己做灯的快乐感觉。

每个地方过元宵节的习俗不同,如果能去全国各地领略一番各地过元宵节的风俗,那才有意思呢。

元宵节随笔10

大沙漠驼铃摇响的月;杨柳梢清风拂笑的月;《峨眉山月歌》声里的月;《春江花月夜》里的月;天空的月;水里的月;山顶的月;竹篱笆院落的月;草浪间的月;马背上疾驰的月;旗帜上漫卷的月;故乡的月;客舍的月;琴声里的月;舞袖里的月;心中的月;梦中的月;正月十五元宵节冰灯晚会的月;霓虹灯影里的月;香槟美洒里飘荡的月……

晶晶的酒杯里,婉婉的话语里,盈盈的泪花里,依依的笑影里,皆是月,皆是情……

远古的月。现代的月。超越时空的轻纱之一掠,永远的美的精魂。

游弋在鬓发间,吟咏在诗词里。

中国的月。外国的月。都是这个世界的月,这个地球的月,这个天空的月,这个宇宙的月。

只有一个月亮,属于所有的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看到这个月亮了么?

也不!且不说圆满残缺的变化,那左右高低,纵欢侧看,岂是一般?

晴朗是这一边,而谁会想到与此同时那一角却风雨纵横,阴云弥漫?或者在迷雾里朦胧,或者在流沙里埋没……

还是那个月么?也是也不是。

商人的月,是金币;诗人的月,是缪斯;水手的月,是航标;歌手的月,是嫦娥……

欢乐时的月,和美;幽怨时的月,淒清……

水里磨亮的孤高;琴弦上弹响的晶玉……

月,在媚眼中荡出波光;月,在愁鬓上霜着秋色……

闲适者窗前的月,恬淡;饥寒者肩上的月,凛冽……

是否永恒?

同是那一轮明月么?

月,掠过头顶的孤雁。

月,摆在窗前的花瓶。

月,在船桅上升起。

月,在马鞍桥跌落。

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趟起幻想。

接上思绪的线头,抽出来往事与今朝,摘来那一缕缠绕的月光,各自编织些什么?

元宵节随笔11

元宵节那天,妻特意的早早的关上了店铺,我也在家里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一家人欢欢乐乐的推杯举盏,笑意盈然的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拉着妻子来到浚河广场,闲散心情,品味人生。

已经是初春了,虽然东风还带着一丝的凉意,但是凉意中,你会感觉到有一点温暖在里面。弯下腰,你会发现枯黄的草丛根部,那绿绿的小草已经冒出了头,好奇的和你对眼睛呢!

已经接近晚上了,早早的`就有人开始了烟花的盛会,站在广场上,时不时的能看到周围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那艳丽的,如菊花般的绽放的生命,在空中一闪而过,让人不得不凝神专注。专注间,童年的元宵节倏忽飘到眼前。

小时的记忆中,就是一个穷,还有饿,能吃饱饭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更别奢望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买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还有噼里啪啦响的烟花爆竹了。那时的烟花品种也是很少,有一种叫“提溜机”的烟花是我们的最爱,形状和烤羊肉串的竹签大小,点着后,向四周发出刺目的白光,一直燃完为止,这种光在夜晚看来更是明显。当时有句话说的好,“提溜机,小孩子等不到天黑!”也就是说,我们那些小孩子们,不等到天黑就开始放烟花了。

那时,很难看到腾空而起的烟花的,如果能碰到周围的邻居谁能买一两个那样的烟花,我们小孩子们老早的就围聚他家院子里,眼巴巴的等着燃放,那情景,和看电影一样的稀奇和期盼。

元宵节最过瘾的是放灯时节。每到元宵节的那天,母亲老早的就用胡萝卜挖好了一个个圆圆的灯,用茅草杆裹上棉花当灯芯,里面再滴上几滴花生油,灯就做好了。夜晚来临,敬天的时候,就开始放灯了。把灯都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一块点燃。霎时间满屋生辉,我和哥哥便端着灯,每个房间门口都摆上两盏,大门口也会摆上,村庄的中心路口也会摆上。特别是在中心路口摆放的花灯,更能看出谁家的富裕和手巧的。往往精致大方的灯会受到赞扬的。

放完灯后,便是我们小孩子的自由时间了,那个时节就是我们的最快乐的,没有烟花爆竹,但我们有我们的法子,把去年用了一年的刷子,上面沾了很多的油腻,当做烟花;还有把花生油的油篓子,藏在身后的;还有把抹布,偷偷的沾点花生油,裹在塑料布中的;……一切备齐之后,我们大呼小叫的疯跑在空旷的田野,离村庄不远的地方,点燃我们手中的能闪亮的东西,在空中画圆圈,或者疯跑,或者互相扔过来,相互的取笑……远远望去,只见银华飞扬,笑语一片。但往往正月十六母亲们做早饭时,才发现不见了刷锅的刷子,或者不见了盛油的篓子,或者其他的东西,最后的结果是狠狠的把我们训斥一顿才会罢手。正月十六的时候,我们见面时,都是一脸的尴尬或者是臭样!

……

长大后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但每到元宵时节,眼前总会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手拿点燃的刷子,在田野里飞舞,那艳丽火光,照亮了他的笑脸。

元宵节随笔12

过完年,又盼来了元宵的这个喜庆日子。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一天,家家户户会吃汤圆呢!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是正月十五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见妈妈正在忙着包汤圆。只见妈妈两三下子就包好了一个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圆的、白白的,像一个个小雪球,好可爱哟!我也想试着包一包。

当那此起彼伏的"买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这首熟悉的歌曲又回荡在大街小巷时,我就知道梦寐以求的元宵节就要到了。今天,我们班就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包汤圆"比赛"。

只见,一位老师在水盆里倒了适量的开水;然后把糯米粉倒了进去。经过几番"加工"后,形成一个洁白的大面团。

随后大家蜂拥而上,到老师那里去领一小块面团。等大家都领到面团后,我们就开始包汤圆了。

我把面团放于掌心,用两只手搓圆,与此同时我也看看旁边的同学包得怎么样。周涵越

因为力气大使汤圆"开膛破肚"了;而王毅确包成了一个三角形,相比之下还是我略胜一筹。接下来就是做面壳子了,我轻轻地用手指在面团中间按一个小坑,一边捏一边转,使面团变成碗形的面壳子。面壳子终于做好了,可是我越看越难受,因为面壳子边上有几条裂痕,就像老奶奶脸上的几条皱纹,于是我就把裂痕"消灭"了。

紧接着开始放馅了,我举起装满芝麻的汤匙,把芝麻小心翼翼地装入面壳子里,在封闭口子搓圆。不知谁"啊"的一声,我连忙转过身一看,原来柴可把汤圆压扁了,真是前功尽弃啊!于是我暗暗告诫自己:小心点!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个有模有样的汤圆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就等着"大开杀戒"了。过了十几分钟,汤圆终于出锅了,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嘴里还啧啧称赞。

别看一个小小的汤圆,包起来可真不容易啊!因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取得成就。

元宵节随笔13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来到大街上看闹元宵的,还没到地方,我就发现的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等待着精彩节目的上演。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的汤圆,鞭炮声声、礼花阵阵,显出一片和谐欢喜的景象……仿佛要把整个地球都要染上那五彩滨纷的礼花颜色,整个世界得意的、豪放的尽情释放这个节日的浓重气氛!烟花此起彼伏,似乎已经按捺很久,集聚在这个喜庆佳节通通迫不及待的展示它最漂亮的一个个瞬间!让人们驻足观望、拍手称赞、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吃完元宵后,抬头一看,天空中满是绽放的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纷呈,有的五颜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红色的、金色的、绿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阳,它们一串串飞向天空,散落大地。烟花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却长留人间,带给人愉快。

晚上,大人们都要回家了,可我们这些小朋友,却还在放烟花。

在大人们的叫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回家。

元宵节随笔14

在元宵佳节那一天,老妈带我来到了中山公园观灯,一进门,我信就发现这时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手牵手的你子或母女,还有坐着轮椅的老人。这里什么灯都有:树上挂着的灯,地上摆着的灯,水中漂着的灯。每一盏灯都栩栩如生。

刚进公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两只可爱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势。好象调皮的对我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里,每盏灯有每盏灯的架势,每盏灯有每盏灯气魄。每个灯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最引人生目的还是那条“中国龙“。它长30米,宽2米,高6米。青色的龙鳞描着金色的花纹。我订真一看,嗬!原来是用一盆盆绿叶金花的菊花装扮成的。“中国龙“的嘴里衔着一个银白色的钢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国龙“的两只前爪向前跃,后腿直向后蹬,像在天空中腾云驾雾。“中国龙“大气磅礴,楞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它盛气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面对着这一条和蔼可亲的巨龙,我真想问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阵风吹了过去,龙须抖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我从远古来,要把和平带到末来去。

来这儿观赏的人们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个母亲抱着自已的孩子说:“看,那么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说“好气派的巨龙啊!真大!”有的也许是在这里看不够,也许是想把这珍贵的镜头带给亲朋好友观赏,连话都没来得急说,就开始拍照了。嘿嘿,还有人连三角架都带来了。没相机的就用手机,反正大家都想记录下这美丽的“中国龙“,连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节,怎么满池的荷花都开了?哦!原来是荷花灯呀!还伴着荷叶呢。风一吹,荷花就像穿着粉色纱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荧光闪烁的湖面比做一个舞台的话。几十朵荷花边和一群小鸭们游了过来,看着天空和星星玩耍,与月亮聊天,我仿佛也加入了这荷花灯的行列。看花灯的人们仿佛也加入进去一起舞蹈起来……

这明亮的荷花、荷叶,让我感到像一个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个花灯。这荷花,荷叶就像把我带回上天似的,就算在这寒冷的元宵节里也倍感温暖。

时候不早了,我往大门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让我大饱眼福,看完了这个又看那个,看完那个又看不够这个,搞得我连个路都认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园大门,我还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呢!

是啊,元宵佳节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灯展每年也只办一次,真希望这灯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待来年,我还要来这里看灯展!

元宵节随笔15

有些日子是辞旧迎新的,比如春节;有些日子是驻足仰望的,比如元宵节。生活就这样,走走停停,那些烟花装饰的岁月,拖着影子的尾巴,繁华而孤单。站在又一年的烟花下,我能清晰看见那些远去的时光,踩着烟花,明明灭灭走来。

正月的乡村,继承了腊月的贫寒,只生长冰凌和雪花,哪怕一丝光亮和色彩,都让我迷醉不已。小时候,在那清贫的岁月,春节过于寒酸,我的心灵和胃肠一样饥饿。元宵节的烟花,让我的视线高过村庄,知道了繁华和绚烂,学会了仰望和幻想。

在父母经营的拮据生活里,我不敢奢求太多,哪怕一个烟花。那些绚丽的记忆,都是借来的——我坐在家门口,仰望着别人家的烟花,幻想着烟花般的生活。最后,繁华落尽,我踢打着影子,披一身月光,钻进母亲暖暖的被窝。

多年后,我才知道,我那么在意的并不是烟花,而是离别。元宵不只把年和岁月分开,也把我和家隔开。村里有学校,父母却舍近求远,把我送到镇里。在他们眼里,我是最耀眼的烟花,承载着他们所有的仰望和梦想。

时光就像荡秋千,我向前,父母向后,愈行愈远。从小镇,到县城,我见识过最繁华的烟花和生活,但我依然是孤独的。烟花很近,家很远。不知何时起,元宵节和我一起背井离乡。年复一年,我以城市为凳,仰望元宵,但我再找不到坐在家门口的那种幸福。繁华的烟花里,我仰望的不再是幻想,只有村庄和父母。

时光是个吝啬鬼,先把春节变短,又把岁月压弯。父母老得比岁月还快,他们已弯成满月,把我射得足够远。父母老了,我才发现,摧毁他们岁月的利箭,不是时间,而是我。这一年,我提前回老家,只为了把春节延长几天,陪父母过个月亮一样圆的元宵节。

我买了很多烟花,把和父母一样苍老的院落,装饰得流光溢彩。父母依偎着坐在门口,一会儿看烟花,一会儿看我。忽地就想起那些年一个人的元宵节,我坐在公园石阶上,也是这样看烟花,没有开心,没有不开心。烟花绚烂,转瞬即逝,这多像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已过去。我开始明白,无论我走多远,我们都不曾在彼此心上离开过。

父母的腰弯得厉害,不再适合仰望,我不能走太远。那些清贫如洗的生活,早已成为往事,我不能再让他们的爱家徒四壁。每个周末,我都回家,帮母亲烧锅,帮父亲干农活。有时不能回家,他们会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问,就像我小时放学回家,一间屋一间屋地找他们。

暗淡的夜色,火树银花,烟花让村庄沉浸在一场春梦里。我陪父母坐在家门口,看烟花,说话。偶尔会蹿出一截往事,被抓个正着,惹得一家人笑逐颜开。幸福就这样简单,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时光会老去岁月,烟花会陨落成灰,但此刻,父母在,我在,幸福也在……

……

标签:随笔 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