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生活经验

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的元代汉族戏曲剧本,是我国古典喜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主要叙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的恋情却遭到相国夫人的百般阻扰,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西厢约会、私定终生并且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圆满结局的故事。《西厢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描绘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更是在与其对于女主角崔莺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借用金圣叹曾经给予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出的评价有云:“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在此,便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一开始我们便可以得知崔莺莺乃是已故相国大人的千金小姐,芳龄十九,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兼具温文贤淑。不可不谓之是大家闺秀,人比花娇。君不见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张生萤窗苦读二十年,原本满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安邦定国的大志,原意奔赴长安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只为飞黄腾达的锦绣仕途,只怕是在见到崔莹莹的花容月貌之后全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唯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而之后的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再也,论才情,崔莺莺那是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借着崔莺莺月夜焚香拜月,张生隔墙观望,继而吟诗曰:“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而崔莺莺随即和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里便可以看出崔莺莺在诗词歌赋上不仅造诣颇深,而且反应敏捷,当之无愧的才女。而后在孙飞虎围庙抢亲之时,听闻母亲的佛殿许婚,崔莺莺虽然欣喜,却也一眼便明了母亲的佛殿许婚不过只是权宜之计,缓兵之计罢了,更何况口说无凭,由此不难看出崔莺莺头脑清醒,对形势以及母亲的心理看得十分透彻分明,并非像一般女子一样被爱情蒙蔽得不分状况。这一点在后来老相国夫人赖婚的时候也有表现,刚开始莺莺拖延敬酒,后来被母亲逼得不得不为之的时候也借机向张生解释,进而安慰张生。还有莺莺知道红娘原是母亲派来监视她一举一动的“探子”,因此在收到张生的情书之时假装训斥起红娘,并且在给张生回信的时候,借由红娘不识字,另编了一套说辞来掩饰信中的真实内容,以免红娘向老夫人通风报信,由此我想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莺莺的反应敏捷、顾虑周全的那一颗七巧玲珑心。

从性格上来分析,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父母皆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和封建礼教的捍卫者。从小崔莺莺便是身处官宦家族的严格的家规管束之下,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就只有与世隔绝封闭自守的深闺大院。除此之外,相国夫人专门聘请了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一位思想迂腐意识守旧性情固执的老夫子担任崔莺莺的私塾老师,每天给崔莺莺灌输的无非就是“四书五经”、封建伦理道德、“三从四德”、“七出”责罚的封建礼教。总体来说,黑暗的封建社会,迂腐的封建家长,高墙的深闺后院,残酷的的封建礼教, 对崔莺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和行动上的桎梏, 限制了崔莹莹的行动自由,压抑了崔莺莺人性和精神世界。

在遇到张生之前,崔莺莺作为相门之女早已在父母亲的安排之下和礼部尚书的长子定了一门亲事,在父母看来这门亲事是中表联姻,亲上加亲,然而崔莺莺对这门亲事十分不满,觉得幽怨,压抑和苦闷,渴望着能够冲破束缚,挣脱无形的牢笼,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可是一方面崔莺莺不敢果断的违反封建礼教,更是出于孝道不敢违反母亲的命令,

另一方面她渴望幸福生活却也对幸福生活到底是是什么样子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在这个阶段,崔莺莺总体而言对于封建礼教的抵抗是消极的、被动的。

莺莺虽然备受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人性中最基本、最宝贵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并没有彻底泯灭。普救寺大殿中与张生的相遇可以说是彻底地点亮了她内心爱情的光芒。原本日日被老夫人严加看管之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崔莺莺,突然之间撞见张生这般面如宋玉,貌若潘安,风流卓绝,倜傥不群的男子,再对比一下表兄郑恒的形态猥琐,不学无术,只知斗鸡走狗,眠花宿柳的一派纨绔子弟模样,自然情窦初开,心生情意。按照崔莺莺从小接受的女德教育,为女子者本该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可是莺莺对张生却是一步一回头,临去那一秋波的脉脉含情不仅仅是崔莺莺和张生二人爱情开始的源头,而且十分直观地给我们展示了崔莺莺人性的复苏以及对追求自由爱情的渴望。

《莺莺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标签: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