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生活经验

浅论春晚的意义

春晚是什么?春晚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项划时代的创举,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宏大,参与人数和观众最多的视觉盛宴!它具有无与伦比的亲情号召力,把几亿中国各民族各社会阶层的民众,汇集于电视机前,在举家亲情大团圆的氛围中,感受春晚给人们带来的新年的愉悦和欢快。在当今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巨大的亲情凝聚力,能将亿万观众在一个晚上聚集在小小的荧光屏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套餐。

浅论春晚的意义

春晚资深导演黄一鹤曾经说过:“春晚的本质是人心的碰撞和交流。每到春节的时候,不管是火车、飞机、汽车,水上陆上,都有一亿多中国人要赶回家团圆,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巨大的亲情号召力。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如果不重视中国人的这种亲情,春晚就没有立足之地。春晚应该让大家感到骨肉团圆,要让人民感到春晚是他们自己的晚会,而不单单是看演员美不美,穿得好看不好看。为什么1983年春晚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点播《乡恋》那首歌呢?因为那首歌传达了人们的亲情。如果一个晚会能把这种人心抓住,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说穿了,春节晚会是人性真情的留恋。”

黄一鹤导演的'话说出了春晚的实质,指明了春晚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所具有的地位,更进一步阐明了春晚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凝集亲情,传播亲情的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却有不少人撰文要取消春晚、抵制春晚,他们声嘶力竭地呐喊,视春晚为不可救药,甚至于有人说春晚是中国人的耻辱,它所具有的电视伪民俗亵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有将其一刀扼杀而后快!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至今已经历了24个春秋,它在发展过程为中国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和亲情。它是时代的产物,自然有其产生、发展的轨迹——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催生,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多样化的追求而成长,如今又随着人们审美档次的逐步提高而饱受非议。其实,春晚只是一场大众娱乐活动,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大国为聚集亲情,凝聚人心的节日文化大餐。老百姓祈求的只是开心一笑,同时在亲人的团聚中感受新春佳节的氛围。我们没有必要对春晚有太多的苛求,更不需要将它上升到政治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不仅如此,春晚还可以说是全球华人的节日文化大餐,在除夕之夜,不管在世界何地,只要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子孙——特别是那些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海外游子,更会自觉端坐在电视机前,一睹祖国视觉盛宴的风采,享受春晚为他们送来的民族文化的套餐。

因此,尽管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环境等相关因素而形成的审美层次、审美理念、审美需求的不同而造成的众口难调,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每年期盼春晚的热情,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在期待亲人团圆的同时,也期待着除夕之夜春晚大幕拉开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在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同,不管有多么精妙的艺术品种,看多了都会产生审美疲劳的情况。但不管怎样,今天的春晚有那么多的评论与反响,就从一个方面证实了它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仍然有相当广泛的人民群众做为其存在的基础。

我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也是春晚最忠实的观众之一。从1983年起,我年年不拉的享受春晚,享受那凝集亲情,凝集人心的温馨时刻。通过20多年看春晚的感受,我认定春晚是普通老百姓的春晚,是我们这些辛苦了一年,期盼合家团圆,享受骨肉亲情的下层民众的春晚。春晚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免费的文化大餐,而且是最“下里巴人”层次的精神套餐,因为每年看春晚最多的观众还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群众。试想,那些“名星”“大腕”都要集中精力去走“穴”挣钱;那些政府的大小官员们都得为了前程去串门拜年,那有功夫和精力坐在电视机前浪费宝贵的时间看什么春晚?!只有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年,盼来亲人团聚,围坐电视机前,边唠叨家长里短,边享受春晚给人们带来的新年的乐趣和欢快。

不可否认,春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众望所归过渡到各取所需了,审美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文化生活的主流,部分人对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也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春晚不符合某些人的口味,或者因某些人在春晚的幕后搞了一些肮脏的勾当,就要无情地抵制春晚,甚至要扼杀春晚!春晚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载体,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自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当今嘲讽声、谩骂声、责难声四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年复一年地办下去,说明它已植根于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它一如既往地凝聚亲情,凝聚民心,为人们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套餐,就能得到亿万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就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为此,春晚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春晚。没有春晚,除夕之夜我们将无所适从;没有春晚,万家团圆之时我们将缺少一种亲情共诉的载体;没有春晚,许多失去精神慰藉的人们将会流落街头,迷失在声色犬马的欢笑场中……

为民心民情,请放过春晚!

标签:浅论 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