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生活经验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1)江渚上(2),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

一篇《临江仙》把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三国世界,在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个性十足。先来说说蜀王刘备吧。 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和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

一、宽仁爱民

在《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

二、敬贤爱士 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就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刘备不辞辛劳,不顾两位义弟的埋怨,锲而不舍地三次往访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扑了空,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足智多谋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

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明君”范型。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 [篇2]

刘备是中国老百姓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关于其仁义、忠厚、有情有义的事迹也一直都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从事实的角度看,一个仅仅有以上特点的人,是不可能在当时的乱世中取得成功的。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通过对书中关于刘备事迹描述的分析,从伪装的汉室忠臣、伪造的仁义君子、伪饰的君臣情谊、伪善的王道统治四个层面,揭示出刘备以虚伪成就功业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刘备 虚伪 《三国演义》

刘备,做为《三国演义》极力推崇和褒扬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和刻画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这也使得刘备成为《三国演义》中继曹操、诸葛亮、关羽之后最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谓“过犹不及”,作者的热心过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刘备的形象变得单纯和虚无飘渺,成为一种类型化的形象,仿佛文学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为也尽显得虚伪,使得人们不由自主的对形象本身产生怀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的评价,可以说是精辟独到、入木三分。诚然,结合刘备成功的经验,细细品味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极尽刘备虚伪之能事。

一、伪装的汉室忠臣

刘备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汉室正统的忠实捍卫者。的确,这个时时处处不忘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汉室宗胄”,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汉室安危的大汉“皇叔”,无论如何与“伪装的忠臣”这几个字是沾不上边的。但是事实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第一回)先不说这句话是有心还是无意,单是这句话本身,在当时封建统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满门抄斩、祸延九族。因此,要说这句话是刘备孩童时的嬉戏之言,几乎绝无可能。。引出谯周一番“天意归属”的言论来。然后就强化落实,“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并极力为刘备凝聚人心,苦劝数次,不惜装病,联合群臣为其塑造合法继承形象。整个过程,以刘备生病起而以孔明诈病终,二人配合默契,合作无间,等到“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时,刘备,作为汉室江山的合法继承者,以一个崭新的统治者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刘备作为皇叔,在汉帝被废后,所要做的`应当是扶持、辅助汉帝的儿子继位,或者另找后人(哪怕是假的傀儡)接替,没有理由作为叔叔去继承侄儿的宝座,甚至还可能是跟汉帝的儿子自己的侄孙子争的位子。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长辈继承晚辈皇位的,除了刘备,似乎就只剩下明成祖了——那还是用武力强抢来的。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标签:三国演义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