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热点

呵护孩子心灵的方法

热点6.28K

晓斌就是一个例子

呵护孩子心灵的方法

晓斌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校期间也很守纪律,平时看到老师也是主动打招呼问好,可是他看到美术老师总是远远地避开,平时上美术课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总是坐立不安,感觉很焦躁,当美术老师点评他的作品时,他甚至还会逃出教室。面对他的异常,美术老师把他的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心理咨询师。

老师很关注他的情况,马上去找了他谈话,还让他回家随意的画一幅画。老师向我们说他这么要求晓斌是有原因的。这是著名的图画心理,可以从作画者的画中反映出他潜意识的情绪问题,暴露出根结所在,适合对小学生在心理咨询的使用。

第二天,晓斌就把作品带来了,他画的是一幅《荷花图》但是外人看来,这是一幅不伦不类的画作,不像荷花,倒像是人的心脏,只是还缺了口子。突然间,心理老师明白了些什么。图画反应了孩子心理上的的恐惧。随着心理老师的耐心引导,孩子终于说出了他自己的心声:他恐惧关于美术的一切。

晓斌这种情绪问题是因为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为了鼓励孩子,把每个孩子的画作都贴在墙上让家长们欣赏,晓斌的妈妈觉得孩子画的比同龄的孩子丑,就指责他画的不用心。孩子觉得心理很痛苦,晓斌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有所提高,总是指责他的画作,渐渐地,晓斌开始恐惧与美术相关的一切。

心理咨询师向我们解释了这幅画的反应的情绪:“一个幼小的心脏被剪出了一个小口,接着是长大的心脏和更多的口子,表明孩子上学后心理创伤越来越大,他甚至要完全放弃对美的追求。。对于这幅不一样的作品,心理辅导老师给晓斌很高的评价,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流泪了。

“晓斌的例子是家教中的一次教训。”心理老师说道,孩子虽小,也不能忽略他们的自尊心,要多鼓励他们而不是以爱之名去伤害他们,避免在生活中使用强硬的措辞。也不要再抓着孩子的一次错误不放。

总结: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保护他们的尊严,生活中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能看见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自己的存在价值。

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阶段教育方式不同

(1)、在子女的心灵成长中,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子女不同的年龄阶段,如婴儿期(0—1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4—5岁)、学龄期(6—11岁)、青春期(12—17岁)和青年期(18-24岁),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2)、林红建议,婴儿期过后,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父母除了继续抚养以外,应进入管教阶段。管教子女的关键之处在于,父母要懂得随着子女年龄的长大,配合着子女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育,适当地去养育与管教。

(3)、2岁以上的幼儿,父母需要适当给予孩子一点自由,帮助孩子发展自尊自主感;又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为今后遵纪守法做准备。

(4)、4岁到5岁左右的学龄前期孩童,可以离开家庭,到外界与外人接触。父母除了继续养育与管教孩童外,要开始教导孩子如何适应外界的生活,准备社会化的行为。这个阶段的孩童与父母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特殊的情感与联盟关系,呈现亲子三角情结。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心理行为,需要处理好这其间微妙的心理关系。

(5)、6岁到11岁的学龄儿童开始上学,接受父母以外成人,特别是老师的管教。在家开始稍微与父母保持距离。父母仍继续提供管教,但要能跟子女沟通,并且以身作则,让子女模仿学习。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12岁以后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此时的青少年开始表现出希望与父母逐渐保持距离的愿望,喜欢与自己的同龄朋友接近。由于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容易对父母的看法表示不同意见,父母要以诱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要能尊重子女的隐私需要。

(6)、18岁以后的青年,开始表现自己的性格,并且渴望自我独立。虽然继续模仿父母,但也从外界的各种人和事来学习知识,增长待人接物的社会经验。父母要注意尊重青年子女的自我意见,间接地善诱青年子女,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标签:呵护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