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节日庆典

布依族风俗习惯简介

布依族是我国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风俗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依族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

布依族风俗习惯简介
  布依族人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半楼房一般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楼房上层高,住人,下层低,圈牲畜,古称“干栏”,或称“麻栏”。它的结构简单,形式美观,适用于南方山区的地形特点。在房间布局中,堂屋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室内设有火堂,供一家人取暖炊薪。黔中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从基础到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称为石板房;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如扁担山石头寨共230余户人家,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均以石料建成。村寨布局与寨前的田坝、小河及通向各处的石板平桥和石拱桥梁,相互映衬,彼此和谐。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风味独特,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匀黄焖狗肉”、“册亨狗肉全席”等。豆类制品主要有豆豉、豆腐、血豆腐等。辣椒、酸菜、酸汤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布依人家户户皆能酿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烧酒。一些地方还制作糯米烧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颇有特色。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用以款待贵客。刺藜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发展成大宗商品,畅销全国。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目前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佩戴各种银质首饰。黔西南州和黔南州的罗甸等县布依族的妇女服饰,普遍为大襟衣,长裤脚;衣服的盘肩、袖口、襟沿镶有兰干;裤脚为大褶边,或蓝色裤脚镶青布和兰干。衣服的长短和裤脚的大小,各地区都不相同。自制的织锦和蜡染是布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布依族妇女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镇宁、关岭地区,姑娘喜拢高髻,形如拱桥,发上插着长约尺许的银簪,配上短衣长裙,绣花布鞋,走起路来风韵飘逸。其他地区则多着短衣长裤,或在衣襟、领口和裤脚镶上蜡染或刺绣花边。黔西南安龙、兴仁一带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戴各色绣花围腰,朴素无华,典雅大方。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等饰品为布依族妇女所喜爱,其样式别具一格,颇富民族特色。

  景颇族服饰方面的习俗

景颇族的景颇、载侃、喇期、菠莪等支系的男子一般着黑色对襟短衣,裤腿宽。老人留辫子缠在头顶上,裹以黑布包头,青年喜裹白色头。外出时必挂“简阳”和长刀,以示威武和尊严。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或左枉短上衣,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针有很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项圈或~串银链子和银响铃,耳朵上戴比手指长的银耳筒,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的荆花银手锡。许多妇女还爱好用藤茨编成藤圈。涂以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能增加美观。

景颇族妇女用毛线织成的统裙,是她们艺术才能的集中体现。统裙,大山支系叫"勒布",小山文系叫“普藏”,意思始织出的围裙,习惯上称统裙。统裙用羊毛线织成,多为黑底,少数是红底上面再用红、绿、黄、蓝、紫毛线组出精细的图案。图案有瓜果种子、草木花儿、飞禽脚印等三大类。由三块饼成的统裙,围在腰上的那面必须是黑毛线组的,不能倒过来围。由两块拼成的统裙,上下都有花纹,可以倒过来围,不讲究哪边在上。打开的统裙呈长方形,长五尺左右,宽三尺多。也可以技在身上御寒,还可以当被子盖。背娃娃时少不了用它做背兜。

  景颇族交通与建筑方面的习俗

景颇族解放前居住深山,只有一些山路小道与外界沟通,交通很不方便,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个自然村落与乡级公路之间都有了机耕道相连接,形成了交通网络。芒市机场的开通,也大大缩短了景颇族地区与外界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景颇族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近20年来,新建公路644.45公里,其中320国道三级路面改为二级高等级公路131公里,潞西至盈江公路也正在修建之中。

景颇族住房多为竹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房子每六七年翻修一次,

一家建房,全村相助。待新房落成,主人鸣枪报喜,全村人便涌向房主家,载歌载舞,向主人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