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节日庆典

哈尼族的文化习俗有什么

在我国有58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哈尼族是当今中国少数民族当中的一个民族,是中国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那么,哈尼族的文化习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哈尼族的文化习俗有什么
  哈尼族的人口及分布

到1990年,人口为125.395万。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元江和澜沧江之间,主要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南岸、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傣族乡治县,及新平、镇源、元江、元阳、绿春、金平等县。

  哈尼族的语言文字

哈尼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以前,哈尼族是没有自己的文字,随着其民族文化不断成熟,它的文字也跟着出现,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形,民族方言为基础,形成一套专属的民族特色文字。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其中又分哈尼、爱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等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无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

哈尼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自称或他称哈尼、糯美、糯比、艾罗、各活、各作、腊咪、期弟、奕车、哈欧、白那、卡别的哈尼人均操用哈雅方言中的哈尼次方言;自称阿卡或雅尼,他称爱尼的.哈尼人操用哈雅方言中的雅尼

次方言。自称碧约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碧约次方言;自称卡多、西摩洛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卡多次方言;自称豪尼,他称布都、阿梭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豪尼次方言;自称白宏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白宏次方言。

哈尼语元音分松紧,韵母以单元音为主,没有塞音韵尾。有的方言有鼻音韵尾和鼻化韵。哈尼次方言塞音,塞擦音分清浊。而碧约、卡多两种土语的塞音和塞擦音没有 浊音。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有些音节只有韵母和声调。声调一般为三个。句子成分的基本顺

序为:主语——宾语——谓语。

  哈尼族的历史由来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公元前3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垄江以东的沼泽地带。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

明、清封建王前所统治,其间一些首领曾被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

  哈尼族的宗教文化

信仰原始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和祖先。主持全寨的宗教活动的人是世袭的。“贝马”是对男性主持巫师的称谓,负责念经驱鬼、送魂等活动;“尼马”男女都有,负责占卦、治病等。本世纪20年代,基督教和佛教都曾传入,但信仰的不多,影响不大。

民间文学以创世史诗《奥色密色》为代表作。

  哈尼族的饮食文化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

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西双版纳的僾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

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标签:哈尼族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