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汇报

铜厂乡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汇报2.17W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作为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云南来说,既是机遇也有挑战,目前我省是民族文化大省还不是文化强省,所以必须要致力推进由民族文化大省发展为文化强省。上周,在听了冯副县长《以文化的高度自觉,推动易门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后,我深入启发,也倍受鼓舞,我们铜厂乡是一个彝族乡镇,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浓厚,但受条件的限制,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下面我结合铜厂实际,简单淡淡我乡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情况。

铜厂乡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铜厂彝族乡位于易门县城西北部,辖9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194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22665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4524人,占总人口的64.08%,是县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山区乡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乡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围绕“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探索和研究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弘扬彝乡民族文化,以民族业余文艺队的开发、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重点,切实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民族文化产业也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加强和发展。 目前,全乡已发展了经常开展活动的业余文艺队24支,业余文艺演员250人,文艺节目涵盖花灯、小戏、相声、山歌、左脚舞、芦笙舞、跳哑巴等,每逢农历二月九、六月二十四等重大节日,这些文艺队并自发为当地群众送上精彩纷呈的节目,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友爱,为进

一步提升全乡各民族民俗文化品位,构建和谐活力铜厂、建设富裕文明彝乡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民族民间文化发展情况

铜厂彝族乡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铜厂的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各地开展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碧多村每隔三年的农历正月初四的“跳哑吧”,妥甸岗农历二月九的“芦笙舞”,窝拖田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左脚舞”。

1、碧多“跳哑巴”

“跳哑巴”是碧多彝族先祖为了保护村里的人畜平安,而开展的以祭祀、驱疫、逐邪为目的的一种活动,是碧多村独有的一种彝族舞蹈,隔三年组织一次,时间为阴历正月初四一天内进行,整个活动由“祭神”、“起坛”、“跳哑巴”、“杀哑巴”、“吃哑巴肉”、“庆祝”六部分组成。曾由原易门县文化局副局长李贵良根据其编导的彝族民间舞蹈《跳哑巴》,参加过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后赴北京、天津演出,获云南省文化厅颁发的一等奖和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资金会二等奖。作为云南傩戏、傩文化的一种,“跳哑巴”至今还保留有较多的原始风貌,它在特定的民族中传承和发展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碧多的李德金因在保护和传承“跳哑巴”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已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左脚舞

每年的农历的正月十六、二月二、六月二十四,铜厂各个彝族聚居地区的群众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左脚舞会。夕阳西下,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弹起龙头弦子,大家不分民族,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彻夜狂欢。其中,全乡的彝族左脚舞会又以妥甸岗农历二月九的“芦笙舞”和窝拖田农历六月二十四

的“左脚舞”规模最大。

3、花鼓舞

花鼓舞是彝族文化中具有较好代表性的舞种。西山花鼓舞在舞种中表现形式比较独特,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文化性,民族特色浓郁,风格突出。表演道具一般为一龙头、四筒腰鼓、一面锣、一副大锣、一副小镲以及鼓锤和毛巾。表演矫健有力,动作刚柔相济,一招一式显露出彝族人民特有的豪爽开朗,刚毅大方的民族特征。用铿锵悦耳的伴奏乐烘托气氛,激发热情,振奋人心,继而鼓声频频,锣、钹、镲声阵阵。场上舞蹈队员们合着铿锵有力的节奏飘然起舞。舞蹈在重拍时向上弹跳,一拍击鼓一下。舞蹈动作非常丰富,有不少高难度技巧,特别是脚部的动作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如:蹬、顿、甩收、跳、越;绕花、蹬转、崴脚等。再如小腿在空中划圈、吸脚空转、双脚纵步,空中崴脚等更是力度重、技巧高、难度大。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腰、头等部位大幅度摇摆晃动,动作干净利落、粗矿豪放。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特有的勇敢强悍、豪爽开朗、刚毅大方的性格和气质。民间艺人紫加禄因在保护和传承“花鼓舞”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已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铜厂乡文化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标签:铜厂 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