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技术方案集锦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技术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技术方案集锦九篇

技术方案 篇1

在施工缝的位置要按照以上的顺序进行留设,同时在模板安装之前,要使用清水将处于施工缝当中的渣土清理干净,在浇筑砼之前也要先润湿表面,使用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铺设大概55mm到100mm厚度,进而进行浇筑,从而能够保证砼之间的接触没有缝隙。要控制出模的强度。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调整施工的速度,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出模强度。在组装出膜机具的时候,首先要形成以开字架,围圈,三脚架,内九角撑架,中心盘拉杆,内外连圈,液压系统为主体的系统架构。然后测量防线弹出开字架的位置,根据测量的位置安放开字架,并进行找平,依次安放三脚架,围圈,这些装置要紧密连接,在连圈安装完毕之后要安装内撑架,节点的连接要牢固可靠。由于滑膜结构采用混凝土施工,因此滑生距离一般为3M,在预应力钢筋安装完成之后,为了防止外层塑料瓶被刮破,需要用几根钢丝事先穿完与定位支架绑牢,然后连接其他钢丝。在滑膜的过程中要尽量采取微调以及中调,要将偏扭控制在额定范围之内,避免因为长时间工作而导致滑膜不顺直等情况[3]。

土方工程

对于土方工程,由于基坑的深度较浅,因此要采用机械挖掘为主,以人工挖掘为辅助手段,为了防止在挖土,运土等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桩产生破坏,需要合理的考虑分层以及挖掘方式顺序。在土方挖掘之前,要由测量工人在基坑中确定好基础边线的具体位置以及工作面放坡宽度,在边线处使用石灰粉做出记号,在遇到破坏之后要及时修补。为了防止边坡松动而引起塌方,所有的边坡施工在挖掘之后需要由人工修正一次性完成。材料的运输需要搭设专门的运输通道进入到基坑当中,不能够踩踏边坡的松土。这样容易引起塌方。

混凝土工程

原煤仓为储煤建筑物,采用空间网架结构,取煤设备为堆取料机,原煤仓下面布置输煤廊道。原煤仓的内径在100~120米左右,壁厚在800mm左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仓体的总高度大约40m左右。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检查模板,木盒以及钢筋等装置是否变形移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高度密实性,构件能够正常使用,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离析现象,避免有人移动或者踩踏钢筋,保证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正确位置。在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在振捣的过程中要遵守快插慢拔的施工原则,振动棒每个插点之间距离要均匀,不能超过振动棒的有效半径范围。

滑膜装置施工

这种滑膜装置是混凝土制材,外壁较厚,为了防止滑膜装置沿锅炉的外壁垂直方向发生变形,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开字架的垂直高度,同时为了进一步约束变形,要比以往的装置增加一道围圈,也就是说模版的系统要采用3道围圈。原煤仓大直径的柔性滑膜装置会引起滑膜的偏扭变形,因此要增加5个抗偏扭防变形的构造设施,每隔4个开字架就要设置一组抗扭爬杆以及前既定,而千斤顶要按照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布置,仓壁的开字架通过设计组合沿模版方向设置成三道围圈,以防垂直方向变形。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原煤仓的直径相对较大,因此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由于区段过长而出现温度应力问题,要对振动方向以及浇注方向按照两个垂直的对称轴将一个圆周分为16个区域,然后对每组进行相对浇注,同时还要在每组浇筑中进行均匀的分层浇注,如果在施工的时候温度很高,就要严格的控制每组浇注的厚度,浇注的厚度不应该超过仓壁的厚度,这样才能使得浇注过的仓壁能够有效散热,保证仓壁的混凝土浇注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原煤仓的受力,提高了原煤仓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了原煤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这种智能化装置的应用也能轻松应对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不定的空气湿度等一系列复杂环境,保证了机械部件可维护性以及使用寿命[5]。对于钢筋工程,首先要对将各类型号的钢筋半成品,按照相应的型号,规格以及品种摆放蒸汽,并且放置标志牌,将堆放钢筋的地方用遮盖物进行遮盖,防止雨淋日晒。

结语

对原煤仓仓壁需要采用滑膜装置,在滑膜施工的过程中中,要针对以下方面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一就是自制的内外模板要在提升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只有保证模板良好的稳定性能,才能够使原煤仓的仓壁承受足够的应力。第二就是仓壁要通常采用跳段施工,防止温度效应产生不良影响。在对仓壁浇注的过程中,要提前对原煤仓的仓壁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组,以此保证浇注效果。第三就是明确滑膜装置的传行走路线。合理的滑膜装置的行走路线能够保证在行走的过程中受力合理,从而提高原煤仓仓壁的施工质量。这种装置的设计不仅可以应对恶劣的天气环境,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延长了原煤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方案 篇2

摘要 :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踏实严谨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进行电能变换的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压直流输电,变频器,不间断电源等。因此,在各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助于工科专业学生今后在电气实践领域中的发展。但近年,许多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除了理论课程外,我院开设电力电子实验课程,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科实践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实验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探究电力电子实验教学的方案改进。第一部分分析现有实验教学的情况。第二部分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方面引出。第三部分针对所遇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方案改进进行探究,并依据具体实例对方案进行分析。期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在工学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一)实验教学平台我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采用THPDC-1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训装置。通过使用该实训装置,可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电机调速等环节的实验,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实验环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置五项具体实验内容,共18个学时,如表1所示,该五项实验可划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验证性质实验,主要包括生成锯齿波电路及使用晶闸管的桥式整流电路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相应的电压波形,通过将示波器测量出的实际波形与书中绘制的波形进行对比,不仅限于学习书中较为抽象的波形图分析。第二模块则实现电机速度方面的调控,主要包括:单闭环直流调速,双闭环直流调速及使用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实验,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电机拖动课程相结合,实现多门课程知识交叉学习巩固,使学生的知识面不仅限于一门课程,从而实现了培养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表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基本教学方式

1.讲练结合。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示范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进行线路连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中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2.独立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能力,实验时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力电子实训装置,独立完成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独立操作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防止出现在实验过程中过度依赖他人的情况。

3.设置提问环节。教师讲解电力电子实验项目的原理并示范接线控制操作后,对相应原理进行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计入实验评分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如何接线,更要求能够理解接线的原理。

三、所存问题

电力电子实验的基础思路为教学的一个大致框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虽有基本框架支撑,但仍显现出几点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准备,学生基础等方面。(一)教材匹配度不高理论教学教材对于实验模块介绍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适应实验教学需求。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THPDC-1型实训装置的三相全控整流,PI调节器,直流电动机等模块。而使用的理论教材仅对三相全控整流部分作详细介绍,当教师提出关于给定电压模块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等类似问题,有部分同学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阐述原理。(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实验操作流程掌握程度不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六学期,优势是学生对于电气专业的知识有较多了解,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无需过多地对某一原理进行详细解释,但三年的学习拉开了差距,造成不同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掌握速度不同。如在进行单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时,对于比例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对比过程中,部分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够回答出其功能特性,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理解实验就存在一定难度。(三)难以提升创新能力电力电子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如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中,学生在理解理论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并不存在进行创新的过程。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更倾向于尝试未知结果的试验。此类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方案

(一)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实验教学手册课堂所使用教材更偏重于整流、逆变等理论知识介绍,如波形绘制,计算电压平均值及有效值等。为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编写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图文结合讲解实验环节,同时手册后附有需学生课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二)分组实验,以强带弱为了使每位学生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五次实验过程中规定一人独立使用一台THPDC-1型实训装置。但由于学生在电路实践方面的基础不同,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故每8位同学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基础扎实,对实验原理理解程度较好的组长,在实验过程中当教师无法兼顾每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时,小组组长对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分组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效率的目标。(三)提交电力电子兴趣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点综合性强,较抽象,而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目标是验证书中已有的结论,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仅仅照搬连线,这不利于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故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发现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额外设置了兴趣制作的提交环节。学生可根据交流调压电路知识点,设计、制作调光灯、调速电机等产品,并书写使用说明书。

五、总结与展望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实验课程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方式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本文从实验教学手册、提问复习、分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案,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以期获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技术方案 篇3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大运营商开始建设“全光网络”,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构建一个从电信机房到用户的全光网络,在该网络中光纤接入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在用户驻地网建设过程中,各种新型综合接入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普遍青睐的技术,本文将会对PON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在FTTx网络建设模式中的特点给予介绍,以更好的推动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方案设计论文

前言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的发展,根据接入物理媒介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两种主要的模式,而后者又可以划分为铜缆技术和光纤技术。目前,我国大部分接入网络媒介还在沿用铜缆技术,但是随着新型综合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干网开始朝着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铜缆技术逐渐被PON技术所取代,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驻地网技术的发展。

1PON技术基础

目前,电信运营商为了为了用将少的运营成本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无源光纤网络(PON技术)是1987年由英国电信公司提出的,该设计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PON技术中不包含任何有源器件,从而具有安装维护方便、价格低等特点,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的首选,图1描述的是PON技术结构流程图。

2PON技术的类型及优势

2.1PON技术的类型PON技术的类型是指借助光配线网(ODN)中不含有电子电源及任何电子器件的网络。ODN内部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线缆及无源器件组成,而一般不会采用有源电子设备,因为他们的成本相对较高。常见的PON技术类型主要包括APON、BPON、EPON、GPON、WDM-PON等。目前,APON/BPON、E-PON、GPON开始在我国商用化,而且他们具备各自的优点,通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差异表现在二层技术的差异。2.1.1APON/BPON技术APON又被称之为ATMPON,其一般是由FASN机构制定的PON规范,在该技术中所采用的二层信令协议为ATM。随着APON技术的发展,FSAN又将APON改称为BPON。此时的APON/BPON均是以ATM协议为主要载体,并借助下行622M或155M等速率来对ATM单元进行持续性信息发送,同时也可以将专用物理层OAM信元输入到相关数据流之中。而上行一般依借助突发的ATM信元进行数据流的传播,而且任何一个53字节长的ATM信元都要求在其开头增加一个3字节的物理层,以实现突发接收和突发发送等功能。但是APON/BPON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技术复杂、宽带不足、承载IP业务效率低、价格高等问题,从而在市场上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开始慢慢的淡出人类的视野。2.1.2EPON技术EPON技术主要是借助光纤PMD和无源分光器来实现无源光纤传输和点对多点技术。EPON技术具有的特点包括:在链路层引入了以太网协议、在物理层引入了PON技术,而且能够借助PON技术所具备的拓扑结构来实现以太网的接入。EPON技术对同城广域网和城域网的连接性及操作性进行了优化,而且又引入了以太网和无源光网络等技术来实现低成本运行,因此逐渐发展成为广大用户比较青睐的一种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2.1.3GPON技术GPON技术又被称之为ITU-TG984,该技术具有效率高、带宽高、覆盖范围广、用户接口多等特点,因此开始被运营商广泛应用。GPON技术是用于实现综合接入网技术综合化、宽带化比较常用的一项技术。GPON技术是20xx年9月FSAN组织提出的,并于20xx年3月在ITU-T基础上制定出了I-TU-TG984.1和ITU-TG984.2。20xx年2月和6月又实现了ITU-TG984.3标准化,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GPON技术标准。2.2PON技术的优势随着我国光纤网络技术的发展,PON技术在业务承载、带宽升级和无源网络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在接入网层面,由于不同类型客户所承载的业务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目标客户分布较为分散,导致光纤和铜线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虽然有些企业相对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商业街预先配备了光纤和管道铺设,但是在进行光纤调度、光纤建设和业务配置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导致无法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网络资源。而PON技术在上述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①PON技术中的分光器技术确保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网络,而树型拓扑是其中比较典型的网络拓扑,其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接入段光纤资源,而且还能还可以为运营商大面积布网提供一定的便利,从而使网络资源快速接入新客户。②PON技术技术具有多业务支持功能,其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而且PON技术还能够为用户提供目前比较流行的业务接口,从而更好的实现与广大用户的无缝对接。PON技术是一种统一的、完善的接入平台,并逐渐发展成为接入层的主要技术。

3基于PON技术的FTTx网络建设模式研究3.1FTTx的定义

FTTx技术在接入网络光纤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应用范围逐渐从区域机房的端设备逐渐发展成为用户终端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用户端设备为光网络终端(ONT)或光网络单元(ONU),而局端设备为光线路终端(OLT)。通常情况下,根据用户与光纤之间的距离大小,可以将FTTx技术分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和光纤到用户(FT-TH)技术,现对其进行一一的介绍。(1)光纤到路边(FTTC)。目前,该技术主要是为住宅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通常需要将OUN设备安装到路边机箱,借助OUN中的同轴电缆来实现双绞线或CATV信号的传送。(2)光纤到大楼(FTTB)。其一般是在目标楼层的合适位置安装ONU设备,借助ONU设备来向用户提供电子商务、高速数据、视频会议等服务。(3)光纤到用户(FTTH)。ITU-T认为光纤到用户(FTTH)技术的应用范围一般是从光电转换器到用户桌面之间低于100m的范围,并未广大用户提供相应的宽带服务。但是在FTTH中引入WLAN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技术的应用。3.2FTTB典型线路段模型及建设模式FTTB典型模型构建主要目的是以最少的网络单元来更好的满足广大用户需求,而网络单元一般包括无源和有源设备。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用户与运营商直接的网络单元比较多,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网络的故障节点,导致网络安全性变差。从目前的市场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发展情况来看,FTTB现在偶尔在商业楼宇使用,新建楼宇及住宅基本都用使用FTTH模式。而FTTB和FTTH的主要区别在于光纤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不同,FTTB模式一般是在楼道内作为终端,而FTTH是用户家中或用户门口作为终端。FTTB(光纤到大楼)主要是指外线光缆从驻地网机房开始被引入到用户所在的梯位配线箱中,并连接至箱体内的ONU。接下来,又从ONU开始逐渐传输至各楼层配线箱中,然后达到用户室内信息面板,该过程中的传输介质均选择了五类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用户密度较大或者较高的楼层,一般需要安装多台ONU或多个梯位配线箱,FTTB典型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3.3FTTH典型线路段模型及建设模式FTTH(光纤到用户)通常是直接将OUN放置到桌面上,而且在OUN上行侧的全过程均选择光纤作为传输媒介,FTTH(光纤到用户)的建设模式图如图3所示。在此模式图中,梯位配线箱选择了分光型配线箱,其多用于分光器的安装、外线光缆的溶接与成端等。在FTTH中,因为不需要配备OUN等有源设备,从而避免设置保护接地、设备引电等措施。FTTH模式下的梯位配线箱要按照要求对箱体内部线缆的线路走向进行搭配,并适当的留出分光器扩容空间。在对梯位配线箱进行安装时,要对其后期布线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同时还需要考虑溶接与冷接的操作空间等因素。在FTTH模式下,楼层配线箱主要目的是对线缆实施管理。如果将皮线光缆应用到垂直部分,此时的楼层配线箱就好比一个过线箱,其只具有线缆固定及预留的效果,但是如果将常规型号的光缆应用到垂直部分时,则楼层配线箱不仅具有线缆固定及预留的效果,而且还能够用于入户皮线光缆与常规光缆的接续作业。

4光配线网(ODN)网络模型规划

ODN网络一般是指位于ONU与OLT之间的无源光缆网络,其一般是由不同类型的光缆配线设备、光缆媒介及分光器组成。ODN网络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①FP点:其属于主干光节点,主要是配线光缆与主干光缆之间的交接点。②AP点:其属于用户光节点,主要是入户光缆与配线光缆之间的交接点。③DP点:其属于配线光节点,主要是引入光缆与配线光缆之间的交接点。无源器件是ODN网络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分光器设置的好坏将会直接对网络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光分路器的覆盖范围及带用户数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根据实际用户数量、引入光纤数量及单用户带宽为依据,来对分光器的位置及范围进行有效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当驻地网内部潜在用户低于100户时,往往不需要安装分路器,当用户在101~600户,需要安装一个光分路器;当用户超过600户时,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多个光分路器。

5结束语

在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针对性的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并根据用户与光纤之间的距离大小,来选择与对对应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方案,从而为每位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以推动我国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威.驻地网综合接入技术研究及方案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xx,6(8):102~103.

[2]温伟军.浅谈光纤驻地网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20xx,2(11):54~55.

[3]贾明.零星驻地网小区DP点设计优化思路探讨[J].电信快报,20xx,3(1):167~168.

技术方案 篇4

各学院、全校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面向全校师生宣传信息化和创新化,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外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蓬勃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第四届“信息技术化节”活动,现就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化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培养实际应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科技化创业,谱写当代大学生青春华,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氛围,打造我校科技化活动品牌,推动校园化事业蓬勃发展。

二、活动主题

拥抱大数据云享新时代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日-20xx年12月8日

四、参与对象

xx科技学院全体师生

五、组织领导

本届信息技术化节由教务处主办,信息工程学院承办,宣传部、校团委、研究生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协办。成立xx科技学院第四届信息技术化节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信息工程学院。

六、活动内容

1信息技术化节开幕式

2信息技术图片展及校园DV展播

3义务维修计算机

4信息技术系列讲座

5创意创新创业与就业大赛

6信息技术化节闭幕式及颁奖晚会

具体安排见附。

七、活动要求

1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信息技术化节各项活动圆满成功。

2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信息技术化节活动作为改善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参加。要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电子大屏幕、主题班会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加强对信息技术化节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化氛围。

教务处

20xx年11月1日

技术方案 篇5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做到保质保量对本校教师实行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实现学校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校信息技术培训围绕“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进步,推进学校发展”的目标,以“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成长需要”为重点,努力使一线教师应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培训目标

1、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更新信息技术观念,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2、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运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扩充信息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3、认识到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丰富教师信息技术理论,培养教师树立起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教师。

(二)培训内容:

1、掌握Word20xx中文处理软件。

2、了解Excel制表的方法,会简单制作表格,会常用的功能。

3、掌握powerpoint制作方法,熟练制作ppt,会在课堂教学中常态使用.

4、熟悉现代网络沟通使用的常用方法,收发邮件的使用、QQ通讯及群通讯的方法。

5、熟悉学校网站的使用,会使用电子备课平台,掌握fttp资源库使用方法.

6、了解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作用。

三、培训方式和方法

1、课堂培训方式: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培训。

2、利用视频、帮助文档组织教师自学。

3、利用QQ群组织教师讨论学习。

4、组织相关竞赛,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四、措施:

1、学校建立培训领导小组,安排相应负责老师,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建立培训方案、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奖励办法。

2、根据教师年龄,把教师分成老中青三个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3、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4、在培训过程中的优秀教师要在教师绩效考核中予以奖励。

五、培训组织管理

1、文峰小学信息技术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吕祝娟 成员:邵咏春 郭云喜 高银庆 涂聚明

2、文峰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指导小组

组长:郭云喜 成员:涂聚明、周菲菲、俞晓东

3、文峰小学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小组

组长:邵咏春 成员:郭云喜、高银庆

六、培训的具体安排

序号 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教师 培训范围

1 第2周——第4周 Word20xx中文处理软件 周菲菲 全体教师

2 第6——7周 Excel简单使用 俞晓东 全体教师

3 第8——10周 powerpoint 郭云喜 全体教师

4 第11周 电子邮箱、QQ群的使用 郭云喜 全体教师

5 第12周 博客、微信、微博等简单实用 涂聚明 中青年教师

6 第13周——16周 学校网站、电子备课平台、fttp资源库使用 涂聚明 全体教师

7 第17周 考核:制作电子小报、课件制作比赛、教师博客评比 周菲菲、郭云喜、涂聚明 全体教师、中青年教师、全体教师

七、信息技术培训的保障机制

1、营造浓郁的信息技术培训氛围,让教师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创设良好培训条件,在经费、设备、设施、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保证。

2、评价与考核。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投入程度、提高幅度作全程记录,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与教师职务晋升、评优、目标管理奖发放挂钩,投入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使每位教师朝着既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方向努力。

技术方案 篇6

摘要: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加快发展进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且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随着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而取得了较为长远的成果。它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自我完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的课程,而且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不仅仅只满足于会应用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的人才,而且更要求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到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当中。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的教育领域提供可行的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的提升,所以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因此需要充分的对计算机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开发,同时不断地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基于以上情况,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时候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实行平台联合岗位,并且将工作过程作为导向,设计以专业技术为主要的课程目标,以课程设置为主体的计算机开发模式的探索实践,不断地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相关行业人员的需求,以此来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以满足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1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研究

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综合的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不断地符合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并且在此根据之下提出以平台联合岗位,以工作过程作为向导,并将项目课程作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平台联合岗位主要是指在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之下,通过开设多个岗位方向的培训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尽量地确保学生做到一专多能。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其中平台主要是对计算机应用的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行业通用技术和智能的培养,可以有效地确保专业素质的提升,也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达到专业的基础人才的要求[1]。岗位主要是按照相关的岗位设置向导的方向,严格的围绕着技术智能的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达到专业的应用人才的要求。这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相关岗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学生的能力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学生的能力等诸多情况,都为我们将专业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办公技术的三个方面。在工作过程当中,做过程导向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范围之内做好计算机课程的开发,同时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并且不断地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工作的过程作为一项基础射击训练项目,并且建立起工作任务和工作支持以及工作技能的联系,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和直接体验,同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以教学内容为工作过程的导向,不断地促使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学习机会。项目课程主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学习为主要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这种工作是典型的产品生产以及服务等项目为载体的设计。所以它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也能够有效地将工作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2]。所以这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范围之下,有效地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明确的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收获到较为有效的学习成果。高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能够理解成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它可以当做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软件的开发过程,可以当做是一次会议材料的准备。

2项目化教学模式之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程序设计是主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这也是一个以工程实践为主的专业。在项目化教学当中,它需要必要的工程应用项目作为支撑,同时也必须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地发挥出企业的重要作用。要制定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需要将企业因素和企业的相关方案实施并考虑进去。在制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2.1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建立课程题的时候,制作过程需要有项目化课程程序的参与,同时这又和其他的学科以及传统课程具有一定的差距。在传统的课程方面,因为知识点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情况,所以课程体系的设计只考虑知识点在内的逻辑先后关系,但是项目化课程却主要以主线项目为主,而这有可能是跨学科系的[3]。举例来说,比如说,一次为主的程序设计课程,它的课程主要是通过网页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为主,同时也涉及,对于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等多个学科都有所涉猎,通过这些学科综合组成一门课程,而且在项目进度和客厅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因此怎样合理的优化其,促使他能够更好地符合项目教学,这是课程体系制定的基于项目化人才培养的方案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2.2企业的参与项目化教学需要将项目作为载体,同时将工作任务作为驱动,这样以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对教学模式进行考核的一个基础点,那么项目的目的就是将校学理论进行职业化,并做好相关的培养。企业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效果评价的最终评价方,而企业的真实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项目基础,因此制定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企业的参与,那么企业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育途径实现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就需要充分的对培养效果进行优化,这也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2.3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应该以项目作为主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是学科课程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去按照徐其先后的分散形式进行设计,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的跨学科形式,对于企业来说也不无法做到企业的共同参与。所以研究合适的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项目。

3项目化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的问题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而所需要的一个时间,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分析工作过程的着力点,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工作过程本身,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对工作过程进行包装与设计。这能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的需求,有时也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和工作过程相统一。对IT软件进行开发可以研究企业的调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涉及需求分析、UI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测试等典型的工作。从从业人员具有能够确定的网站功能和风格来分析,它可以根据网站需要来进行内部或外部的CSS样式的UI设计,也可以根据网站功能进行相关的数据库表的创建,通过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完成相关网站的开发和设计,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网站测试工具的方法以及核心工作的能力来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主要需要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其课程进行领域的划分,主要可以划分为公共学领域,专业学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等。这门课程需要和项目关系的课程划分为外延辅助课程与及核心课程[4]。外延辅助课程主要是通过外延来提升网页设计使得整体技能,拓展,其专业的就业出口。比如说photoshop的平面设计,比如说flash动画的设计等等,核心课程主要是专业课程的核心,比如说php程序设计,数据库的建模以及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等。在其构建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需要明确企业参与以及研讨和设计等。3.2需要不断地强化校企合作的效能企业主要是项目的来源,而且一般都是为了谋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要兼顾企业的利润,同时也要提升教学的最大效果。所以基于这个过程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同时与企业产生相关的共同点,又有效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益,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分析能够得出,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是课堂联合工作室模型出现两者相结合的,而课堂的教学主要采用了真实项目进行分割,它是一种有效的仿真教学。企业在共同的参与下进行项目的外包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为学校提供有效的项目化实践平台,促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兼顾人才培养,传统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实施有效的并形式的开课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photoshop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进行共同的开课。这种开课主要是并行时的开口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分散,同时将完整的项目集中在某个阶段进行更好的知识点的支撑。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通过对分段式的教学进行应用,可以采用模块涵盖知识点多少的形式,安排多名教师和设计人员共同参与,它能够有效地集中分段式教学,这也可以使其教学更加地贴近生活场景,和工作任务的融合,也有利于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更好对接。3.3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分析需要通过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此来形成提升阶段性的课程内容,并且不断地进行分解和重构,这能够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合,最终形成项目化的课程。要不断地和新兴的产业紧密相挂钩,实际不断地形成一个“一主线二融合三阶段”的课程体系,不断地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以能力特点为主要特征,通过项目实践联合岗位就业,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并且将项目课程作为核心载体,一课程实施作为重点,将校企合作作为校内外实训的主要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健全评价体系,因为考核评价和定性定量相结合,需要重视考评的过程,在量化评价过程中不断地对作品评价和竞赛评价进行突出,以技能考核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

4结语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阶段性的职业教育,它主要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能力,而且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需要确保这批人才能够将其知识体系合理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所以具有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于项目课程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社会培养出各类的适应性人才,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质量,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所以需要不断地发扬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华福,周杨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21(21):54-55.

[2]王自荣,焦阜东.能动就业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0(2):487-488.

[3]程真启,高峰,倪伟.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马应魁,王瑾,殷培峰,李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3(17):535-536.

技术方案 篇7

(一)教学策略的特点

1、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2、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只是空中楼阁。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的种类

1、主导式教学策略

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优点:

(1)教师能在教学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

(2)教学校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的教学信息;

(3)对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1)学生自身智力投入相对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好;

(2)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时较为被动,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自学式教学策略

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并鼓励学生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优点:

(1)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2)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1)往往可能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估量出入太大,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花费太多的时间。

(2)学习的成功与否太多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对差生的学习不利。

(三)、教学策略的载体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1、常用教学活动程序有:

传递――接受(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它在教学实践中经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但学生在此教学活动中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

引导――发现(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此困难得欲望,然后主动去思考面临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产生假设,独立运用各种思维操作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得到正确结论。此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学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储备,即我们常说的“基础”要好。

示范――模仿(定向――随从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这种教学活动历史久远,是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程序之一,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定向”阶段要向学生演示学生要掌握的行为技能的具体动作及操作原理,在“随从性练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分解,学生作模仿练习,在“自主性练习”阶段,学习者反复练习,使技能达到熟练。在“迁移”阶段,学生利用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活动程序是我们现在应用较广泛的。

情境――陶冶(创设情境――参与各种活动――总结转化)。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场景,可通过语言的描绘,也可实物演示,用音乐来渲染,来激励学生的情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加入活动,使学习潜移默化地进行,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总结中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把它分类,是为了使各类教学目标都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得以实现,而不至于某些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被忽视)

与认知目标有关的: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等。

与情感领域有关的学习:强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和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只有运用于相应得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常用形式有:集体授课式、小组学习式、个别化教学。

技术方案 篇8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实施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做到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提高相结合,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教学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及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

20xx年4月—5月,双周四下午三节课下。

4、学校考核时间:

20xx年6月上旬

六、培训成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写好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开学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能及时发布到网站上共享。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芦蒲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组 长:阴子红

副组长:卢乃二

成 员:杨兆宝 王甫石 张其刚

八、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3、将认真组织、严格管理,将日常研训纳入学校教研计划,切实保证培训时间。

4、建立完备的培训人员考勤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参训人员数量(要求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确保提高本次参训教师课程整合技术应用水平。

技术方案 篇9

摘 要:针对传统警用装备管理在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RFID 和人脸识别技术的警用装备管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警用装备的自动识别和使用者自动匹配,有效提高了装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实现装备管理智能化。

关键词:RFID 人脸识别 装备管理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无线电射频识别,是在无线传感网的基础上延伸扩展而来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以人脸为识别特征的身份鉴定技术。将RFID和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用于警用装备的管理和维护,有效地消除人为差错、简化业务工作流程、健全监管流程,提升警用装备的保密性和可用性。

1 加强警用装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警用装备越来越丰富,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加强装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管理方法上要求越来越高;二是综合指挥对技侦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处理突发事件对警用装备的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对警用装备的保密性要求越来越高。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组成

RFID和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的装备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管理终端、读写器、手持 RFID 终端、装备门禁管理终端、人脸抓取识别前置、报警器、红外探测器等8个部分组成。RFID电子标签贴于装备上,读写器、天线安装和人脸抓取识别前置安放在仓库大门或者门禁处;录入每位使用者人脸照片和身份信息;当该使用者持有设备通过门禁时,人脸识别前置拍取人脸照片并和设备信息进行关联;红外探测器探测装备通过RFID门禁是否违规, 并发出报警。管理员可以通过终端获取比对结果和装备的状态、位置等信息,实现对装备的闭环管理。

2.2 系统功能

2.2.1 实时记录装备状态,提高装备可用性水平

装备自采购入库就植入一张独一无二的标识码伴随该装备的整个寿命周期,明确装备的状态、位置等相关信息,记录可用性以及相关的维修状况。

2.2.2 简化业务工作流程,改善清仓查库的质量

装备每次出库、入库以及使用者都能在终端有效的反应出来,维修情况的等级和管理通过终端系统进行,提高了清仓察库的效率。

2.2.3 明确界定责任归属,提高装备保密性水平

实现装备的闭环管理,明确“谁取出、谁使用、谁维护、谁归还”,做到每个使用者对设备全程负责的前提下,将使用者和装备进行信息匹配和归档,避免相关装备的滥用和私用。

3 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RFID管理系统硬件包含RFID电子标签、信息采集模块、手持RFID终端、RFID管理终端、门禁管理终端6个模块组成。

图 1 RFID 系统硬件模块组成图

3.1 RFID电子标签

制作个体所属的电子标签,将数据信息写入其相应的电子标签,每个电子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将伴随该装备的入库、使用、维护、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电子标签由集成电路芯片和天线组成,芯片内部有存储器,通过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与读写器通信[1],电子标签按供电形式可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按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2]。

3.2 信息采集模组

该模组包括两部分,其中数据读写器要对出库的设备上的RFID进行读取,获取该设备RFID标签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回传到后台数据库;同时,向人脸抓取比对前置发出信号,摄像机在收到信号后要对该使用者进行面部抓取,将人脸图像转化为人脸特征码回传后台人脸信息数据库。人脸抓取比对前置采用Neoface的API开发接口进行开发。读写器由射频通道模块、控制模块、天线和I/O 接口模块组成[3]。读写器完成射频处理功能,产生射频能量,激活无源标签;射频通道模块中一般由2个分隔开的信号通道组成, 发送通道和接收通道, 分别用于向标签发送、接收数据。通过将发射命令调制到读写器发射的载波信号上,形成发射信号,经读写器天线发送,信号经过空间信道传送到电子标签上,RFID标签收到射频信号并做出响应,形成反射回波信号;将回波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并解调,提取回送的数据。

3.3 手持 RFID 终端

手持RFID终端主要是为设备管理员设计,该终端以PDA为平台进行开发,作用距离小于等于0.3m,具有手写功能,Window CE或者android 系统,支持应用程序的二次开发,具有嵌入式数据库,能够通过USB、WIFI等方式和管理终端进行同步。可以识别在管理系统各种注册过的电子标签,同时也可以将采集到的装备信息通过USB、WIFI等方式传输到RFID终端并存入数据库。

3.4 RFID 管理终端

RFID 管理终端是装备管理系统的核心,硬件平台为一台连接局域网的服务器,装有 RFID 管理系统软件以及人脸识别引擎。通过USB口连接读写器和人脸采集器,对电子标签进行操作,建立相应的RFID-装备数据库,以及侦查员人脸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