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报告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

为了更好推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本学期学校开展以“在课改新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我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随同老师们结合区“阅读、体验、互动、巩固课堂教学及导学案教学实践活动,公开课、联片教研活动展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项调研活动。

在这次专项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教师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生动有效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有效情境创设

目前“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中,老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本学校,石守琴老师上《圆的周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小猴和小兔赛跑的情境。小猴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兔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你们说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正方形周长类推迁移到圆的周长,使学生思维落到圆的周长上,要想知道他们不公平的比赛学习圆的周长后就知道了。

二、重视有效操作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我校,郭香果老师上的六年级《轴对称图形》这节课,郭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努力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科学韩继明老师教学《推和拉》一课时,为了实验验证推和拉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力,让学生在小组中推手掌,拉手腕,并在小组中统计,记录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结果。随着学生在活动,探究,思考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情感,获得知识。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教师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实验小学王建老师上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利用直尺、三角板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王老师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手操作,让三角板紧靠直尺,然后在移动三角板验证,然后互相交流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看到以这些课堂可喜变化同时,也不可否认是,目前小学数学常态下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以致课堂教学出现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冷静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面对今天,以平和心态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存在问题:

1、个别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缺乏质疑讨论,学生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没有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学生而是在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都无实质。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4、课堂练习设计单一,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到位,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够。

5、情境创设,牵强附会。有的课堂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化,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6、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现在的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只不过是课本搬家,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了,以课件代替板书。

7、个别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教育机智,教学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生动、丰富。

建议: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科学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好每节课的预案。

2、探讨和研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内容。

4、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5、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有效使用好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6、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练习题,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思考性。

7、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要让每个人都动起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圆满解决问题。

8、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来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改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2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县小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县各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局有关精神,按照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排,教研室于本学期对全县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调研。从11月份开始,我对六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现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科学实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查看教学资料等,并检查了解了各校的仪器室和实验室。这次调研听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的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充分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通过本次调研,我闻到了科学课改的气息,获得了诸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既有令人欣喜,让人激动的成果,同时我也看到了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改推进的各种因素,多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可喜成果:

几年来,各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引领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和乡镇科学教研员围绕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实验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能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

在所调研的六所学校中,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都在三、四、五、六等四个年级中开设科学课,都能按照每周两课时开设科学课;从总体上讲,各校均能够执行国家的科学课课程计划,基本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产生。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变化:

(1)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2)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变的多样化。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灌输式的教学已悄然离去,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调研中上课的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明显加强。

(4)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权威式的教师正逐渐远离而去,看到的是能够蹲下来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改理念:现在我县广大科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重点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学科的性质,注意对学生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有许多老师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中做的不错。比如,南关小学的张宝霞老师,涞水一小的赵红燕老师,楼村小学的廖春青老师,永阳镇的张卓老师等,特别是张宝霞老师的《四季成因》,和廖春青老师的《认识空气》,较好的诠释了科学课的真谛,演绎了科学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新改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作为重点,学生是否喜欢科学课,是否喜欢科学老师作为与学生座谈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力的`投入,学习状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落实,生活经验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通过听课、与老师座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状态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生整体素质有了变化,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交流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位是今年才担任科学课教学的,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和县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XX年课程改革工作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3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新聘小学语文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承担明光小学教育的重任。各学科教研员,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自11月8日起,历时一个余月的时间,对XX年新聘分配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从乡镇小学选调进城的语文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调研。本次调研我们充分发挥教研分会的组织作用,让他们牵头安排,把本分会各校新聘的教师,集中在两三个乡镇的中心小学,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教研员按照所任学科逐一听课,听后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着重提出改进方案。让这批新聘的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受到教益,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现将具体调研情况略述如下:

一、优势

1、这批新聘的小学语文教师平均年龄23.3岁,。他们是经过教育局严格按照招考简章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层层筛选,最终获胜的同志,才得以上岗,可谓来自不易。因此,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工作态度端正,情绪饱满。

2、这批新聘教师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中文占70.6%,初教29.4%, 可谓专业棒,文化知识扎实。教师资格均是初中,层次高,完全可以胜任小学教育。

3、通过认真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能初步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知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实施教学,语言清晰,教态自然。

二、不足

1、缺少教学理论素养。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整地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知道语文教育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教学的建议、评价的建议等。

2、没有掌握备课的基本步骤,只是机械地抄写现成的教案,至于人家教案设计的理念,不得而知,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应付检查。

3、缺乏岗前培训。基本的教学常规欠缺,常常在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仓促教学。教学时,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回答问题,也仅仅是前排的几名同学,不能够照顾到班级的全体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去,教学没有实质性效果。

4、不能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混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两个课时完成,在教学时,他们是常常混淆,分不清课时。

5、课堂板书,粉笔字很差,基本上是属于“火柴棒体”,很不规范。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建议

1、定标 即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这批新聘的.各科教师,他们有知识,有精力,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因此,进行岗前培训是他们教学的重要步骤,是他们走好教学人生的关键环节,我们学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根据学校的工作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专人分管,并扎扎实实地实施。

2、建模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拟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让这些新上岗的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这种模式实施教学。让他们先稳稳当当地走好第一步,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一定的功力,然后在放手让他们在教育的舞台上自由驰骋。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字母;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课时

(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认读字母。

(3) 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5)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

(1)复习字母的认读。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3)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4)描红、抄写音节练习。

“词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般可以分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

(1)激趣入境。

(2) 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3) 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4) 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1) 复习巩固生字。

(2)读词成串,边读边想。(把每行的词连读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场景、情景等)

(3)连串成篇,形成积累。(把词串连起来当作一篇韵文来读,熟读成诵)

(4)识写结合,指导写字。

另外,还有阅读教学模式,习作教学模式。等等。

3、严训 即是严格训练。就是各校要充分研究新聘教师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严格按方案内容踏踏实实地实施培训。走培训掌握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检验理论效果,总结形成教学经验,再实践,在总结,不断提高,直至达到目标。尽量少走弯路,减少盲目,立志早成才,快成才,为明光的基础教育服务。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4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研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以及调研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走访调研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研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研,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研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研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研表明,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研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研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5

课程改革在我区已经进行五年了,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课堂教学。现将本学期调研我区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情况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待着能够找到推动并促进我区小学数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根据我校整体工作安排,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全区十三所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我们数学教研室三位研训员主要任务是分年段深入课堂听课。共听课121节。从总体上看,各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很重视本次调研。老师们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教学的独特风格有所显示。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方向稳步地发展。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一)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达标才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淡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全面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在:

(1)课堂上教师能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基础而重要的目标努力地凸现它的地位,很多教师的课上,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扎实,并能够适时作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技能培养的角度看多数课堂体现了平实、扎实、有效的特点。

(2)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师们精心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活动形式,能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尝试与探索新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体现明显。东胜的赵丽华,实验的侯曙光,育才的邓丽红,广场的刘俊峰,牛心台的赵大勇,春明的孟春媛、高台子的汪洪丽等老师在为学生构建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活动做得比较好。他们所展示的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透数学这是难能可贵的。老师们心中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

(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适时、适当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时机找得准,不进行刻意的与课堂教学豪无联系的或比较牵强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理解和接受。方法方式得当。今天的数学教学虽然有它的来自于笔纸考试评价的牵制,多数老师们没有把教学目光过分放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教学上仍能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对学生终身受用并需要的重要目标。老师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中、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及老师们对于学生的关切与赏识中让人感觉课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体现完整性。老师们采用新课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结构模式来组织教学,教学环节清晰,能注意各构成要素的和谐。并强化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1、注重生活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富有思考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鲜活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由于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得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数学生活化,引发了学生认知经验,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化思考。多数教师能够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地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老师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下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有效地开展建模活动。尤其是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老师们能够抓住各领域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部分牢牢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个教学的核心,借助直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主动建构的活动过程来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执教的六年级的《圆柱的表面积》,东胜的王慎云执教的四年级的《四边形的分类》,实验的赵娜老师指教的《辨别方向》,联丰的马世研执教的《认识路线》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领域教学特点。统计与概率部分以培养统计观念为教学核心,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联丰的王书执教的三年级的《平均数的意义与求法》,联丰的刘俊薇执教的二年级的《统计图表》、等都很重视学生的统计观念的培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过程。教学效果良好。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老师们在建模环节中引领学生做的透彻。

3、解释应用拓展环节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既考虑全体的达标,有基础的解释应用,又关注个体的发展,有数学深层次的拓展。教师们普遍再此环节用心设计。整个教学个过程中,各环节清晰明了,衔接自然。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各环节的教学把握适度,有所侧重。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的处理上,能够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驾驭教材有机结合。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了些弹性空间,这无疑对教师在运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的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与再创造。春明小学的刘希,新明小学的杨俊,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运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们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同时又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人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与自我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与再创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实,富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利于学生数学思考。

(四)概念性教学有所突破。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由浅入深,逐步形成新概念。复原概念的产生、形成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真正地掌握概念很重要。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概念教学,而把目光对准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只要会用就行,并且这种会用也只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把它形式化,大多数学生仅是一知半解,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是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抓住概念本质.透析概念内涵,真正理解概念很重要,对于概念性教学我们看到了不少老师们成功的教学。高台子富炎老师指教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下充分理解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面积这一概念。学生对于物体的表面、封闭图形、以及他们的大小有充分的感受与理解。再如不少老师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老师们都努力为学生构建经历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动手折、涂、画的过程中感受分数的意义。走进概念的本质理解,不再是形式的记忆这一点很可喜。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运用

学校有电教设备的,教师都能充分利用,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东胜小学,联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新明小学,大峪小学的老师们现代电教手段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师的课堂使用电教手段。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而且老师们具有一定的现代电教使用技术。尽管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了各校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课堂上精彩高潮的少,平实平常的多。老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的,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作为数学知识载体的数学教材它具有通用的、共性的、简约化的特点。教学上的很多东西要靠老师们潜心去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才能为学生的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以及关注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调研中我们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吃得不够透,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他不但呈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教学的方式涉猎不少,新知识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现,分散出现的不少。老师们对于此把握得不够好。

(三)情境的理解与创设有待于提高认识。

情境教学被教师们所钟爱。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表现在:第一,为生活情境而情境,不少老师的“生活情境的唯一”的误区使得课上有生活内容过于泛化之感。在开课伊始的问题情境创设环节,尤其突显。很重要的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的数学情境似乎不见了,或者很少见。第二,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缺乏有效性。情境与数学内容关联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情境含有数学思考,但老师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当,草草用之,缺少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过于“泛化”。

教师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目前课堂教学看,热情有所减退,老师们趋于理性思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所把握,但就它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设计还不够好。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②小组合作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充裕,不能充分合作,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③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大的探讨价值,表现在有些教师把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课堂教学缺乏有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重要之处的点睛之笔。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准确、到位的评价,必将引导学生朝准确的方向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调研,我们感觉教师普遍淡化评价活动的设计,课堂上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欠缺,评价表象浅层次的居多。一方面,说明老师们不够重视评价,另一方面,说明老师们对学生学习行为关注不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学情关注不够,不能适时抓住来自于学生的思维做有效的评价。还有,教师的教学机智不够。

(六)数学活动缺乏体验

在低年级的有些课堂上发现,学生一会儿忙话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较差,学生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也就没有了。中高年级的学生不缺乏活动的目的性,但活动体验的深刻性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思考少。缺乏创新与个性。

(七)预设性太强

课堂教学,没有很好的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动态生成,讲究有效教学。有效是教学之本。老师们所表现的

第一,超时授课。一节课有的老师们为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超时授课,也有老师对完不成全部内容心怀遗憾。

第二,对课堂上的生成关注不够,一是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纷呈的,有些内容需要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生成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思考,表达想法的欲望不够强。来自于自我的生成的东西少,这说明教学关注程度不够,二是对于学生已有的生成教师关注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与生成的问题不能做到是否予以关注,常常是草草处理。按既定预设的教学行进。

第三,学生缺少了主动思考的过程,学生被动得听讲与被动的执行老师的指令居多,鲜活的课堂教学出现的不多。

(八)课堂上缺乏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老师们给学生的思考的问题深度不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多数的课堂教师提出的诸多问题,学生顺顺利利解答。。细思量,这些问题的解决,还不能足以说明学生已经经历了数学思考和获得了数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也极少具有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失去合作探究的意义,有形无效的居多。就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具思考性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研究。

(九)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缺乏有效性

老师们有一定的电教应用意识和操作技术。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电教的使用达不到促进教学的需要。为电教而电教的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三、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的自觉认识与自觉行动很重要。教师应该有成长自我的认识,数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热爱它的老师们。许多老师们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对自我的积极求进,不断地学习着思考着工作着,数学学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才得以快速发展。实验小学的侯曙光老师密密麻麻的书头教案,足以让你震惊—真下功夫啊,不愧为市级优秀教师,东胜的王慎云自制精美实效的课件,不能不令你赞叹—她的课件走进了各网络成为共享的资源。高台子的刘宏不失时机地与人交流研究教学问题,育才小学的邓丽红自己花钱买学习网站一直持续至今,这些都使你感觉到他们是求进的人。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是需要被认可。当领导的,做我们研训员的都要给老师们以积极的关注以鼓舞,以弘扬。。

(二)用好校本教研这块便捷的阵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很具有实效性与操作性,关键是领导要加强重视。据了解,我区的春明小学,广场小学,新明小学,高台子小学,联丰小学在数学学科上的校本研究高度重视。开学以来,他们分别在本校以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的形式对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校为本的学科教学研究,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关键是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注重具体操作层面内容的研究和专业引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以提升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专题研究,扎实实验

针对以上调研的优点与不足,可以说我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过近五年课改的实验,趋于成熟。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老师们的心中。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分专题进一步把课改的实验进行优化。某些领域的某些内容我们的操作已符合新课程理念,能推广的我们要在各个层面上推广,在教学手段上,比如说自制电教手段的使用,在学习内容领域的研究上,比如说,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空间与图形部分有效地经历过程性学习,包括概念性教学的突破,把我们的不足,比如说从内容领域看,计算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等等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有效性,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我们要上下结合,齐心共进,一专题研究为切入点,扎实实验。

(四)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在学科教学上,总是有些教师走在前列,我们要关注这些教师,用好这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各校均有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科教师。重视学科教师的建设,让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普通老师快速成长起来。从我区这个层面上,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们将继续采取充分发挥明山区数学中心教研组的辐射与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来自于各校学科骨干。用于全区及本校。另外,本学期正在评选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将为我区小学数学学科发展起推动作用。带头人的代肉作用要很好的发挥。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调研结束,我们三位研训员会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我们下一步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全区专题式互动研讨活动。以明山师校的网站和明山区小学数学教师qq群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导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以各负责年段为单位,开展各自所需的教研活动。本次调研,我们分年段听课的,不同的年段会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与思考,每个人针对各自的年段开展适合自己年段的教研活动,以确保教研实效性。以上的反馈如有不到不周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6

一、调研的目的

新课改在我区已经实施了七个年头,为了总结我区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对本区小学语文常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的范围

城区部分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级小学。

三、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各年级的百余节常态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教研笔记千余份,对学生作业、教师批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进行了抽样检查,并针对问题适时召开了座谈研讨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百余节课,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百余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有效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

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

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有特色作业。

5、培养能力方法美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像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6、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城内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

2、学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城区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等车的时间长,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没办法有时就只好让学生自习,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旅差费。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一乡一校”过渡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中学老师过剩,不愿意到小学去工作,涉及到评职晋级等很多切身问题,没办法乡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升到中学上课,甚至有的学校从四年级就到初中上课了,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教不了初三的比较薄弱的教师,过去本来就存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教学双方都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中学教师没有参加小学教研的机会和习惯,对小学教学不了解等现实问题。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许多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四、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研究型团队建设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2、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员网上工作室,通过教研博客这一媒介促进教研员与教师间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员的教研影响力和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备课的需求,开辟方便易操作的论坛空间,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5d6d开辟了《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论坛,申请开通新浪UC教研房间,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教研环境。

3、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规教研网络化,放大“uc教研”房间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区教师组织各类学科活动,如:新浪UC视频在线专题研讨、教师培训、观课研课活动、集体备课,视频会议等,开展师生竞赛活动(美文诵读)、师生才艺展示、师生联欢晚会等。二是给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视频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学校交流。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7

转眼间,xxxx年春季忙碌而又紧张的教学工作已结束。面对薄薄的一纸成绩统计表,教师们有骄傲也有惭愧,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收获也有失意,有信心也有迷惘。眼前的结果即将成为过去,明天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关注的,因此,教导处特根据本次调研考试情况作简要的质量分析,以积累教学经验,指导教师们更好地致力于教学。

本次小学毕业会考和期末调研考试,本辖区严格按上级通知精神组织,落实“四统一”,确保了考试公正公平,成绩客观真实。特别是本次期末考试阅卷前,宣布实行阅卷完教师签名然后把试卷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复查的做法,这样就刹住了阅卷马虎得不到学生真实成绩的不良风气。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毕业会考成绩较理想,本校总均分超过全镇生平均分26.3分,全镇百名排名占了58人,可以说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了拔尖生,为学生在中学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校其它各年级语文均分都达到了75分以上,数学基本在70分以上,思品、劳动、自然试卷中思品要考得理想些,劳动要稍差一点。

从本次考试各年级试题来看,每科试题在选题上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内容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语文试题既注重了平时的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数学既注重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今后教育的走向问题。

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高年级语文的字词基本过关,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满分,书中要求记的名言佳句大多牢记在心;数学试题大多数同学能进行熟练地计算,准确率也较高,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能把拔高题做出来;思品、劳动、自然试题考的知识点大多数同学能记得。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掌握的训练,注重了积累。从失分情况来看,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少。从语文方面来看,很多教师还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一遇到稍灵活点的题就只能望洋兴叹;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或者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的习惯,理解不了短文的意思;作文水平很不均衡,高年级有部分同学还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低年级有的`写话还动不了笔。从数学方面来看,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很多同学把简单的计算题做错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许多同学知道了应用题应该列什么算式,却无法说出为何要这样解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严重;部分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做题时有些张冠李戴。从思品、劳动、自然来看,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差,有些题目知道意思却不能适当地阐述;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不审题,不按题目要求做。除此之外,还有最大的一个不足,那就是辖区内各科很不均衡,有些村小相应科目基础太差,还有动不了笔试或者乱写一气现象。

总之,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我辖区平常的教学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还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客观地看待自身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8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9

新课程在小学全面实施已经9个年头,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新课程理念是否在教学各环节得到具体体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本质性变化?大教学资源观是否树立起来???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大部分教师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现状

农村小学校舍吃紧,各功能室不齐全,大部分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只有简单的远程教室,学生平时轮流上课。学校电脑室的电脑配置不高,校校通网络仅仅是摆设,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学校硬件建设落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向前发展。

(二)、教师现状

1、教师的思想现状

我把所调查的126位农村小学教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甘平庸型:这种类型的教师以男教师居多,农村部分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且已接近退休,他们认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稳稳地领到工资,再说到这个年龄阶段,再折腾也是白搭,所以面对教学改革、教育科研都摆出一副“雷打不动”的架势。这种类型占18%。

(2)牢骚满腹型:这种类型较多存在于女教师身上。她们对学校的管理不满,对青年教师的行为不满,对现行的教育机制不满,很多的不满郁闷心头,只能以“刻薄的语言”、“牢骚的行为”来缓解心中的压力。长此以往,无心钻研教学,得过且过。这种类型占16%。

(3)知足常乐型:这类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教育失去了曾经炽烈的热情,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仅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他们的生活长期定格在“不需要去问自己是否教给学生什么,只要让

学生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就行了;不需要去问自己的职业生活是否有意义,只要平平安安就行了”的生存惯性之中。这种类型占46%。

(4)积极进取型:这种类型的教师充满朝气,乐意和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设备联谊。能够主动和其他教师探讨课堂,他们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重增强自身实力,更注重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起来。“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是他们一贯奉行的原则。这种类型占20%。

2、教师的教学现状

(1)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不够,课前准备不充分。

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想上好课,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很难奏效的。由此可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出路正是在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但目前在农村小学,一般教师的课前准备往往是应付性的,是现成照抄的,并且在教案中例题和习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例题和习题的课堂出示又是临时书写的多,课前书写好的'少。有时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干等老师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和习题,致使课内容量少,时间流失多,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因课前缺乏、推敲,所以课堂上临时想到哪里,讲到哪里,问到哪里。不少设计的问题所指不明确,突不出中心,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所答不对路。有的问题教师只要求学生作分散复述回答。如:某教师在“长方形的认识”教学前,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有哪些?”学生答:“有长方形”。教者:“对的,请坐下。“还有哪些图形?”又一学生答道:“还有正方形”。教者:“对的,坐下,还有吗?”随着五个学生依次说出五种平面图形的名称,教者依次出示一个个已经学过的五种基本平面图形。一个只需提及、而无思考必要的问题,教者却采用“分散式”提问,花去了好几分钟,费时低效。总之,不少教师既不能领会编者意图,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有的教师甚至不会把书上的情境变成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只会流于形式,低能低效。

(2)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启发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目前,小学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目标把握不全,一进课堂,就开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上,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旧观念,完成的是老目标——知识与技能,他们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却总不愿也不敢花时间等待,认为这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素不知自己的目标是一种偏面的目标观。这在小学不同年龄的教师课堂中都有表现。也有的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一定理解,教学目标定位相对准确,在课堂上也有体现,但从目标的达成来看,显得不成熟。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圆形硬纸板、软布以及棉线等物品,组织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并尝试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像祖冲之那样去发现圆周率,这是非常好的。但在学生分组汇报结果教师为了尽快得出结果,只选择了与圆周率3.14相差较近的数据,而相差较远的一概不要。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却向学生传达着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事情数据是可以人为的选择的吗?我们为了尽快教会学生新的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去尊重客观事实。这样的知识掌握常常是以牺牲学生的创造性、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为代价的。这一状况中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常见。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无目标现象,他们教学无要求、无方向,走进课堂就是讲,就是灌,讲什么?随意性很大,一下讲这儿,一下讲那儿,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似有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教风,学生是附庸品,从上课一开始,除了几个成绩较好的外,其他都在雾里看花,不知本节课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教师自己还认为新课标提出地预设与生成就这样。

3、练习缺乏由浅入深的设计和相应的指导。

练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课的整体性,设计练习应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而通过调查我发现课堂练习设计投入少,针对性不够强。部分教师有时为图省事,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书上的练习是共性的,如果我们能投入精力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土产、有版权的练习,会更省时更有效果的。其次就是、课堂练习的量不能很好地把握,有的教师新授课只有10来分钟,其余30分钟都是大量的练习充斥课堂,学生既烦有反感;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细细的讲解,生怕学生不懂,结果练习的时间留在了课堂之外,

这更没有效果。再就是有些课堂练习的反馈方式不太好,学生集体订正比较多,这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效果不佳。

(二)学生现状

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学水平等的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的平均水平与城镇的孩子相比都相对较低,知识面也相对比较狭隘。具体表现在:

1、缺乏自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1)胆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缺少主见,屈从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寻求帮助。

(3)求知欲不强,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不愿主动发言。

(4)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

(5)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

(6)成绩不如意有厌学倾向,甚至想到辍学。

通过对320位学生进行的综合调查,基本结果为:“自信心强”的学生占8.3%,“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占31.7%,“自信心一般”的学生占41.7%,“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占18.3%。

2、不良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马虎了事。具体表现为:上课分神,不注意听讲;作业字迹马虎,错误率高;不能认真进行预习、复习等。

(2)依赖懒惰。具体表现为:作业抄袭;作业依赖同学或父母完成;作业怕做、不做等。

(3)厌烦畏惧。具体表现为:厌恶上学,逃学;害怕老师;害怕测试等。通过对320位学生进行的学习习惯的调查,基本结果为:“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占11.5%,“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占42.8%,“在教师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占33.7%,“完成学习任务很困难”的学生占12%。

(三)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滞后,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学生消极接受。

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

够,缺乏进修学习的迫切性,即使参加一些进修,又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因此,他们认为更新教学观念是“虚”的和“软”的,教学中仅满足于下功夫“磨”,强调“见多识广”地练,致使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讲,学生消极被动地听”的格式。如:在“圆周率”这一内容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后,手里拿着一个圆的教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圆有关的另一新内容,就是“圆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在解释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这一概念后,这位教师接着说:“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长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曾经对这个问题做了反复研究,并首先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后来又经过其他科学家们研究和电子计算机的精确计算,证实了祖冲之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不变的常数就是3.1415926。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圆周率和π)接着这位教师就用三个直径不同的圆的教具在米尺上分别做滚动的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将各次实验的结果作相应计算,验证圆周率的近似值。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和自己计算,最后教师自然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组织学生进行了有的练习。以上教学,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并由此所达到的教学水平来看,是属于典型的理解水平教学。如果仅从掌握知识本身来衡量,可以说已达到了教学目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圆周长公式的推出较自然,学生对公式的来由比较清楚,记忆效果也较好,还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要求。但若用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精神来分析其教学实质,不难看出:由于教师仅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来进一步掌握知识,所以学生对教材是否真正理解就成了这一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演示、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与新课改要求是有出入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0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是一片空白

我对__县__乡__小学作了调查,这是所除乡中心小学之外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有学生__人,*名教师。我对四年级__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共结果是2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可看。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因为这几年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读书。学生没书可读,当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二、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就以__*小学教师情况为例来谈,这所小学有*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四名教师都是五十岁已过的人,一名是学校刚聘用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从学历上讲,其中三人是公办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二人是学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初中毕业,教师力量显得很薄弱。这几位教师的上课,还是延用传统教学,说句实话,传统教学还不正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只是认认字,讲讲故事而已,至于课外阅读,就更无从谈起。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是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

由于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学校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我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虽然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格不高,

但是还有一些书,像__*小学这样,在全乡也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没有一本读书。要建立读书室,我认为有以下措施:

(一)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的“两室”建设资金,扶持农村小学“两室”的建设。这里的“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挪用在其它地方。只有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二)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读书,来补充学校读书室。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20元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今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费总是不能到位,学校仍未摆脱困境,可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相信这是暂时的。只要义务教育经费列位,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可以阅读几十本书。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小学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才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面。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收费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一些项目收费明显过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出现没人愿意去培训的局面。

为此,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训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二)农村小学教师要从远程教育网中汲取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目前,农村小学已由国家配发了一台34英寸的彩电,一台电脑和农村远程教育网接受设备,但笔者了解到,除中心小学的电脑还偶尔使用之外,其余农村小学没有投入教学使用,甚至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安装。因此,教师接受不到新的教育信息,我认为,要真正使农村远程教育网投入到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大力培训教师,这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电脑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学会基本的操作,只有他们懂电脑,才能谈得上运用于教学之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检查、督促项目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各县建立教育区域网。各县有了教育区域网后,农村小学教师不出大山,也能学习和借鉴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县级部门和电信局的支持。

落实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运用,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一)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四)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五)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六)卡片笔记法。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1

一、调研目的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我市20xx年小学新聘教师和选调进城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找出差距,提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促使他们尽快掌握教学规律,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快成长,早成才,更好地服务于明光的基础教育工作。

二、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领导亲自指导,教研室胡主任统筹协调,各教研分会、中心小学校长具体安排,各学科教研员具体落实。

三、调研对象

我市20xx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和面向农村小学选调进城的在职教师。

四、调研内容

通过调研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选择,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业务素养等。

五、调研形式

利用教研分会的组织优势,调动分会积极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把本分会,各乡镇中心小学(含村小)的新聘教师,集中到一、两所中心小学,借班上课。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查阅教学设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

六、调研的亮点

1、据资料统计,小学各学科新聘教师平均年龄23.3岁。因为他们都是经过教育局按照“明光市20xx年中小教师招考简章”的规定,通过笔试、面试、考核层层筛选的最终获胜者,所以具有年龄轻,精力旺,思想态度端正,工作作风硬朗的特点。他们走进学校后,给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古沛、苏巷、自来桥等乡镇还把他们安排到村小任教。虽然生活条件不太理想,但是他们依然安心、扎实地工作。

2、这批新聘教师均是大学毕业,学历都是大专以上,基本上是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一致。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基本上能胜任小学的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

3、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目标的凸现。很多教师的课上,能够全面细致地传授学科知识,并能适时把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扩大课堂的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横山小学的吴昊老师在执教《李时珍夜宿山寺》一文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有关李时珍的资料,教学时予以交流,充实了课堂内容,教给了学习方法。

4、课堂上教学步骤基本清晰。这批年轻教师基本上能按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教学任务完成良好。如,数学学科能够根据不同领域的内容,开展有效的建模活动,尤其是图形和计算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师能抓住各领域的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教学基本理念。图形部分能牢牢抓住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教学核心,借助直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方法主动建构活动过程,来建立新的教学模型,很好地显示了教学的特点。计算部分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为基础,操作细致,计算准确,教学效果良好。如,横山小学的杨忠秀老师执教的一年级“9加几”的教学,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板演、计算,最终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5、能灵活多样的应用课改的教学方法。各科老师都能自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当的教学方法,关注学习技能的培养,能把新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之中。如, “大语文教育观”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理念,“建立开放而活力的课堂”教育理念等,各学科的教学都有很好的尝试,效果良好。如,数学学科的计算方法的归纳,英语学科的点读法的指导,都到了较好的体现。

6、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调研得知,大部分老师都能在接受任务的短时间内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设计课件。如,邵岗小学的姚敏、女山湖小学的史黄娟、司巷小学的刘志薇、自来桥小学的姚凤娟等。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意识很强,且制作精良,操作得当,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使用技术。

虽然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了各位新聘教师和选调进城教师的精彩表现,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学科专业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课堂上教师驾驭课堂,掌控教学局面,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功。许多教师基本没有组织教学的手段,一走入课堂,不管学生年龄大小,知识多少,只管按照自己的教学步骤教学。讲话的、发呆的、板凳子的、掏书本的,各行其是,注意力根本没有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研究。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把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才能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以及要关注的教育思想。调研中,我们感觉到老师们对教材理解不够,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重难点确立有偏,学习方法渗透不到位。如,在语文教学中,中年级段落的教学,高年级篇章结构、习作方法的教学等,都没有训练;英语学科单词的拼读、抄写的教学,则超越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课时分配模糊不清。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是需要用课时作保证的。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的课时安排也不尽相同,既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内容的特点,又要反映年级的特点,才能让教学卓有成效。如,语文教学,一般一篇课文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是读通读诵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着重理解课文,熏陶情感,学习方法。在调研中,许多老师分不清课时,一篇新课还没有读两遍,生字根本没有学习,就急于分析课文。结果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

4、课堂上,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材是课标的'诠释,知识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是以此为凭借,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的方法,得到情感的熏陶。调研中发现,普遍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老师只顾分析课文内容,不去探讨遣词、造句的方法,布局谋篇的策略。结果是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知道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5、学生积极性没有发挥,课堂气氛沉闷。由于教师对课堂主体把握不准,不知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加上每堂课又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最后,只得一言堂,要么一问一答,要么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讨论的余地。学生一旦回答不了,马上教师补上,最后是课堂冷冷清清,犹如死水一潭。

6、教师板书有待提高。通过调研可见,所有的教师粉板字一律很差,基本上是“火柴棒体”,失去了教师的示范作用。从内容上看,随意性也很强课,既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也不能概括教学的思路。

7、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缺乏有效性。调研可见,老师们有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意识和操作技术。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如何?何时运用?怎样运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亟待探究,为电教而电教的现象普遍存在。

8、备课亟待指导。据调研的备课看,大部分教师都是优秀教案的义务抄写员,教学时,也未能按教案的步骤上课,备教不一。

9、有专业不对口现象。个别学校没有按照所学专业安排任教,改教了其他学科,让老师很难适应。如,女山湖小学陈培源学的是数学专业改教了语文,自来桥小学的陈敏学的是体育专业也改教了语文。这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

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确立目标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这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既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各校必须针对这批年轻教师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

1、加大职业道德教育。按照教育法规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认真学习,积极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的精神。

2、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学科教学的需要遴选实用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3、认真学习课改理念。新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必须积极投入到课改的热潮中参加课改的理论培训,掌握课改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4、扎实推进教师基本功训练。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培训手段,加强教师的粉笔字、板画、钢笔字,以及普通话等基本功的培训。

(二)制定规划

这批新聘教师年龄轻,经验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各校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制定比较全面的、系统的、长远的的培训计划,从整体要求上设计全套培训方案。在方案中,内容可以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管理办法、操作步骤等方面设计,要做到指导思想明确,培训目标清楚,管理办法得当,实施措施有力,考核评价扎实。要长设计、短安排,认认真真地落实。

(三)建立模式

各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特点,拟制相应的教学模式,供老师们在教学中使用。待老师们稳稳当当地走好教学的第一步,打下坚实的教学基本功后,放放手任其驰骋。如,小学语文低段“词串识字”的教学模式(一般可以分两个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

(1)激趣入境。

(2) 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3) 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4) 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1) 复习巩固生字。

(2)读词成串,边读边想。(把每行的词连读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场景、情景等)

(3)连串成篇,形成积累。(把词串连起来当作一篇韵文来读,熟读成诵)

(4)识写结合,指导写字。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1)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组织探究,合作交流。(首先自主探究,让学生调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行优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通过应用方法来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课后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增强运用意识。)

(4)总结反思,评价体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在总结反思中到底提升)

(四)严格管理 有了目标模式,就有了奋斗方向;有了规划安排,就有了实施的步骤。但是,关键是落实。要严格管理,规范领导。

(1)要成立组织,校长要亲自挂帅,教导处直接负责。

(2)学校对教师实行过程管理,把培训纳入学校教学教研过程管理系列,并严格执行。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2

从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我们把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项目进行研讨。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性质,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能课,而学生更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其在学习其他课程的繁重压力中得到一些放松,完全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可开可不开的劳技课。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新的职业定位。教师不仅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而且应在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课件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要较大投入力度,确保师资力量,还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酌情增加课时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刚接手的班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家里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只是听闻,还不曾接触。了解该情况并登记好,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一周就一个课时的信息课,对于本来就对电脑接触甚少的农村孩子而言,时间真的是太匮乏了。如果能根据情况,酌情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让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之余,还有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无疑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平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

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

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考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较坚固。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可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1、虚假情境创设

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过生日,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教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虚拟人物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

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 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 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动画、要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问学生,学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难道学生兴奋地大喊好就是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吗?

3、 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4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主要有三个方面:

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教学方法。即“五型”(1、“光盘教学—教师辅导”型:以光盘教学为主,教师参照光盘的组织形式,组织学生模仿学习、对教学知识提炼概括;2、“教师上课—光盘辅助”型:以教师教学为主,用光盘中有效的资源和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3、“提供样板—示范引导”型:以教学光盘中的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4、“课堂直播—同步教学”型:直接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进行同步学习; 5、“转换资源—自主创新”型:对教学光盘中的有效资源进行重构,用于教师开展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

3、远程教育资源与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好、更深的挖掘“四法”并力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拟写《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学习、修订模式一课题组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同组教师相互学习交流。

5、认真准备课题实验课。

十月份:

1、开展“四县市”课题互评交流活动,利用这次活动的契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

3、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4、丰富博客内容。

十一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及上传学校网站。

十二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元月份:

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5、组织整理各类资料入盒。

1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不相符的地方。我们要及时的认清,并找到能有效解决的方法。

关键字:农村教学现状、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本质性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我们镇各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感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现状

农村小学校舍吃紧,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硬件建设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向前发展。

(二)教师现状

当前农村教师有下面几种类型:

1、自甘平庸型。这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占多数,以男教师居多且接近退休。他们认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稳稳地领到工资,而且到这个年龄阶段,再折腾升迁的希望也不大,所以面对教学改革、教育科研都摆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样。

2、牢骚满腹型。这种类型较多存在于女教师身上。她们对学校的管理不满,对青年教师的行为不满,对现行的教育机制不满。很多的不满郁闷心头,只能以“刻薄的语言”、“牢骚的行为”来缓解心中的压力。

3、知足常乐型。这类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教育失去了曾经炽烈的热情,仅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

4、积极进取型。这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在农村教师中比较少,但他们充满朝气,乐意和各种新理念、新思想。能够主动和青年教师探讨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重增强自身实力,注重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起来。

(三)学生现状

1、缺乏自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1)胆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缺少主见,屈从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寻求帮助。

(3)求知欲不强,口算慢,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

(4)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

(5)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

(6)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

(7)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

(8)成绩不如意有厌学倾向,甚至想到辍学。

2、不良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马虎了事。在缺乏严肃认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养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上课分神,不注意听讲;作业字迹马虎,错误率高;不能认真进行预习、复习等。

(2)依赖懒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办代替促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作业抄袭;作业依赖同学或父母完成;作业怕做、不做等。

(3)厌烦畏惧。在单调乏味的教学情况下,在屡遭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而缺乏兴趣甚至丧失信心。具体表现为:厌恶上学,逃学;害怕老师;害怕测试等。

(四)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启发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2]有部分小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及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导致在教学中走过场,许多目标无法真正落实。

也有的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一定理解,教学目标定位相对准确,在课堂上也有体现,但从目标的达成来看,显得不成熟。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无目标现象,他们教学无要求、无方向,走进课堂就是讲,就是灌,讲什么?随意性很大,一下讲这儿,一下讲那儿,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从上课一开始,除了几个成绩较好的外,其他都在雾里看花,不知本节课要学些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新课标、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

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学生在已有旧知识、旧经验等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层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简便;讲解、练习加作业,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应试”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有的.老师教学方法有些变化,但因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而走了极端。如: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等。

3、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近年来虽越来越爱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情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教师虽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但往往由于活动目标不明,只限于一些纯操作的活动。

(2)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只从知识内容的需要出发,而没有考虑采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方式进行。

(3)活动的目的简单、狭隘,局限于一种知识的习得活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现状形成的原因

1、师资队伍老年化。我们镇7个村级小学一共12个数学老师,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10人。年龄结构老化。从而导致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师资质量、数学教学水平等因素显得薄弱。

2、考核、评价制度与新理念不相符。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唯教学实绩是举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在这样情况下,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就受到影响。

3、新教材“难度大”。数学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较之以前,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间,许多老年的数学教师常感觉课本中只有那么几幅画,没什么东西好教,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很难把握。相比较之下,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当然一些教师就适应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内容信息含量新,个性特点明显,有时更切合城市里或网络普及率高的地区孩子,与目前一部分边沿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有一定差距。

4、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拿的是新教材,走进课堂,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形成。

(二)学生现状形成的原因

1、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既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更与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家庭条件和教育引导有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卑心理较强是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

(2)数学能力和水平不强

(3)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不当

(4)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2、不良学习习惯成因

(1)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4)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

形成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自身认识与自身知识水平,其次就是农村学生的自身水平,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见识少,一节课全靠老师组织引导。

以上便是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数学教师如何去做。而数学教师想要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以下几个建议还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一)如何提高自身认识水平,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二)如何正确使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如何构建有活力的课堂,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