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思想解放,呈现出增量不断做大、存量有效盘活、总量更加优化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实现万年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主要成效和做法

分析近几年来我县的各项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始终保持着稳中求进、稳中有升的好势头。

(一)从发展总量和质量来看

1、生产总值五年翻番。201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1.8亿元,是2009年42.39亿元的2.17倍,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10%,成为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五年;2014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7%,增幅全市第一。

2、财政收入年年递增。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05亿元,是2009年3.69亿元的3.54倍,年均增幅高达36.8%,五年间翻了两番;2014上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7%,增幅全市第一。

3、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快速增长。投资方面,2009年—2013年,五年来规模以上投资累计完成256.86亿元,年均增长29.15%。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76.84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47.18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9个,新开工项目102个。2014上半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2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的30.93亿元相比,增长20%,增幅全市第三。消费出口方面,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56亿元,较2009年15.8亿元增加了17.76亿元,增长了2.12倍。经济外向程度明显提升,2013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5亿美元,较2009年0.63亿美元增加了1.32亿美元,增长了3.1倍。

4、人均收入成倍增加。2013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850元,是2009年16866元的2.24倍;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20元,是2009年4215元的1.9倍,年均增幅17.46%。

5、“三产”比重逐步优化。从近五年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从2009年的18.24:54.27:27.49优化为2013年的 13.7:57.7:28.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增长3.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增长1.11个百分点。从 2014年上半年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三产结构比由13.1:59.8:27.1优化为11.8:61.1:27.1,一产比重有所下降,二产比重有所上升,三产比重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份额,结构不断优化。

(二)从工业转型升级工程来看

1、园区功能更加完善。率全市之先完成了扩区调区工作,累计投入74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自来水厂、全市首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万年港综合码头及疏港公路基本建成,11万伏变电站、双回路供电改造、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区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园区开发面积已拓宽至8.4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一区三园”的格局。县工业园区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业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省级民营科技园,被列为全省第三批工业园区绿化提升试点单位;凤巢工业园被授予省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

2、产业聚集更加凸显。初步建立了新型建材、生物新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务等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生物新医药产业已正式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全省仅有6 个,万年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被省政府确定为上饶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13年以五大主导产业为主导的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38亿元,同比增长 22.64%。2014年上半年,完成园区主营业务收入87.55亿元,同比增长37.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 16.1%,增幅全市第二。

3、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收费“一单清”、企业生产“宁静日”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全面推行,科技入园、“政银企”对接顺利开展。此外,为了使万年的工业更绿色、更安全,组建了化工产业发展顾问团,聘请了滨海化工园著名专家教授,在梓埠化工园区成立了环保分局和安监分局,切实为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从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来看

1、抓住特色做大户。在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近些年来又相继培育了油茶、雷竹、苗木、果蔬等新兴农业产业。截止目前,全县流转农业土地高达28.3万亩,发展千亩以上专业特色大户78户、5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80户,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0个、入社会员2.4万人。万年生猪、大米加工、珍珠养殖为省“十百千”工程三大基地,42个基地为市级以上农业优质基地,1个专业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专业村入选 全省“十百千”工程“一村一品”示范村。

2、抓住大户做规模。截止目前,全县农业企业达到294家,同去年相比新增3家。其中:国字号农业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与去年相比增加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贡米集团,年生产能力达71万吨,销售收入超20亿元;主打品牌万年贡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央视上榜品牌、“中国十佳粮油高端品牌”,主打产品万年贡米已成为通过欧盟论证的有机米、被誉为“国米”,并正在规划建设以展示世界稻作文化为主的大型国米产业园,该产业园已列入省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调度。生猪集团规模化养殖水平全省第一,为全国生猪生态养殖“百强企业”,年出栏生猪20万头的鑫星农牧为金国单体最大的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吉星等养殖企业为国家万头储备肉活储基地。县内拥有3万多亩、县外拥有5万多亩高产油茶基地的云河实业,其“立体循环种养、高效喷灌施肥、农民生地入股”的模式,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肯定,被评为全国32家油茶产业重点企业之一。以喜果绿化公司为主,县内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该公司组培苗移栽覆盖无纺布的技术方法等3项发明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申报了10项技术专利,正在谋划推进红豆杉产业园和林业生态观光园建设,入选全国十佳苗圃。

3、抓住规模做加工。立足固有特色资源和龙头企业,着力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以产品多元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贡米系列优质稻为主的粮食加工;以延伸产业链为目标,突出抓好以生猪为主的肉制品深加工;以综合利用为根本,重视秸秆、谷壳、猪鬃加工利用和沼气发电、沼液沼渣等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循环利用;以红豆杉原料为主,全力开发红豆杉保健枕、红豆杉酿酒等系列加工产品;以科技攻关为先导,突破性发展以珍珠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以储藏保鲜、加工增值为重点,加快发展果蔬加工。加工产品种类已由单个品种向系列化产品方向发展,2013年规模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7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8.8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 53.3亿元。201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43.87亿元,同比增加19.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8亿元,同比增加21.7%;市级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 26.97亿元,同比增加12.6%。

4、抓住加工做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创下了“中国贡米之乡”、 “中国优质淡水珍珠之乡”两大地域品牌,“万年贡”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贡米集团出资在央视制播了“国米·万年贡”的形象广告,不仅使贡米的价格和销量一路飙升,也使企业乃至整个万年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全县农产品中还有江西省著名商标6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 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国家级保护区2个。

5、抓住科技促转型。积极寻求与国内知名农业专家、学者合作,借外脑、促发展。聘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贡米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并由袁隆平院士牵头,邀谢华安、颜龙安、陈温福院士共同参与,建立 “万年贡集团院士工作站”,致力于生态农业开发、生态化水稻种植以及贡米提纯复壮等领域的研发工作。万年鑫星农牧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签署合作协议,组建印遇龙院士工作站,共同解决万年生猪等养殖企业面临的重金属、抗生素、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寻求与研发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深度合作。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建立全国无农药水稻种植实验区;先后与南昌大学、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签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政“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对接活动,其中省农科院进行技术指导的芦笋种植项目开创了万年高档蔬菜的种植历史。

(四)从现代服务业倍增工程来看

1、做强特色旅游。紧盯建设旅游强县的目标,专门聘请了中国旅游设计院对县旅游发展总规进行修编,并邀请到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艾定增教授、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毕吕贵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县内旅游规划进行论证。目前,神农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群英水库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和珠溪国家湿地公园已获审批,神农源风景区年内将完成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并着手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神农源景区二期扩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被列为全市重大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和灯光改造、神龙宫广场及绿化工程已全面完工,陶农山庄(四星级酒店)、稻祖庙、酒吧风情街、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博览馆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在全市率先提出并着手打造城市旅游,投资8000万元的世界稻作文化园、投资1.6亿元的珠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投资 14亿元的“爱你一万年”爱情文化园、投资5亿元的珍珠文化产业园、投资27亿元的国米文化生态产业园等5个城市景点项目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为“日游神农源、夜游万年城”打下了良好基础。2013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01万人次,同比增长74%,增幅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 77.78%,增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3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37.35%。

2、做优商贸服务业。大力培育“线上”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壮大,江西省正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上海股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是目前上饶地区唯一一家在q板挂牌上市的公司;此外,8个5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市场综合体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宝润广场、万达建材家居广场一期已投入运营,万年国际珍珠城、华润万家商业广场已开工建设,环球综合汽车城、再生资源及有色金属综合大市场、鄱阳湖水产品大市场、佳诚电子城已完成规划设计。基本形成了“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商贸格局。再加上已规划布局的5个四星、五星酒店,其中3个已开工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已具雏形。成功承办了全省工商联“三项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被列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示范点、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全省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亿元,同比增长13.26%。2014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17亿元,同比增长12%。

3、做大金融物流业。围绕打造公路物流园,全力配合抓好了上万高速前期工作;启动了黄桐公路、陈营至珠田二级公路、珠山大桥等项目的拓宽改造,促成了四海物流项目建成使用。围绕打造铁路物流园,配合抓好了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作。围绕打造水运物流园,推进了万年港综合码头及疏港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集团入驻万年。2013年,全县交通运输物流业实现税收11582万元,同比增长 66.6%;各项存款余额87.63亿元,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46.91亿元,增长17.01%,存贷款余额贷存比为53.5%,贷款增速首次超过存款增速。

(五)从统筹城乡发展工程来看

近年来,我县将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按照“精细优美”的要求,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镇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截止目前,城镇化率达到48.3%、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3.71万人。

1、城乡规划一体化。重点抓好城乡空间布局,突出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和基础村规划,着力构建“城区-镇区-村组”的规划框架,形成功能互补、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全域规划体系。在城区规划上,先后编制完成了旧城区、XX区、西南片区、城北片区等区域控规,实现了控规覆盖率100%,同时全面启动了城市景观、户外广告、地下管网等总体规划。再结合我县特色文化资源,对珠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稻作文化主题公园、“爱你一万年”爱情主题公园、国米文化产业园、珍珠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行规划,着力发展城市旅游。在镇村规划上,全县12个乡镇都编制了乡镇总体规划,行政村基本上都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部分重点示范镇还对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民就业远景规划等进行了修编。

2、设施建设一体化。坚持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县城拓展与集镇升级相结合、集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了正大西街延伸段、锦湖路、富民路、丰收路等路网建设,完成了西南片区的安置房、第五小学工程,精心打造了华润万家、法莱德、国际珍珠城等8个超6万平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进一步推进老城、新城联动发展。大手笔建设了迎宾大道、万年港综合码头、疏港公路、镇垱线等交通设施,完善了环城路、XX县路,大力实施“村村通、组组通”工程,进一步打破了地域界限。在6个乡镇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原垦区场乡合一乡镇内3168户居民全部纳入了垦区危旧房改造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3、部门协同一体化。按照市场化运作、多条腿走路的方式,采取财政挤一点、争取上级拨一点、向外引一点等渠道,着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科学合理推出土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近三年来,我县每年土地收益均达到5亿元以上。同时,充分利用国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每年融资近3亿元,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积极引导乡镇探索土地资产运作,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等政策,增加集镇建设用地指标,2013年以来,共筹集建设资金7550万元。同时,有意识地、主动地将项目投入到镇村联动整治建设中,认真梳理全县涉农项目,重点对土地整理、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建设、林业绿化、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实现了1+1>2的效果。截止目前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57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 14600万元,激发村集体和农民投资投劳14030万元。

4、社会管理一体化。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镇村联动的重要环节,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不断巩固提升“百五四二”群众工作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增百姓档案网上信访、短信信访、微信信访等新型诉求渠道,最大限度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求;为全县1318个村小组各挑选一名“五老”人员担任群众工作信息员,为全县 148个村居委会各选派一名在职的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或退休干部担任群众工作协理员,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不断建设和完善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心两栏三室四站”农村社区服务场所,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截至目前,镇村联动点已建立文化活动室35个、农家书屋30个、医疗室47个、幼儿园38个。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综上所述,并结合具体工作,我们认为,县域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农业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种养型基地多,加工转化型基地较少。优质农产品基地开发多处于种养领域,加工型的`基地不够多,精深加工更少。全县农产品加工只有珍珠、贡米系列产品加工和少量的油茶、雷竹、米排粉、吊瓜子、糖果等加工,对财政的贡献率不高。特别是我县的生猪、贡米、果蔬等农产品具有一定数量的优势,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加工配套,产品基本以原料出售;二是地方品牌多,国字号品牌较少。农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论证得多,获绿标、有机农产品论证的少,获省级论证的多、获国家级论证的少;国家驰名商标只有1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2个,都是大米类产品;具有出口创汇资格的农产品少,除生猪有一定数量供港外,其它产品都局限在国内销售,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农业企业数量多,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较少。现有农业企业中,小打小闹的多,而像万年贡集团、生猪集团、云河实业公司、喜果绿化公司那样,与农民有契约关系、建立订单链接机制的少,更缺乏中粮集团、旺旺集团、双汇集团等全国知名的“大企业”来带动。

2、工业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在入园企业中,服装加工类企业43家、食品加工企业23家、其他加工制造业12家,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项目偏小、产品层次偏低;医药化工企业25家,大部分是医药中间体、化工原料生产项目,属于产业链前段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产业规模偏小。四大主导产业的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还没有一家过20亿元,大部分在5亿元以下。三是企业实力偏弱。全县销售收入过 10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公司、江西鑫宇贵金属公司、皇阳贡米实业公司);去年纳税1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8家,江西兴宇汽配、江西莹光化工纳税200万以上。

3、旅游商贸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城区、景区旅游互动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规划设计了多个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但目前动工的不多,只有神龙宫二期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并产生了效益;城市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层次开发不够,特色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产品开发效果不明显,游客逗留时间短;全县“大旅游格局”效应没有彰显,区域优势线路结合不够紧密,招商引资与市场开发亟待加强;景区的配套服务和经营管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线上、线下两个交易还没有真正融合。规划设计的大型商贸综合体项目还在建设当中,对全县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还没有显现;电子商务平台不尽完善,信息网络没有配套,缺乏专业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物流企业管理松散,整体利益较差,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缺乏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

三、下步工作目标和打算

通过分析研判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认为,从大局来说总体平稳、稳中有忧,从我县来说态势强劲、有喜有忧。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又应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定不移地把建设幸福万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努力推进发展升级,奋力加快绿色崛起,凝心聚力建设幸福万年,让万年人说起万年有自豪感,想起万年有归属感,离开万年有留恋感,回到万年有幸福感,着力把万年打造成为人人称赞、个个向往的幸福家园!具体要紧扣“四大战略”、 坚持“一个思路”。

“四大战略”:东连上饶,主动迎接上饶“高铁时代”的到来,加快推动上万高速建设,提升向东通达能力,真正做到与上饶政治上连心、道路上连通、产业上连接;西融南昌,主动树立和不断强化南昌大都市区意识,积极策应“昌九一体化”战略,通过靠大联强,借力发展,实现城市、旅游、商贸和产业的全面融入;南接鹰潭,充分利用万年河鹰潭公路、铁路双向互通的便捷条件,推动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障碍流动,促进有色金属、景区、交通、物流的无缝对接,借力鹰潭,走向海西;北靠景德镇,进一步加强与景德镇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协作机制。积极开展千年瓷文化和万年稻陶文化的发展研究,推动稻作文化品牌和陶瓷文化品牌融合发展,共享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商机,助力发展转型升级。

“一个思路”: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工业崛起,推进商旅互动,建设美丽城乡,全面融入南昌大都市区,努力把万年建设成为南昌等周边城市的产业配套基地,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其中,打造南昌大都市圈产业配套承接基地方面,依托江西第二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划确定的主导重点承接转移产业,充分发挥好我县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和政策机遇“三大优势”,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规划,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在已经引进联创电子企业的基础之上,继续盯紧盯牢相关产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积极准备;打造南昌大都市圈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方面,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支持鄱余万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的决策部署,依托建成两所“院士工作站”以及与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优势,坚持抓住特色做大户、抓住大户做规模、抓住规模做加工、抓住加工做品牌,把万年的特色农产品打入XX市场,让全省人民吃万年大米、万年猪肉、万年蔬菜;打造南昌大都市圈旅游休闲后花园方面,发挥万年旅游资源富集,具有山水人文等特色资源,围绕“实施旅商互动、建设旅游强县”的目标,按照“线上、线下”两个商贸平台,“城区、景区”两大旅游品牌的思路,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和层次。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全力支持神农源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重点推进 “四园两城一部落”七个重大旅游项目,把万年建成旅游观光的圣地,休闲度假的首选地,享受慢生活的风水宝地。

就今年下半年工作,关键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向群众要智力,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1、抓好10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是深化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已完成减项、减时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研究制定行政审批减费工作实施办法,全力打造全国行政审批最少县;二是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妥善分流和安置涉改人员,整合相关部门单位的监管力量,稳步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城市综合执法局;三是加快推进政府绩效改革,努力在全省、全市率先建立统一规范的部门绩效管理体系;四是加快推进园区扩权增效改革,探索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管理新模式;五是加快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建立公平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六是大力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逐步开放市政公用项目建设,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推行市政特许经营制度;七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镇村联动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城镇网状化、镇村联动的城镇化体制机制。尤其要将夏营水库移民安置点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点,确保夏营水库淹没区和影响区转移的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探索经验;八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年内完成85%以上的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稳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和抵押、担保、转让等工作;九是对接国家、省、市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研究出台我县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序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配套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十是加快推进金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模式,确保全年贷款总额增加10亿元。

2、抓好112个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招大引强攻坚年”活动,整合乡镇、部门专业招商和选聘社会专业招商人员,组建产业招商小分队长期驻外招商,进一步扩大“招贤榜”影响力度,扩张建强招商队伍,大力承接发动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抓好既定的112个重点项目建设,尤其是要抓好被列入全市“三个一百” 重大项目、省重点项目的建设。按照“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的要求,狠抓项目建设进度,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一系列难题,特别要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加快清理闲置土地,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对长期闲置的项目坚决收回、调剂使用,有效解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问题,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确保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的增长。

3、抓好三次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做深农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打造花卉苗木观赏园、群英水库风景区等农业综合体,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提效升级,提升农业精细化水平。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力争培育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亿元以上农业企业5家,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确保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加大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加快“鑫星农牧院士工作站”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努力促成生猪养殖企业靠大联强,逐步形成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二是做强工业。抓好君业药业、君鑫贵金属、天一特种油、纳宇纳米等投产企业的达产达标达效;有序推进君昊新型墙材、万年青新型建材等新型建材企业,中广群发、庆邦电子、中野光屏、博嘉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波诗明、埃菲姆、帝励医药、美晶科技等生物新医药企业,国米生态产业园、江南糖果产业园、万年红酒业等食品加工企业项目建设,促进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力争主导产业进入60 个省重点产业集群和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笼子。三是做活服务业。积极策应旅游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神农源二期项目建设,今年完成创建国家4a级景区,并开始启动创5a景区准备工作。稳步实施爱情文化生态园、珍珠文化产业园、世界稻作文化园、珠溪国家湿地公园、珍稀植物园等城市公园项目建设,确保国际珍珠城、省供销社再生资源大市场、鄱阳湖生态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商贸市场有序推进。积极扶持云香电子商务、未来科技城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4、抓好17项民生工程实施。一是持续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加快推进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稳步推进万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二是推进珠溪河西侧污水管网和六〇南路西南侧小型公园建设;三是全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力争年内管道天然气开通使用;四是大力推进第三期“天网”工程;五是推进总投资3500 万元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力争全年完成12公里10千伏线路和164公里低压线路改造;六是做好年内启动上万高速建设准备工作,加快推进珠田至陈营二级公路建设,完成通自然村水泥路100公里;七是继续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环境卫生城乡均等化;八是强力推进1000套保障房建设,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九是加快推进原垦区场乡合一乡镇所辖区域内的3168户居民危旧房改造工程;十是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十一是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中小学网点布局,加快推进石镇、南溪中心小学的异地新建工程建设;十二是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到基层的“五送”活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十三是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支付制度改革,完善村卫生室开展门诊统筹制度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十四是重点推进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工程,大力推进苏桥、石镇等中心卫生院新建工程和青云、裴梅等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十五是创新社会治理和服务,推动诉访分离、矛盾化解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十六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推进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十七是加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力度,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