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爱好

读书小报图片二年级

爱好3.17W

导语: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小报图片二年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书小报图片大全

读书小报图片二年级

读书小报图片二年级 第2张

  关于读书的散文一

高尔基的名言: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书籍,书不但是知识的海洋,还是我们精神的支柱。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和一个人的名运和前途息息相关,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和传播者,更离不开优秀的解读者。

你若在墨香文字中穿行,你的气质和人品会与日俱增,漫步在书海别有一番情趣和浪漫,闲暇时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或者听一段音乐,这时会让你感到心旷神怡,陪感轻松与优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中汲取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人为善的高贵品质。一个优秀浪漫的人都是从读书和写作起步,一个风华绝代的人,从寒窗苦读到达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可见书香的力量之伟大。

从古至今每个成功者都是从书海穿越而来,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才迎来春光满城,桃李争艳。一个风华正茂著名导师会每天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读书,写作。一个人的文化休养是长期积累而来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他可以宁可不进餐,不休息,就是不能没有书,也许你走进他的家,就像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他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休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今天的吴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不但知识渊博,谈吐风雅,而且琴书画,他样样精通。他酷爱读书写作,有时看书废寝忘食,趴在书桌睡觉不知有多少次,在书中穿行的吴伟人文.道德.休养融为一体,用风华绝代赞扬他一点也不为过。

吴伟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是文化界的典范,他为中原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卓越不凡的吴伟,他在书海里遨游,在文字中穿行,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他用人格魅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

也许在文字中穿行的人是善良的使者,是幸运的天使。吴伟伟为求知若渴的孩子打开了一扇天窗,为未来的花朵开启了一条光明大道,,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他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前程似锦,书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活力,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爱书如命是吴伟一生改不掉的执着,惟爱书香是他一生的洒脱和浪漫。也许爱读书的男人谦逊平和,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谦谦君子之风范,会少一些傲气和燥气,多一些儒气和帅气;灵气。

惟书有色,艳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

  关于读书的散文二

光阴的风,吹过千年,岁月的指尖,撩起回忆的篇章。是谁在寂静的黄昏独坐窗前,一笔默起,诉了一段烟雨流年,让文字之间浮起一幅幅素心静尘的画面……

依然记得去年的夏天,带着迷茫,带着对人生地不熟的不适应走进了自己的人生大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空气,陌生的.人群……带来了孤独之感。漫走在学校,当看到学院的图书馆,便觉得似乎在茫茫的陌生事物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个熟悉的朋友。因为,图书馆对于一直喜欢看书与写作的自己并不陌生,那种与它相遇之感是欣慰,是开心,是感激……看着它坐落在那里便觉得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在陪伴着自己。

几天之后,安顿好在学校的一切,便带着满心的欢喜走进图书馆。看着图书馆那些安静坐在座椅上静静看书的同学,便觉得自己的世界其实从来都不曾孤单过,因为在这一刻我与他们是共同的朋友。人的一生里,有些朋友是不需要认识的,但一直都在身旁……穿越在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前,看着那些在眼前整齐排列的书籍,便觉得这个书海的世界是属于自己的,当然也是属于那些同样在读着书的不熟知的朋友的。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靠窗的位置,任自己的手指慢慢的翻阅。淡淡的墨香散发出来,伴随着从窗户透过来的阳光,散发着迷人的味道。在翻阅的时候便觉得那手指如在弹奏着那台钢琴的黑白钢琴键,而此时的自己便是在演奏着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钢琴曲。这时的安静的图书馆也便会响起一首属于它的唯一的歌曲。我想这首歌曲是我喜欢的,是与我同在看书的他们喜欢的,也是这座安静的图书馆所喜欢的……

年华屈指,过眼成风。时间过得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而我一直喜欢在固定的时间走进那个坐落在老位置的老朋友。它庄严而和蔼。它容纳所有走进里面的学生,它带给他们归属感和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喜欢走进图书馆里看见那从玻璃之间透过来的阳光撒在那一排排的座椅上,折射出如星光般的光晕。坐在那里看着手中的书,任阳光洒落在身上,温暖而安逸。雨天的图书馆也有另一番美感。外面的雨滴似乎把一切都变得安静起来,似乎是要与安静的看书人相比。屋里是安静看书的你,屋外是安静落下的雨滴,一幅安静的画作跃然在这张大自然的纸上,最终变成最美丽的画面………

图书馆是一片由书汇聚成的海洋,这里翻涌着书的浪花,总会伴随着柔柔的轻风带来一阵又一阵的书香之气。在这里,我们可以翻阅着那一本本的带着淡淡墨香的文字写成的书籍。在字里行间找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与自己。这里的安静会让你放下以往的忙碌,以往的喧闹,以往的烦恼……我想那种沉浸在书海的感觉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无法取而代之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情绪在字句组成的海洋里畅游。

图书馆是一本记载着许多回忆的厚厚的书籍。在那里记载着许多学生走进图书馆的来来往往的步履,记载着他们的在这安静之地为了学习奋斗的点点滴滴,记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记载着属于他与她之间遇见的美好经历……记载着属于他们的也属于它的回忆……我想:不管五年之后,还是十年之后,或许是更久的时间之后,在我的世界里,在那些与我一样爱图书馆的他们,只要每每想到自己在图书馆的日子便都会觉得那段时光是不曾孤单的,是充实而快乐的。因为在那里我们都找到了自己……这个神圣的地方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只会随着时间在记忆深处变得越来越无比的清晰。

是书赋予了一个空间,然后让这个空间变成了图书馆。是图书馆赋予了一个安静的我们,让我们找到了知识的天地。在这里我们洗去了浮躁的自己,在书的世界里变得平和而充满着希冀。它把众多作者们的小小的世界融为一起,变成一个不普通的自己。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空间,你赋予它什么,它的价值就会在那里。而图书馆就是一所被赋予了最具有价值的东西……

秋的尾声,穿过静谧的楼台,凭窗凝望,学校的那片树林,落叶随风像冬天飘落的雪花,一片片,像碎了的念,寥落在风中独自飘零。与图书馆的那些记忆最后定格在年华里,成了回忆里最美的风景,将最后的秋意装点,不再离去……

  关于读书的散文三

古时有十年寒窗苦读得一功名,然后衣锦还乡。而如今读书贬值的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学生四处求职者比比皆是。读了10多年书,却从未真正系统的总结自己的读书感想,足见我一向是在被动的理解知识,使劲的往脑袋里塞那些所谓的:“知识”。于是越想越不对,觉得是在自欺欺人,为了揭示自己的无知,于是我决定再一次用文字来对抗自欺欺人……

首先看看我们的前辈们是怎样读书的。

台湾学者李敖强调读书使人不惑,他强调无论读多少书,都不要迷信书本,要学会融会贯通,把书读的细腻。怎样来解释细腻这个词呢?我举个例子,一次民党的一个议员引用了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说这是德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然后另一个的议员就说他是笨蛋,为什么呢?因为你把别人笛卡尔的国籍都改了,别人是法国人啊!于是又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们俩都是笨蛋!”为什么呢?因为笛卡尔说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是拉丁语啊!这个人就是李敖。从“德国的笛卡尔”到“拉丁语”,我想这足以解释“细腻”了。

易中天先生则认为读书,个性是读文史类的书,悟性往往是最重要的。他强调要敢于质疑书本,用现实检验书本的正确与否,而不是成为书的奴隶。李开复则将学习化成了四个阶段,即扎实基础、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和融会贯通。这四个阶段是一个依次推进的过程。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李敖的细腻、易中天的悟性、李开复的融会贯通再追溯到孔子的学与思,我们会发现这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他们都强调一个字:“悟”。即在博学的基础上领悟文字的真谛,用自己的心灵与智慧去辨别书本的真伪,从而到达不惑的境界。

说完了“悟”,紧之后我们来谈谈“实”。所谓实,即务实,实践。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为古代读书人开辟了一条读书做官的道路。做官就是一种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人出路越来越多,但是从转化的角度来讲,越来越多与别无选取只有一线之差……于是我想起了毛爷爷,因为在我看来,毛爷爷是近代读书务实的第一人。1949是中国一个跨时代的分界线,而毛是当之无愧的近代读书务实的第一人。同样,毛的继承者邓爷爷同样也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实事求是”,他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只有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将其展现其最强的生命力。“实”当与“悟”同样重要,这是毋庸质疑的。

谈完了“悟”与“实”,我们有一个疑问,读书真的有用吗?在这个“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的社会,真正的学术已经越来越少,知识分子亦不是社会群体普遍尊重的对象。然而书到用时方觉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记得荀子的《劝学》中提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培根的《谈读书》中的:“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所以关于读书无用论,我们得用“厚积薄发”这四个字反驳。

有了理论依据,如果我们坚定了读书的“厚积薄发”,那就不得不谈谈读书的方式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强调学习应是快乐的,他与我们强调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二者关系能够用一个词来描述,即先苦后乐。而笛卡尔、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的系统读书法亦是一种方式,它强调集中时间、精力系统的扎实知识理论基础,而这种方式一般都得需要极强的求知欲才行。除此之外,还有林肯的大声朗读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毛泽东的读书必要见笔墨、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王立群的反复读薄等。最后我还得讲个小故事来阐述另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那就是在拿破仑最后的滑铁卢战役后,人们在他丢弃的皇帝专车上发现了一本马基亚弗利的《君主论》,上面画了很多线条以及拿破仑自己留下的笔记。所以不要说没时间看书,那都是借口。拿破仑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两点启示,其一,强烈的求知欲。其二,将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要多读书,读好书,那就只有尽量不读坏书了。而无论以何种方式读书,其最终都就应是快乐的,如果不快乐,那就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然而反观今日之教育,既无“悟”的引导,也无“实”的孕育,更谈不上真正好处上的“乐”了。它有的只是成功单一化的引导,有的只是考考考,有的只是自欺欺人……但我是不是抱怨呢?其实我一点都不抱怨,为什么呢?因为抱怨的人生是没有出息的人生。它上有政策,我能够下有对策啊!与其被这种教育体制将我培育出一个被动的混蛋,我还不如自己变混蛋呢!虽然都是混蛋,可自己变得好歹也是主动的混蛋,而且还是个能够附加“悟”、“实”、“乐”的混蛋,何乐而不为呢?